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
【摘要】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在踐行群眾路線時有其獨特優(yōu)勢,但是也存很多關于黨員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能力欠缺和服務平臺缺少創(chuàng)新等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樹立服務理念,搭建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不斷提高自身黨建修養(yǎng),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群眾路線;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新
一、推進高校服務型黨基層組織建設的意義
當前,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群眾路線”指導下的理論升華和創(chuàng)新。從高等學校的角度來說,必須要支持黨的領導,走群眾路線,黨組織的領導是高校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核心,是促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重要的保證思想,有利于高校基層黨員提升自身能力。
二、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按照習總書記“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到現(xiàn)在,各高校一直把轉變作風作為重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努力服務廣大師生和自身發(fā)展,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服務組織性不高,活動開展不起來。有些黨員對黨的群眾路線沒有深入了解,疏于聯(lián)系群眾,思想不端正,導致在服務工作中存在群眾觀念較弱、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二是服務能力不足。缺乏基層黨員學習的主動性,目的性較強,重實用、重業(yè)務、輕理論、輕思想,缺乏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實踐。三是服務效果不明顯。目前的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較窄的服務對象范圍和領域,服務內(nèi)容缺乏創(chuàng)新的現(xiàn)象,群眾的滿意度較低,服務方式較老舊和死板,沒有和群眾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服務效果不顯著。四是服務載體缺乏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和有效載體,沒有和新媒體有效結合,未在年輕黨員當中進行很好的宣傳。五是服務機制不健全。服務制度存在漏洞,波動性較差,有的制度只是表面形式,沒有落實處,缺乏常態(tài)化和長效化。
三、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途徑及建議
通過分析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在建設中遇到問題,可以大致歸為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能力不足、服務效果不明顯、服務載體缺乏創(chuàng)新與服務機制不健全四個方面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借力作風建設,樹立服務理念。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能“故步自封”或者“閉關修煉”,也不能像社會領域的“革命式”甚至 “拆遷式”從頭開始。而是通過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跟上時代的步伐和要求,遵守黨的發(fā)展軌跡,了解黨的使命,更新服務理念,從發(fā)展的角度去謀求高校服務型基層黨建設的提升。
1.樹立黨員的服務觀念。要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提升自己,加強服務意識,使自己具備堅定的政治理念。同時還要深入了解院系、部門、教室、課堂、班級、寢室、食堂等基層組織,善于傾聽廣大師生意見,體驗師生之辛苦,從師生的角度去考慮服務問題。
2.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要倡導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特別要關注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關心問題學生的思想引導情況,關注學生的就業(yè)問題,盡力為學生的學習、就業(yè)、生活和實習提供方便的服務。
3.樹立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觀念。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提高教學質量,重視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規(guī)律,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去培養(yǎng)人才,提高教學質量,為促進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服務提供良好的支撐點,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服務能力。主要內(nèi)容如下: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基層黨組織黨員的學習方式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把自學和集中學習結合起來,提升學生黨員的學習自主性。例如可以通過專題報告或者黨課教育等方式去強化學生黨員理論學習,進一步加強深化黨員服務意識和使命意識。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統(tǒng)一觀看習總書記重要講話視頻,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做報告等多種途徑,從理論上指導實踐。
2.通過推選政治理論水平較高的黨員作為支部書記,帶動基層黨員熟悉群眾工作方法,深入了解群眾需求,探索服務群眾新路徑,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
3.完善服務保障體系,保證黨員必要生活和工作條件,完善服務過程,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親和力,切實提高黨員的政治素養(yǎng)和群眾工作能力。
4.提高青年教師黨員的服務能力。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黨員的再教育,把青年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根據(jù)青年教師的表現(xiàn),定期進行檢查和總結,以提高他們服務師生的綜合能力。
(三)搭建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主要分析如下:
1.搭建服務平臺。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聚集地,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關注,為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獨特優(yōu)勢,當高校基層黨組織向其他領域輻射服務資源時,為其提供獨特的平臺,且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說服力,更能夠使公眾接受并愿意分享資源。
2.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效率。高校黨員中年輕的青年教師和學生是主力軍,因此推進基層黨組織服務形式現(xiàn)代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應該利用師生可以接受的新媒體進行宣傳,比如QQ、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多樣化地宣傳有關黨的精神和群眾路線,通過網(wǎng)絡多樣化形式搭建教師和學生服務平臺,傾聽教師和學生的困惑,解決教師和學生的問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
(四)自查他查并舉,內(nèi)部外部聯(lián)動。具體分析如下:
1.以自查促自覺,履行義務和責任,發(fā)揮自主精神。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通過組織各級黨員撰寫自查報告、個體反思和民主生活會議等方式互相監(jiān)督和自查,提醒黨員發(fā)揮表率作用,回頭復查師生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遇到實際困難的解決情況,尚未解決的應當積極采取解決辦法,已經(jīng)解決的看解決的方式是否合理,服務的形式是否流于形式,而不能長期堅持。同時還要積極采取內(nèi)外聯(lián)動的形式,全面采取服務。
2.要以他查促自律,爭取營造聯(lián)系密切、互助的黨群關系。通過歷史的教訓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證明,沒有經(jīng)受他人監(jiān)督和制約的權力,終究會走向腐敗。通過高校基層黨員把部分權力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基層黨員自身素養(yǎng)和自主性,參與各項社會基層服務,這樣將成為師生和為人民謀利益的重要工具。同時還要鼓勵師生深入群眾,密切聯(lián)系群眾,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以便為其提供及時的幫助,解決群眾的困難,真正做到為群眾服務。
【本文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校級黨建研究課題《群眾路線視域下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US16022Y)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R].2013-01-22.
[2]馬國鉤.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本質內(nèi)涵與建設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5).
[3]鮑忠敏.高校院(系)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7).
[4]鄭超華.堅持群眾路線是黨的政策生命力所在[J].黨建研究,2013( 03).
[5]楚國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常態(tài)化機制化[J].學習月刊,2013(09) .
[7]趙艷華,吳輝.提高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長效機制建設的科學化水平[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3(08) .
[8]戴安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及其機制構建[J].重慶社會科學,2013(06).
[9]黃艷鳳.黨的群眾路線常態(tài)化機制在高校中的踐行[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