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來學校的改革中,“課程為王”,品牌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培養人、發展人的地方,未來學校理應把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最好的課程用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讓學生站在課程的中央,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讓每一類課程成為學生向往的課程。
【關鍵詞】未來學校;適合的課程;個性化的課程;向往的課程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0-0010-03
【作者簡介】陸芳,江蘇省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小學(江蘇無錫,214000)校長、書記,高級教師,無錫市德育工作帶頭人。
今天,學校教育正在走向未來,學校內部的各種要素正在或者即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未來學校”正成為人們關注的教育熱詞。未來學校是什么模樣?未來教育將走向何方?是各種大數據、云平臺、創客空間、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全課程、走班制等課程領域的改革,還是“沒有教室的學校”“無處不在的學習”等教育形態的變革……
未來學校的改革中,“課程為王”,品牌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培養人、發展人的地方,未來學校理應把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最好的課程用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讓學生站在課程的中央。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讓學生“觸手可及”自己想要的課程,讓每一類課程成為學生向往的課程。未來學校課程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一、未來學校課程,在“選擇”中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滿足和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是教育的核心訴求。學生是教育的中心,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人生成就影響巨大,它促動學生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所以當技術日益發展、個性化學習日益成為可能,未來學校課程構建應充分考量興趣驅動和個性需求,使課程更加多樣化,增加其選擇性。
1.從學校出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具有多樣化選擇性的課程。
未來課程將是更好地適合學生發展,滿足社會要求,具有學校理念的課程體系。未來課程領域中的每個門類都將有更加豐富的內容,提供學生多樣化的選擇。如北京某校共開設了300多門選修課,在小班化、導師制、分層走班制下,學生自由選擇課程成為可能,即使是同一門選修課程也可有更細致化和人性化的分類,給不同層級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如籃球課程,那些有興趣但水平一般的學生,可以選擇基礎級課程;那些興趣濃厚且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選擇提高級課程,這種課程的選擇性真正做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對于傳統的學科,未來課程同樣可以提供選擇性。如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可以開設分層課程,由學生結合導師的建議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層級學習。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適應情況提出轉層。當然,前提是學校要建立必要的轉層規則與流程,充分考慮層級的細分,真正做到按需進行個別化學習。而語文、藝術、體育等學科,則可以實施分類課程。以語文學科為例,除基礎內容必修,另可開設美文鑒賞、詩歌、寫作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向往的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總之,未來學校的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甚至師本課程的整合與創造,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提供最大可能。
2.以學生視角,讓每一個學生自己創造適合自己的課程。
未來學校的選修課程,是學校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課程資源由學校和教師提供,有相對固定的指導教師,選擇權在學生。而未來學校的社團課程,則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招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主動去創生課程,甚至可能沒有固定的指導老師,學生有更自由的選擇權。課程資源要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指導老師可按需自主去聘請,可以是校內也可以是校外的老師,人員不固定,時間有長有短。學校對此類課程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指導,但因為這是學生自己創造適合自己的課程,這樣的課程也必定讓學生喜歡和向往。還有一類特需課程,在有家長或學生向學校提出某方面特殊的學習或特長培養需要的情況下,學校盡可能為學生尋找適合的師資,滿足學生所需,這將是比較理想化的按需學習,也可稱之謂“私人定制”課程,如藝術與體育課程等。
可見,未來學校的理想課程必定是增加選擇性的,只要學生感興趣、有期待,就能找到向往的學習課程,選擇性必然是未來課程發展的趨勢。
二、未來學校課程,在“融合”中適應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
未來學校課程是要契合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教育要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使學生能擁有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和文化修養三個維度的核心素養,以應對未來生活的種種不確定和未知挑戰。
1.靈活多樣,課程實現與真實生活的高度融合。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在教育與真實生活高度融合的課程中學到適應未來生活的知識、技能、品格以及元認知、元學習,即學會如何學習,保持學習的熱情,學會思維方法,學會自我改進。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變了世界,生活將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將來的學生將面臨全新的生活模式,因此,未來學校課程應更好地走向生活,密切學生與自我、與生活、與自然的聯系,積累真實的社會生活經驗,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新的挑戰。
游學課程是一種實踐化、體驗化、綜合化的生活課程,是文化之旅,探索之旅,人格養成之旅,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教育方式,時間可以是10天、一個月甚至更長。未來學校的游學課程會逐漸走向品牌化、多元化、系列化和多選擇性。如某個學校的游學課程做得好,深受學生歡迎,那么它就可以向周邊有需要的學校及學生輸出。而一些校外教育機構也會有品牌化的游學課程,可為學生“定制”高端游學課程供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學院制也是生活化課程的一種選擇,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社交、活動,培養綜合素質的“全人”。總之,未來的課程,將是打破并超越學校時空和學科的限制,讓學生們真正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進社會、走向多元開放的未來世界。endprint
2.靈動多元,課程實現學科之間的高度融合。
未來學校的課程,學科之間的融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學科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由單一、封閉走向多元、整合,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基于真實的問題和挑戰性的課題,開展主題課程、綜合課程、創客課程等的探索與實踐。
全課程以及場景主題教學,都屬于主題綜合課程,是學科高度整合化的課程。它有一個主題統領各個學科,以豐富多彩充滿智力挑戰的游戲化、生活化的形式展開的課程學習,代表著未來我國小學課程變革的趨勢。
作為全國陶行知“生活教育”先進學校,我校的辦學使命是“為每一個兒童聰慧與有教養的人生奠基”。基于兒童是教育生活的主體,我們一直在探索課程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生命體驗很好地對接。春天,我們嘗試將原先的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以及學科課程進行有機整合、融合,結合各年級教材資源、學生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學校經典主題活動“親近自然節”“童年的小菜園”等,整體規劃,向更多方向打開,集中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課程活動教學。整整一周,學校通過兒歌、詩詞、故事、音樂、戲劇、繪畫、手工、數學、種植、游戲等,將新鮮有趣、豐富多彩的春天世界在學生們眼前徐徐展開,同時把學生們帶入這樣的季節里,用心體驗,積極實踐,以此將綜合性學習與分科學習的精彩有效對接。期間,低年級“團圓搓搓搓”“風車轉轉轉”系列,中年級“泡泡舞春天”系列,高年級“春的力量”“春的語言”“春的姿態”“春的韻律”系列,掀起了課程學習的高潮。為期一周的“厲害了,我的春天”主題整合課程,就是對未來主題綜合課程的一次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對學生、教師、家長的影響是久遠的,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課程的模樣和魅力。
三、未來學校課程,在“聯結”中養護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教育具有無邊界、互聯、共享和個性化的特征。未來學校教育將突破校園圍墻的界限及線上線下的界限。
1.開放共享,課程實現校內校外資源的聯結。
過去學校課程都是教育、學科專家和學校、教師開發,未來課程的開發者將會越來越多元化。未來學校的課程資源提供方,既有來自于校內的學生、教師、學校,也有來自于校外的家長、教育機構、自由學者、企業、社區等,結合網絡平臺資源,最后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課程資源超市”。即使同一類課程,也可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品質的課程資源,可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他所要的所有學習資源,滿足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學校和教師的作用在于建立校內外資源聯合的課程庫,為學生的資源選擇提供建議和幫助,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程學習。
未來學校課程還將充分挖掘外部社會優質的教育資源,學校與家庭、與社區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學習既可以在學校、教室,也可以在圖書館、博物館、社區或身邊企業,在任何可以實現高質量學習的地方。從這樣的意義上看,目前學校的“校外拓展訓練”課程、“可愛的家鄉和家鄉人”課程等,都是未來課程理想的展開方式。
2.分享互聯,課程實現線上與線下資源的聯結。
隨著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入我們的視野,未來學校中,網絡學習將會在課程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學生的學習空間會極大地拓展和延伸,真正做到資源隨手可得,學習隨時發生;而線下的優質資源也會通過網絡上傳并不斷地得到互動更新。學生的學習,會更多地利用虛擬現實、互聯網、學習分析等新技術,在智慧的育人環境中,智能化、虛擬化、挑戰性地開展學習。線下則變成一個學習討論、分享交流的中心,給學生提供更多活動、分享和交往的空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理解力、控制力,了解感情,提升情智。在這樣的課程學習中,學生面對充滿智慧、充滿挑戰的世界,擁有更多快樂感和成就感。
未來學校,不是我們要到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創造每一個學生向往和需要的課程,實現每一個學生充分而個性的生長,讓學校成為每一個學生心馳神往、魂牽夢繞的地方,就一定是創造了學校教育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朱永新.站在教育結構性變革的門口[J].人民教育,2016(20):40-45.
[2]王維花.給孩子一個喜歡學校的理由——訪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校長李振村.中小學教材教學,2015(1):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