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段學生識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監護人一般都是隔代教育,大多數都跟著爺爺、奶奶,然而這些監護人大多數不識字,即使是識字的大多數也都是人老眼花了,根本無法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小學語文中識字所占的比重較大,識字多少又會影響到高年級的閱讀。識字教學對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教師如何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識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何提高學生識字教學質量呢?以舊導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注重形聲發,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挖掘潛力,引導學生自主創新。
關鍵詞:以舊導新;注重形聲;自主發現;主動創新
“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就應該使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通過識字、習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漢語言的優秀文化成果,最終養成一種涵養水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規律,自己學會歸納總結,自己摸索創造。同時要在“導”字上下工夫,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進行自主學習。如何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呢?
一、 重視漢語,認真打下基礎
有人稱“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第五大發明,漢字傳承著豐富的中華文化,無論是寫漢字,還是講漢字,都有豐富深刻的內涵,無窮無盡的樂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追溯漢字的演變,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漢字的知識,了解我們的祖先在造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激發起我們對先人的敬佩、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若教學象形字,可以用簡筆畫先畫出象形字的圖形,再過渡到字形,讓學生在圖形和字形之間產生聯想記憶,如教學“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口、目”等字,就可以把畫和字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漢字的造字方法和演變過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如教學指事字和會意字,可以將字理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根據字理去記憶字的音形義,如本,樹的根部為本;末,樹的梢部為末;淚,目中流出的水為淚等等;如教學“晴、清”,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后,辨析這兩個字的異同:“青”是它們的聲,“日、水”分別表義,這樣,學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河水清又清”的“清”。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不管采取哪種教學方法,無不滲透著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教師通過寓教于樂,充分利用教材蘊涵的趣味性;創設識字情境,巧設導入激趣;針對學生實際水平,嘗試師生合作教學識字。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課外識字,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反復朗讀,課內外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等。
二、 利用現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漢字
信息技術可以給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帶來革新和支持,在全面把握新課程理念下,在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我們把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有機整合,進行優勢互補的途徑,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革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具體方法,讓小朋友高高興興接受新方法,認識更多的漢字,為高年級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怎樣巧妙地設計每堂課的開始就顯得尤其重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應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生動形象、有情趣的教學軟件,有目的地創設一個語文活動的情境。如:一段錄像、一個故事、一段音樂、一幅圖畫、一次游戲、一個實驗、一個小情節等等,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其的好奇心,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生從最初被動學習的心態轉變為能主動學習時,創設的教學情境才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如《聽潮》一課,在上課開始,我插入了一段大海漲潮的畫面,那種畫面和潮汐聲,讓從來沒見過大海的同學為之一震,耳目一新,他們被畫面中的氣勢所震撼,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美麗的海邊,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的景色,怎能不樂于去學習呢?
恰當運用動畫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如:《小馬過河》中,我用多媒體技術把文中的知識以動畫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同時加上音樂的配合,節奏輕松愉快,幫助學生清楚地看到每個細節,印象非常深刻,知識也變得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多媒體的隨意放大、縮小、定格、移動畫面等功能,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空間,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通過多媒體繪畫,畫面的變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中,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新知識。
注重語文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嘗試用游戲激趣,主動識字;形象思維,字理識字;靈活拼形,探尋識字;辨析探究,組合識字;想象畫面,生動識字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識字效果。
開動漢之星系統。在識字教學中,利用漢之星系統,把識字教學與漢之星輸入法有效整合,使漢之星輸入系統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學生需要之時,疑難之時,讓學生品嘗到學語文的便利。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主動參與學習。如在《豐碑》一文的教學前,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戰爭時期的事情知道的不是很多,這樣會影響他們對課本的理解,所以,我就找了一些相關革命戰爭的網站,組織學生去閱讀、了解,引導他們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獨立的思維空間和相互合作學習的機會,對此他們興趣盎然,也主動地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在這期間,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參考文獻:
[1]王健.人生識字聰明始[J].輔導員,2015(32).
[2]張連英.讓識字成為一種習慣[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1).
[3]劉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
陳玲娟,四川省廣漢市,廣漢市雒城四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