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摘要】受課程性質、教學內容及職業要求的影響,近年來在高職教育中,《國際市場營銷》雙語教學得到較為廣泛的開展。文章就如何分層、如何教學、如何評價三方面進行分析,以分層評價為突破口,設置分難度層級的學習項目,再以一定標準將現有教學班學生分為相對應的等級,使學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學習項目,從而進行分層雙語教學。
【關鍵詞】《國際市場營銷》;雙語分層教學;創新
一、《國際市場營銷》雙語分層教學現狀
(一)《國際市場營銷》雙語教學已有一定基礎
《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性質及教學內容較為國際化,且市場對海外營銷人員的外語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近年來即使在高職教育層面,雙語教學也較為廣泛地開展。該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已有多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已逐步適應雙語學教環境,原版教材的使用、大量英文案例的引入使得課堂內外國際化氛圍日漸凸顯。
(二)受班級規模、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限制,雙語教學的初衷未能實現
雙語授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同步地了解該課程的國外學者的觀點,在知識的吸收上能夠更快地與世界先進的知識技術接軌。目前,高校普遍面臨班級規模偏大、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學生以英語不好為借口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產生抗拒心理,雙語教學的初衷未能實現,學生對分層教學呼聲強烈。以英語能力重新劃分自然教學班級后再進行雙語教學固然最為理想,但考慮到教學成本以及其余課務安排,重新分班的操作難度較大,分層不分班才是最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
二、《國際市場營銷》雙語分層教學模式構建
雙語分層教學設計主要從如何分層、如何教學、如何評價三方面入手。原有教學模式以統一標準要求全班學生,使得英語水平欠佳的學生畏難情緒明顯,學習動力不足。以分層評價為突破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嘗試設置分難度層級的學習項目,再以一定的標準將現有教學班學生分為相對應的等級,學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學習項目,讓“英語不好”不再是借口,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小組學習中“搭便車”現象。
(一)學生分層與教學項目分層
分層包括學生分層及教學項目分層兩方面內容。
1.引入動態分層制度開辟學生上升通道。高校出于辦學成本和師資配備情況考慮,班級規模較大,導致統一教學、統一評價效果不佳。但受教學成本、課程安排等多方面的限制,從源頭以英語水平為衡量標準重新劃分教學班級往往難以實現。同時,雙語教學不等同于英語課,英語水平不能作為唯一的分層標準。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利用第一次課后布置個人學習任務對所在教學班級的學生進行初始分層。
以我校國貿專業大類教學實際為例,要求每位學生針對校內留學生市場,為學校周邊某一具體商家設計一則小廣告。這一任務綜合考驗學生的英語水平、調研能力及營銷常識。教師依據學生此次作業完成情況將學生劃分成A、B、C、D四個層次,同層次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但分層并不是終極目標,動態分層制度的引入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高水平的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對高分的向往,進而奮起直追。動態分層使學生有了主動調整的可能性,在每個項目完成后依據學生的得分設立升級或降級分數線,升降級制度的引入有效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項目梳理,學習任務分層設置。教學項目內容根據國際市場營銷工作流程重新梳理,使四個項目難度系數逐層遞進,在每一階段設置不同學習層次的任務菜單,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與之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專業知識技能的訓練。四個項目如下:
(1)Country selecting(目標國選?。?/p>
(2)Product Screening(產品分析);
(3)Business Opportunity Recommendation(商業機會分析);
(4)International Promotion Campaign(海外推廣戰略)。
再將教學項目系統設計成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搜集資料和制作解決問題的方案、交流成果及反思與評價等五個環節(“選定項目”環節在第一階段的分層教學設計中有所體現),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按學生的能力層次提供差異化的項目說明書。
【環節一:選定項目】
教師根據即將要進入的學習項目設計相關的國際市場營銷情境并提出相關的問題。以項目一“目標國選取”為例,學生分組后根據下表自主選擇所要開拓的海外市場區塊,利用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模型及教師提供的國際最新資訊進行營銷環境分析,研究后課堂互相交流補充,有效提高了學生對于海外市場的認知度。
每組成果交流都圍繞著不同的地理區塊,與本階段重要的知識點相呼應(宏觀、微觀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國別不同,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內容不同,既能避免重復試聽,又能保證每個小組都必須付出努力和最后評價環節的公平。
(二)分層課堂教學設計
完成學生分層、教學任務分層等基礎工作后,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必發生較大的改變。課堂教學主要包含制訂計劃、收集資料和制作解決問題的方案兩環節。
【環節二:制定計劃】
以項目一“目標國選取”為例,小組成員仔細分析每一地理區塊內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也許不同的學生會選取不同的目的國,但每位學生必須提供支持自己觀點的材料,制定學生個人的項目實施計劃,并在小組內匯報交流。而教師應把握大方向,與學生在目標國選取上充分交流意見,防止學生偏離主線,但對學生的自主選擇切勿強加教師的意見。
【環節三:收集資料和制作解決問題的方案】
以項目一“目標國選取”為例,小組成員在收集資料上面臨較大的困難,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材料基本來自網絡。教師應在指導任務時提供較多的參考網站,降低學生搜集材料的難度。小組成員在內部討論后,還應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形成小組統一意見,即一個目標國市場。endprint
(三)分層教學評價設計
【環節四:交流成果】
《國際市場營銷》課程以往一般采用小組PPT展示和報告結合方式進行成果交流。分層教學后,允許學生按照自身的水平及具體項目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
【環節五:反思與評價】
學生得分一般由小組發言(40%)、個人發言(15%)、成果展示(45%)三大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又分若干個得分點。比如分析報告部分基本由報告內容科學性、觀點新穎性、資料來源可靠性、文筆等評價得分構成。同時,還應建設與教學項目相配套的教學評價體系,形成一套實操性強的形成性考核方案,教師允許學生使用PPT口頭匯報或者海報制作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英文presentation外加PPT展示是雙語課程常用的匯報表現形式,與國際接軌,也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但對于英文較差的學生而言,此項目難度較大,抗拒的心理使其難以完成,或是草草結束。應給予多種匯報方式,并設置不同匯報方式的不同評價方式。
針對分層作業,教師在學期初向學生公布以上表格及相關說明材料,學生可以明確知曉各項作業所要求的具體內容、表達方式、難度系數(0.85~1.1)、所占分值、作業上交截止日期等相關信息。學生結合自身水平,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上四項作業中任選一項,作業得分根據難度系數乘以相應分值為其此項作業最后得分。針對不分層作業,學生需要在期末時提交一個整體的營銷方案,內容涵蓋第一項作業的所有四項內容。既然作為雙語課程,語言特色還應彰顯,第二項作業要求全體學生都完成一個難度相同的作業,同學間可借助語言優勢通過此項作業拉開差距。
三、《國際市場營銷》雙語分層教學總結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升
班級內分層不分班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同時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能夠著力于課程體系分層,以生為本,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跨入更高層級的學習分組,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
(二)雙語不再是學生學習的障礙,雙語教學的初衷得到體現
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不再懼怕雙語課程,而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也能依托自身的語言優勢,進一步拓展學習內容。采用分層教學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案,靈活掌握課堂授課中英文比例,可以從全局出發考慮所有學生的需求來確定授課方式及內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更能節省教師的勞動,提高教學效果。
(三)雙語課程分層教學促進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分層教學模式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雙語教學過程的調整,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及考核標準,由原先統一的教學大綱向針對不同階段確定教學大綱轉變;由統一教學進度向非統一教學進度轉變;由統一的考核標準向分層考核及多元評價方式轉變,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需求有效控制教學進度,積極探索多元教學方式,如案例分析教學法、反思性教學、研討式教學、研究式教學以及網絡支持式教學等。
【參考文獻】
[1]郝景亞.澳大利亞和中國運用PBL教學法的比較研究——基于“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9):72-76.
[2]李一芳,施慧,肖洪玲,等.《護理學導論》雙語教學課堂教學設計[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01):83-84.
[3]王秦輝.香港中山大學雙語教學對內地高校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0(02):162-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