李桂嬌+陳靜+李星琛+孫利芳


摘 要 目的:探討介護干預對偏癱患者照護者生活質量及照護能力的影響。方法:于2016年3—9月間,在控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門隨訪的偏癱患者的照護者中,按照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100名照護者,采用隨機號碼表法分為干預組50名和對照組50名。干預組實施相關知識與技能指導的介護干預模式,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社區(qū)護理干預模式。采用照護能力測量量表(FCTI)及照護者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照護者的生活質量與照護能力。結果:干預組的生活質量及照護能力在干預前分別為(6.35±2.28)分與(8.87±5.21)分,干預后分別為(5.45±1.62)分與(4.22±3.56)分。干預組的生活質量及照護能力在干預6個月后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介護干預措施能明顯緩解偏癱患者照護者的照護負擔、提高其照護能力及照護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偏癱;介護干預;照護者;生活質量;照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R68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24-0019-03
Effect of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and care ability of caregivers of th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I Guijiao, CHEN Jing, LI Xingchen, SUN Lifang
(Kongj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and care ability of caregivers who car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Among the caregivers following up the hemiplegic patients in KongJ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2016, 100 of them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persons in each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mode with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mmo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The 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 scale (FCTI) and the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scale (SF-36)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life quality and care ability of the caregiver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life quality and care abilit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6.35±2.28) points and(8.87±5.21) poin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5.45±1.62) and (4.22±3.56) after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The life quality and care abilit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obviously relieve the caregivers burden of care and improve their care ability and life quality.
KEY WORDS hemiplegic paralysis;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caregiver; life quality; care ability
偏癱患者的照護者在患者康復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照護能力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因此,照護者的生活質量也逐漸受到重視[1]。介護是指以照護日常生活起居為基礎、為獨立生活有困難者提供幫助,其基本內涵為自立生活的支援、正常生活的實現(xiàn)、尊嚴和基本人權的尊重及自我實現(xiàn)的援助。本研究對上海市楊浦區(qū)控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管理的偏癱患者照護者進行介護干預,并分析和探討介護干預對偏癱患者照護者的生活質量及照護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endprint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3—9月間上海市楊浦區(qū)控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門隨訪的偏癱患者,由社區(qū)護士獲得偏癱患者照護者的資料,并根據(jù)研究制定的納入標準選擇其照護者。①患者家庭成員或保姆,年齡>18歲;②照護者每天照護患者時間>4 h;③自愿參加本研究,如1例患者有多名照護者,則將照護時間最長的照護者納入研究。符合納入標準的照護者共130名,采取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100名照護者,采用隨機號碼表法分為干預組50名,對照組50名。
1.2 干預方法
1.2.1 干預組
干預組采用介護干預措施,由持有上海市楊浦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tǒng)一發(fā)放的介護上崗證的護士對偏癱患者的照護者進行指導培訓,主要內容包括①知識指導:社區(qū)護士以健康手冊和光盤電教形式為照護者提供偏癱患者的相關照護知識,包括癱瘓肢體不同時期的正確體位,協(xié)助患者翻身、起坐的技巧,肢體鍛煉,預防褥瘡、肌肉逐漸萎縮的護理方法等。②技能指導:社區(qū)護士對患者家庭康復鍛煉環(huán)境及社區(qū)康復條件進行評估,協(xié)助照護者分析患者居家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介護技能操作技術指導。
知識和技能指導的頻次為第1個月集體電教授課1次,每周入戶指導和發(fā)放健康手冊及光盤,培訓指導時間為1 h;第2個月每2周入戶指導1次,指導時間為1 h;第3~6個月,每月入戶指導1次,指導時間為1 h。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社區(qū)護理干預措施,入戶隨訪與干預組同期進行。入戶隨訪內容包括社區(qū)護士對偏癱患者照護者進行健康指導,幫助照護者答疑解惑;照護者向社區(qū)護士尋求照護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隨訪過程中,護士對照護者不科學的照護方法及時予以糾正和指導。
1.3 評估方法
1.3.1 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生活質量測量量表(SF-36)[2]進行照護者生活質量的評估,該量表已被翻譯為40種語言,是得到普遍公認且應用最為廣泛地普適性量表。量表包括8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36個條目;各個維度得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照護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3.2 照護能力評估
采用Clark等制訂的照護者照護能力測量表[3](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xiàn)CTI)。2001年香港理工大學李麗棠將該量表翻譯成中文并在香港卒中患者中使用,測試顯示量表內部一致系數(shù)為0.93,效度為0.79。
量表共5個維度,25個條目,分別是適應照護角色、應變及提供協(xié)助、處理個人情緒、評估家人及社區(qū)資源和調整生活以滿足照護需要。維度評分標準為不困難(0分)、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總分為0~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照護者在照護患者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越多,其照護能力越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照護者一般資料
干預組中,男性21名、女性29名;平均年齡為(57.0±11.5)歲。對照組中,男性19名、女性31名;平均年齡為(60.2±11.2)歲。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文化程度、與患者關系、照護時間、每日照護時間4個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具體見表1。
2.2 照護者生活質量情況
干預、對照組照護者的生活質量在干預前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881,P=0.853)。經(jīng)過6個月的干預后,兩組的生活質量雖然都有所下降,但對照組下降更明顯,且兩組下降程度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253,P=0.000)。具體見表2。
2.3 照護者照護能力情況
照護能力測量表(FCTI)測量所得的數(shù)值不能直接反映其照護能力,而是反映照護者的困難指數(shù)或負擔。分數(shù)越高表示照護者在照護患者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越多、負擔越重,也從側面顯示了照護者照護能力較低。
干預、對照組照護者的照護負擔在干預前分別為(8.87±5.21)分、(7.25±3.47)分,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54,P=0.825)。干預后照護負擔分別為(4.22±3.56)分、(6.78±3.44)分,雖然都有所下降,但干預組下降更明顯,且兩組下降程度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544,P=0.011)。具體見表3。
3 討論
介護干預的目的是通過介護對偏癱患者照護者進行干預,提高照護者的相關護理技能,更好地承擔患者的居家護理照護,共同促進居家偏癱患者的身心健康,讓患者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
生活質量是指以生活水平為基礎,更側重于對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級需求滿足程度和環(huán)境狀況的評價。通過對生活質量的評定了解疾病和功能受損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影響患者康復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本次研究顯示,通過6個月的介護干預,參與介護干預的偏癱患者照護者生活質量的下降程度明顯少于進行常規(guī)社區(qū)護理的照護者。因此,介護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偏癱患者照護者生活質量的下降程度。有研究顯示,照護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正常人[4],有12.0%~55.0%的照護者存在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5]。這是因為在照護患者的過程中,照護者常常忽略自身健康問題,將生活重心放在患者身上。醫(yī)護人員及患者則往往將照護者看待為完全健康的個體,忽略他們在照護患者過程中產生的身、心問題。因此,本研究提醒醫(yī)務工作者要關注偏癱患者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并及時給予醫(yī)學和照護方面的指導。endprint
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嚴重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活動能力[6],也給照護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沉重的照護負擔[7]。照護者作為患者疾病過程中的第一管理者,其護理理念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程度和身心健康[8]。在照護過程中,照護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常常感覺身心疲憊,因此照護者的照護能力和生活質量可能受到影響。本次研究顯示,干預、對照組照護者的照護負擔在干預前均較重;經(jīng)過6個月干預后,干預組的照護負擔下降比較明顯,照護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升。這一結果表明,對偏癱患者照護者進行全程介護干預,能夠使照護者具備相應的護理知識、護理技能和康復技能,并能增強護理人員和患者、照護者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和互動,從而提高照護者的照護能力。
綜上所述,介護干預能有效緩解偏癱患者照護者生活質量的下降程度,提升照護者的照護能力,降低照護者的照護負擔,使其能應對、解決患者在家庭恢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增強照護者的信心及主動性,有利于降低醫(yī)療護理成本,符合我國的國情和發(fā)展需要,值得在社區(qū)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易利娜, 余昌妹. 腦卒中病人家庭照顧者照顧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研究. 2014, 28(7): 814-816.
[2] Danquah FV, Wasserman J, Meininger J, et 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for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a re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 Nephrol Nurs J, 2010, 37(3): 255-270.
[3] Clark NM, Rakowski W.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 adults: improving helping skills[J]. Gerontologist, 1983, 23(6): 637-642.
[4] Chen Y, Lu J, Wong KS,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amil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J]. Int J Rehabil Res, 2010, 33(3): 232-237.
[5] Adriaansen JJ, van Leeuwen CM, Visser-Meily JM, et al. Course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spou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the chronic phase[J]. Patient Educ Couns, 2011, 85(2): e48-52.
[6] 黃愛華, 盧柳藝, 何靜. 脊髓損傷患者居家護理的干預及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1): 35-37.
[7] 魯萍. 截癱患者家庭照顧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 2009, 9(2): 16-17, 25.
[8] 周杰, 王秀峰. 58例腦卒中患者偏癱早期康復護理[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1, 8(21): 96-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