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教材上的生字,還可以帶領他們認識生活中的字,將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文字,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并及時鞏固所識漢字。
【關鍵詞】識字;生活;積累與鞏固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89-0068-02
【作者簡介】陳俊竹,江蘇省徐州市光榮巷小學(江蘇徐州,221000)教師,一級教師。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教師應充分借助生活中生動具體的事物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識字。
1.走進生活,發現漢字。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無意注意時期。要讓漢字刻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有意注意。因為知識的獲得與存儲要經過學生的加工和改造,在指導觀察的過程中,一定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把學校的校牌、班牌,辦公室、美術室、音樂室等功能教室的牌子都拍下來做成PPT讓學生看,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漢字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因為經常見面,所以他們對這些牌子很感興趣,上面的字能很快記住,也會由原來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此外,筆者還把這些圖片傳到班級群,讓家長帶學生復習這些漢字,學生每次看到這些牌子都很興奮,不僅念出了每個字,而且還向家長介紹自己在這些功能教室里學習的趣事。教師還可讓家長引導孩子認識放學路上便利店和小飯店招牌上的字,這些字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天識記,他們對這些字便會爛熟于心。生活中的場景,激發了學生的識字熱情,同時減輕了他們的識字負擔。
2.“儲字銀行”,記錄漢字。
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相當強,有的學生可以按照順序記住幾行毫無聯系的漢字,但一旦拆開便不認識,這是一種“假認”現象。鑒于此,教師要善于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漢字要及時記錄下來,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識字情況和復習鞏固所積累的漢字。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本“儲字銀行”筆記本,把在生活中認識的漢字記錄下來,如廣告紙上的可以剪下來,路邊廣告牌和電視中認識的字可以讓媽媽寫下來。通過剪剪、貼貼、寫寫,培養學生留心生活、善于觀察的習慣,日積月累,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便會逐漸加深。對識字多的學生,每星期進行班級評比,評選一星期識字最多的“識字小達人”。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儲字銀行”讓學生互幫互學,在小組中大家分享自己的“儲字銀行”和“找字”過程,交流自己的收獲,教師鼓勵識字多的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教識字少的學生,在班級中形成一幫一,一帶一的互助小組,結對進步,結對識字,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儲字銀行”慢慢厚起來,帶給學生滿滿的成就感。
3.克服遺忘,再現漢字。
低年級學生感知能力較弱,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進程先快后慢,低年段學生學習生字,記得快,遺忘也快,因此鞏固復習所學的生字便格外重要。教師可以將學生容易遺忘的字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與這些“老朋友”天天見面,在家中學生可以扮演“小老師”,教爸爸媽媽識字。在學校,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游戲,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如筆者設計了“小貓釣魚”游戲,即讓學生戴小貓的頭飾扮演小花貓,去釣“生字小魚”,釣得越多,得到的“魚”就越多。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游戲形式,在游戲中獲得了識字的成就感,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識字的熱情也更高漲了。
總之,讓漢字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進行“沉浸式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自覺地發現漢字,認識漢字,增加識字的興趣,獲得識字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