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學濤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技術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正逐漸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思維方式。文章對俄語筆譯翻譯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俄語筆譯教學;媒體網絡技術;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模式\
一、引言
現代媒體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俄語筆譯教學模式是以現代化媒體、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形態。它是指在俄語筆譯教學過程中運用媒體、計算機信息技術廣泛地開發和整合信息資源,開放性地優化教育內容。現代媒體網絡技術直接影響著筆譯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測評體系等。
二、基于現代媒體網絡技術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
葛建平等(2008:63)提出,在信息時代的網絡技術輔助下,翻譯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郝榮(2015:200)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運用計算機網絡、現代傳播媒體等技術,將授課內容、教學手段數字化,不僅可以拓展傳統的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韓孟奇(2015:43)認為,詞語搭配問題一直是困擾翻譯學習者的常見問題,在傳統翻譯實踐中很難解決,但網上搜索引擎和語料庫的出現可以幫助譯者解決以上問題。引進網絡技術,促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會成為翻譯教學中的新常態。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強、多媒體功能以及非人性化特征,非常適合翻譯教學的需要,可以有效克服傳統翻譯教學之不足,使翻譯教學變革成為可能(萬寶林,2003:56)。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現代媒體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新技術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正逐漸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思維方式。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現代條件下俄語筆譯教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和現代媒體網絡技術是本文研究的兩個支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起著組織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學習的過程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交互的過程,是自我診斷和反思的過程。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俄語筆譯教學提供了一個技術平臺。
四、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俄語筆譯教學
本文將在我院俄語專業的俄語筆譯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主要根據我院俄語專業筆譯教學條件,將現代媒體網絡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突出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本科俄語專業的筆譯教學進行改革。
(一)教學理念
翻譯教學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灌輸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而不是知識被動的接收者和填灌對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翻譯學習的自主性,為學生今后在翻譯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資源
現代媒體網絡技術可以對傳統教材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彌補。現代媒體網絡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按不同的信息分類建立多媒體教學的素材庫,諸如中俄直接貿易網、中國翻譯網、獨立報等都可以成為素材的來源。
(三)教學模式
借鑒現代技術在外語翻譯教學方面的研究,可以嘗試運用網絡互動教學模式。這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課外、網絡虛擬空間等所進行的翻譯學習和實踐活動,主要形式包括“學生—機”“教師—機—學生”“學生—機—學生”。
實行網絡互動模式之前需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根據具體教學目標,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網絡學習資源、翻譯軟件的使用、信息查找技巧、語料庫的使用方法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其次,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為實現此目標所要采取的具體措施,使學生了解教師的意圖,以便做出有效的配合。
2.學生在多種場所通過各種網絡終端與網絡資源、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交互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對互動進行適時的指導。
3.學生在互動中,通過實踐學習翻譯技能和方法,內化語言知識,并將獲得的知識外化為學習成果的形式。
4.教師和學生在互動中對學習成果進行及時評價,以改進翻譯教學。
“學生—機”在線互動可以發生在網絡多媒體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外進行。教師通過QQ群、微信群、飛信群等網上交流平臺,或者公共電子郵箱等專門用于與學生聯系的工具上傳作業和具體要求,學生收到作業或任務后獨自完成。學生在進行筆譯練習時會借助搜索引擎了解與任務相關的背景信息;利用網絡電子詞典、搜索引擎和網絡電子語料庫等網絡工具進行選詞;利用翻譯軟件、翻譯論壇等翻譯句子;查閱網絡上與譯文相關的各類俄文資料,研究其寫作風格和表達方式。
在“學生—機”在線互動階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以下培訓,以提高學生的工具使用水平。
選詞是翻譯表達極為重要的一步,詞可以分為三大類——專有名詞、術語和普通詞語。本文的研究在于利用網絡資源選擇普通詞語。俄語和漢語的詞匯對應可以分為一一對應、一對多、交叉對應、無對等詞等情況。當詞匯一對多、交叉對應或無對等表達時,往往造成選詞困難。而網絡資源為解決選詞困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解決辦法。比如要確定一個漢語詞匯的俄語譯法,首先選定一部網絡漢俄詞典,檢驗這些俄語譯法是否符合特定的語境,如果不符合,可通過網上的《俄語同義詞詞典》查找同義詞或近義詞,嘗試找到合適的譯法。
由于在線詞典和語料庫可以提供針對某些單詞的大量語料,所以學習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對這些單詞組句的方式以及這些句型的特點進行揣摩、研究和內化,從而提高對俄語句子的認知能力。平行文本指不同語言文化中交際功能相似的語篇類型。在漢譯俄中,為確保譯文地道,可通過閱讀平行文本來獲取真實材料,以檢驗不同語言如何表達相同的事實材料。利用網絡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通過登錄新華網俄語主頁、人民日報網俄文主頁等,不僅可以找到大量的圖片、音頻資料,而且可以搜索到相當多的文體相符、內容接近的平行文本,譯者借此可以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增強譯文的準確性。endprint
在“學生—學生”的互動模式下,學生按照分組開始小組互動,每組3-5人。小組合作可以在網絡多媒體教室完成,也可以相約在網上按指定方式完成,如使用QQ、飛信、微信等方式,通過這些平臺進行小組課內或課外翻譯練習。翻譯練習的步驟一般是“人人參與—共同討論—集體修改—分別審校—匯總定稿—共享成績”。小組譯文定稿后,各組之間還可互相交換譯文,互相修改,修改之處用電子文檔的修訂格式加以標注。通過小組討論可以互相啟發,互相改正,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還可以提高自我評估和互相評估的能力。
“學生—教師”在線互動主要發生在課堂外。首先,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發布作業、作業要求、翻譯材料等。然后,教師主導,學生參與,采用互動式提問和討論,注重翻譯的過程、步驟、方法、技巧,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講評方法,充分調動和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講評的全過程。通過這些網上互動,學生感到自己在課堂外不是無助地學習,而是在一個團體內并在教師的協助下學習。在這些互動中,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把這些問題作為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從而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提高教學效能的目的。
(四)教學測評體系
新媒體網絡技術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教師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加以運用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一個核心環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俄語筆譯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活動過程,是師生共同經歷成長的過程。一堂課的好壞既要從教師角度評價,更要從課堂的主體——學生發展情況去評價。在現代媒體網絡技術條件下,測評體系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三種方式相結合組成,評價的維度大大拓寬。運用現代媒體網絡技術條件,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翻譯練習進行有效的保存,并建立個人學習的電子檔案,做出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形成性評價。
五、結語
現代媒體網絡技術的俄語筆譯教學模式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現代媒體網絡技術優化我院的俄語筆譯教學,這是對它的初步探索,還有待于進一步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葛建平,范祥濤.網絡技術輔助下的翻譯能力[J].上海翻譯,2008(01):62-65.
[2]韓孟奇.網絡技術下的漢譯英表達能力培養[J].外語電化教學,2015(06):42-46.
[3]郝榮.淺析超媒體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 2015(06):200,205.
[4]盧思源,吳啟金.展望21世紀的翻譯教學與研究[J].中國翻譯,2000(01):41-43.
[5]萬寶林.翻譯教學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可行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3(04):55-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