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
摘要:閱讀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心理活動;閱讀所達到的效果不僅與基礎積淀、閱讀方法等緊密關聯,更與閱讀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多教師習慣指導上偏重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忽略了閱讀心理的研究與指導。在筆者看來,語文的有效閱讀指導需要了解并進一步把握學生的閱讀心理,調動提高語文閱讀的內驅力。
關鍵詞:有效閱讀;閱讀心理;閱讀目的;內驅力
閱讀是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就閱讀的指導而言,有時往往處在一種無為的狀態中。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中,我在閱讀心理的把握上做了一些努力,即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態,利用外在環境的因素來控制學生的喚醒水平,喚醒其認知的需要,重在激活個體的成就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閱讀目的,把握閱讀心理。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為了那些先賢的論述才去讀書的。讀書本身是一種需要,一種原自內心的驅動力。不是常說語文的內涵與外延與生活相等么。“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要以不同的方式在閱讀文本,閱讀生活。由此看來,每一位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對書籍的渴望和喜愛,激活閱讀內驅力。從而讓所有的閱讀變為有效閱讀。
其次,把握閱讀心理應了解學生的閱讀目的。
閱讀目的大致有下面幾類。一類如消遣型。這種類型閱讀時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指向性,閱讀者本身只是為了在忙碌之后進行身心的放松。一類如獵奇型。這類閱讀具有某種強烈的特定閱讀目的,多以滿足固有的興趣為出發點來進行選擇。一類如廣泛獲取信息型。往往通過閱讀來獲取所需的信息,大多以報紙或時尚類雜志為閱讀對象。一類如增長學識型。這類閱讀強調的是學以致用。它是建立在自己原先閱讀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學識,完善知識系統而進行的。
就學生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的閱讀都停留在前三者的水平上。因此我們教師關于閱讀指導的第一要務,便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目的,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高尚讀書目的的讀者。從心理學的需要層面來提高學生的內在需求。這樣在閱讀動機上學生就會有持久的推動力。
再次激發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認知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它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激發閱讀好奇心就是激發內在動機,心理學的研究與實驗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習者引入一種認知矛盾的狀態,是維持內在動機的有效途徑。就閱讀指導而言,如果我們用“設疑”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達到自身的和諧。通過興趣的遷移來激發閱讀的內在動機,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快樂,獲得美的享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凡是會讀書的孩子,他們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遠遠高于沒有閱讀興趣的學生。
把握和了解了閱讀心理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指向激發和維持個體的外在動機的培養上。內在的動機一個逐漸養成的漫長的過程,我們在培養學生內在動機的同時,要從外部進行強化。培養學生的閱讀外在動機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對學生閱讀提出較高期待,確立一個明確且適當的閱讀目標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試驗,一群心理學家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幾個人,告知老師和他們自己,說這些孩子有天賦,因為有較高的心理期待,這些孩子今后發展的果然很好。這個道理應用到閱讀教學中同樣適用。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告知或者暗示的形式,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期待。對學生的閱讀,一個有期待的教師不能讓其處于自然狀態。學生會在閱讀期待中潛意識強化自己的閱讀效果,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
(2)及時反饋學生的閱讀結果,通過強化與獎賞訓練不斷鞏固
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閱讀的結果,會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反饋可用來提高具有動機價值的將來的行為。” 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以及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成效等,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強化是閱讀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主題強化、研究閱讀展開閱讀競賽。建立較好的獎勵機制。使學生學有所得,又有滿足感和收獲感。比如開展紅樓夢專題閱讀,可以以班級辦報的形式發表學生的優秀見解的文章,或許可以為培養未來的作家有些微幫助。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把閱讀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學會讀書,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應該敦促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要養成有意閱讀、專注閱讀、持續閱讀的習慣,把閱讀行為內化為自覺的行為。當閱讀策略由教師外部控制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控制,這就意味著閱讀轉化為內在的需求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學生的終身學習受益。
(4)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會“拿來”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我們在吸收書中的知識是應該是有目的有選擇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們通過閱讀培養的是思考和運用的能力,不是培養盲從的書蟲。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可以脫離實際的生活。“實踐的探究模式反對過分依賴外來的理論”學生要通過閱讀更好地了解生活,學會生存的技能。
(5)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感受閱讀的快樂
閱讀時一定要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書籍,并把書籍當作是產生快樂的源泉,這樣,閱讀的效果自然十分顯著。學校教師與家長應該聯起手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樣的環境能讓學生放松身心,感受讀書的樂趣,達到增長學識涵養精神的目的。
總之,我們教育者要想提高閱讀指導的效率,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效,就不能忽略學生的閱讀心理。我們充分了解了學生的閱讀心理,就會讓我們的指導事半而功倍。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1.
[2] 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36.
[3] 施良方著.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207.
[4] 張鴻苓主編.語文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 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高菊,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北城世紀城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