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妹
【關鍵詞】準備型作業;鞏固型作業;寫作型作業;探究型作業;實踐型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B 【文獻編號】1005-6009(2017)90-0063-01
課外數學作業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成為促進學生個體知識內化、提高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目前不少數學教師布置的作業機械重復,作業形式千篇一律,造成不少學生“熟而生厭”,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數學作業的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樂于學習。文章結合蘇教版的高中數學內容,談作業的設計。
一、準備型作業
準備型作業是指在新課學習之前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它的形式多樣,有舊知回顧準備、新知預習準備、實驗材料準備、資料搜集準備等。例如,筆者在教《正弦、余弦函數圖像》這節課之前,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兩組:攝影組和信息組。攝影組在校園內拍攝具有曲線美的照片,信息組在網上查找能形成曲線美的動畫,并了解是什么曲線,怎么畫這樣的曲線?設計這項作業的意圖是通過直觀感知,加強感性認識,并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特點。
二、鞏固型作業
學習數學需要通過解題對數學的概念、規律、公式加以理解,逐步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作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適量習題的鞏固訓練,但教師不能草率地布置學生做書后習題第幾頁到第幾頁。教師在布置習題時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有針對性地選取各種習題并加以整合,引導學生多觀察多聯想,橫向溝通,多方探索。
三、寫作型作業
數學寫作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親歷數學,享受數學。數學寫作內容的多樣性、文體的開放性可以大大加強數學的趣味性。于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傾訴、展示的平臺,也為了使學生學的情況得到更全面、更真實的反饋,筆者讓學生每周寫數學隨筆兩篇,內容不限,可以說說對某個知識點的疑問,可以是對某概念或公式本質的理解,可以是記憶某概念編制的順口溜,可以是對某道題的不同解法,可以是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也可以是對教師提出建議等等,寫作型作業于教于學好處多多,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四、探究型作業
數學探究型作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現有的教材或學生周圍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或合作討論完成的形式,運用科學的探究式的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究。例如,筆者曾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測量南通大飯店的高度,某小組成員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測得樓房高為173.82米,又利用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測得樓房高為171.79米,而實際樓房高為182米,可以說測量結果已經很接近了。這幾位同學在完成這項作業時,把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充分應用,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方式從“被動”變為“主動”。
五、實踐型作業
在現行的高中數學教材中,由于許多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則需要通過實驗切身體會才能理解知識。如蘇教版選修2-1《圓錐曲線》的第一課時概念較多,難以理解,為此,為了學生能透徹理解,教材編制了實驗題和操作題。但此實驗的操作在課堂上若想讓所有同學都能參與,則受到時間的限制,筆者就布置了實驗型的課外作業,要求每小組按照課本中操作題在課外合作完成,然后小組代表在課上展示匯報。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