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筱坤+朱耀琴
【摘 要】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實驗小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在學生的品格提升工程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梅花少年”評價模式,將浩大的評價工程落實到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空間,“讓每一朵花兒都綻放”成為梅小學子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奮斗號角。“梅花少年”品格提升的評價模式由一個核心、兩個維度、三個陣地、四個層次搭建而成,像一座“人”字形的塔基搭起學生成長的堅實堡壘。
【關鍵詞】一個核心;兩個維度;三個陣地;四個層次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B 【文獻編號】1005-6009(2017)90-0039-02
【作者簡介】1.孫筱坤,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200)校長,高級教師;2.朱耀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200)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梅小”)是一所坐落于京杭大運河支流頔塘河畔的百年老校,始建于1909年。學校建立初期,名為“養正學堂”,致力于培養孔子所倡導的具有“仁義禮智信”等品行端正之人。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學校本著“求真”的理念,以科技教育為特色,在發明創造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鄉村小學中不可多得的省級實驗學校。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特色轉型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在這一洪流中,梅小的建設者回眸學校的發展之路,審視學校的教育現狀,展望學校的未來發展趨勢,立足文化建設,在傳承和創新方面構思承前啟后的轉型策略,提出“養正樹人、啟智育人,立美達人”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
一、基于文化意向,聚焦一個核心
文化是什么?說到底就是“人化”和“化人”。“以人化文”是按人的方式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帶上人文的性質;“以文化人”則反過來,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培養人,提高人,學校文化也是如此。
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梅小以“梅花”為文化意向,聚焦“立美(梅)”這一核心目標,提煉出具有“雅、潔、韌、先、合”五美品性的具體品格目標。為此,學校在文化建設上面獨具匠心,傾心打造具有“梅”文化的硬件設施,“梅”的人文氣息隨處可見,“梅園”“梅赟廊”“賞梅亭”“梅花超市”“梅花劇院”“梅系列文化石”等應運而生,散布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學校的四大建筑“元仁樓”“亨禮樓”“利睿樓”“貞智樓”更是取自梅花在自然生長中的四個階段,同時“元亨利貞”又被寓意為萬物生長的四種德行,“梅文化”的意蘊與歷史的傳承互為滲透,相得益彰。在軟件提升方面,學校更是充分挖掘“梅”的文化意向培養師生高尚的品格,促進教學相長。“梅花講壇”為師生搭建成長的舞臺,教和學的經驗在這里得到推廣;“梅花獎魅力教師頒獎會”為教師贏得榮譽提供機遇,辛勤的付出在這里得到肯定;“梅花少年系列”評比更是深入到每時每刻,見證“每一朵花兒的綻放”。
二、基于求同存異,設置兩個維度
學校的發展說到底還是人的發展。在“梅”文化的價值引領下,梅小培養的是怎樣的學生?是具有“雅、潔、韌、先、合”五美品性的學生。
“雅”,儒雅,舉手投足間透出的是文化人的儒雅之氣,衣著得體,言行謙遜,遇事心平氣和,交流溫文爾雅。“潔”,純潔,心地善良且有同情心,明辨是非,潔身自好,待人真誠友好,交友能換位思考。“韌”,堅韌,意志堅定持之以恒,寵辱不驚,從容淡定,遭遇挫折毫不氣餒,能迎難而上。“先”,率先,奮勇向前一馬當先,積極向上敢立潮頭,生活中勇于實踐,探索中敢于創新。“合”,和合,以和為貴,創建融合,大局為重個體服從,和諧共處利益相生。
在合力打造“五美”學生的同時,尊重個性的差異,發揮個性特長,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來促進個體的健康發展,這是品格工程“以人為本”的第一維度。在學校這個大群體中,每一個學生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他(她)與他人以班級授課制的形式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個單位。每一個單位就是一個班集體,在集體建設的過程中,必定要遵守集體約定,形成共性意識,但允許求同存異,這是品格工程的第二維度。
三、基于品格提升,遴選三個陣地
真正實現將文化從無形走向有形的途徑還是課程。課程是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國家課程應該就是引領學生“在跑道上跑”。但從實踐角度來看,師生不應是課程的被動參與者,更是積極的創生者,課程還應該“跑出跑道”,使教師由靜態的文化復制者向動態的文化創生者轉變,學生的角色也由被動的課程實施對象轉為課程文化建構中的主動實踐者。
為此,梅小從“梅”文化原點出發,形成了有助于學生品格提升的結構化課程,落實于“養正學堂”“啟智課程”和“立美社團”這三個主陣地。
養正學堂,是以人格培塑為主要目標的課程。梅小德育處組織骨干教師共同開發了養正學堂的低中高三冊系列教材,結合各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漫畫啟蒙、笠翁對韻、故事說理、名言積累、動手實踐等元素穿插其中,使學生的人格在“知情意行”中得到逐步提升。
啟智課程,是以科技創新教育為主要目標的課程。梅小科技組在前期《學會發明》系列校本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和實施《智慧園》中高版教材兩冊,內容涵蓋“我有一雙巧手”的勞技制作室、“低碳生活你我他”的環保植物園和“科技點亮新生活”的創新發明屋,將學生的動手實踐、環保理念和發明創造緊密結合。
立美社團,是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精心打造的平臺。梅小教導處從學生興趣出發,結合教師的學術專攻,開設校級和班級兩個層次的社團。編織、布藝、燈謎、書法、跆拳道、機器人、絲網藝術、詩詞創作、船模航模、金工木工、合唱舞蹈等社團,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科學、生活與藝術既有獨立發展,又有融合共生。
四、基于活力評價,體現四個層次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創新活力學生的評價方式,有助于促進師生的教學相長,保障課程的順利實施。梅小搭建了日常五色梅花卡的發放、每月校園“五美”少年表彰、學期星級梅花少年評定、畢業班金牌梅花少年表彰這四個層次,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評價系統。
日常五色梅花卡的發放。這五張不同顏色的卡是涵蓋學生全面發展的品行卡、勤學卡、創新卡、陽光卡、藝術卡。品行卡由班主任、班輔導發放,以發展學生道德行為為目標,獎勵品行端正的真善美學生。勤學卡由語數英教師發放,獎勵有良好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成績優秀或進步較大的學生。創新卡由科學、勞動技術、信息技術教師發放,對學習過程中勇于發表創新點子或有創新做法的學生予以獎勵。陽光卡由體育、品德教師發放,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對認真按要求參加體育鍛煉,達到體質測試標準,心胸豁達、樂觀向上的學生予以獎勵。藝術卡由音樂、美術教師發放,對喜歡藝術,能積極認真投入到教師的藝術教育中,在唱、跳、畫等過程中有良好的表現的學生予以獎勵。
每月校園“五美”少年表彰。“五美”少年指養正、勤學、科普、運動、才藝這五類美少年,具體根據每月的活動主題而定。
學期星級梅花少年評定。每學期末,根據一學期學生的綜合表現,將獲得梅花卡品種與張數、美少年證書的數量換算成相應積分后確定三星、四星、五星梅花少年候選人,并經師生共同商討決定最后獲得人選。
畢業班金牌梅花少年表彰。經過六年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均獲得一張詳細的電子清單,清楚記錄自己小學六年所獲得的梅花卡的品種、五美少年的類型、星級少年的類別及其每項評比的積分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