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濤 孟濤
摘 要 企業獲利能力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債權人、投資者以及企業所有者作出決策的關鍵性指標。因此,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企業發展穩定與否。本文將結合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因素,進而就構建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 企業 獲利能力 評價體系
一、引言
在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企業的獲利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投資方向以及企業所能獲取的融資渠道。因此,如何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不僅是企業管理層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其財務報表使用者及各決策相關者關心的問題。從理論上講,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需要具有綜合性、代表性、可比性以及穩定性等特點。但是在企業管理實務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還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同時兼顧評價體系應有的特點,無法為企業以及各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當然,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只有不斷發現影響獲利能力的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企業獲利能力的評價體系。
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因素
(一)企業生產經營的獲利能力
對于工業企業來說,企業的生產獲利能力以及經營獲利能力同樣重要;對于商業企業來說,企業的經營獲利能力則在獲利能力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生產經營的獲利能力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最為主要的獲利能力,也是其綜合實力的體現。對于該獲利能力來說,我們要考慮其生產結構、交易規模、影響能力等。在同等條件下,往往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其獲利能力較強,因為分攤到每一個產品上的成本會相應較低。企業的產品結構是否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樣影響著生產經營的獲利能力,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結構自然會有較高的認可度。對于企業的交易規模而言,大規模的交易往往比次數較多的小規模交易獲得的利潤更多,因為前者能夠在同等條件下節約運輸、裝卸等成本。
(二)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
對于企業來說,資產的盈利能力對于其發展的影響雖然不能與生產經營能力相提并論,但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企業資產如果能對內得到合理的運用與配置,企業在資產運作方面就會以較低的投入成本得到較高的回報。不僅可以使企業各個部門的資產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可以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企業資產如果能夠對外得到充分的利用,則能夠給企業帶來額外的盈利,提高企業的資產利潤率。對于企業來說,關于資產的獲利能力最關心的是資產獲利能力能否高于同行業同類資產的獲利能力。如果高于同行業的資產利潤率,那么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就會對企業帶來助推作用。
(三)企業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
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下企業尋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企業要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就需要獲得較為穩定可靠的融資渠道,為多元化的發展提供資金。融資渠道有很多種,但是單純地從企業自身的獲利能力的角度來分析,企業多元化發展所需要的人、財、物可以通過所有者投資來實現,那么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也就體現在了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上。企業的投資報酬率越高,企業所有者的投資獲利能力也就越強。此外,所有者投資獲利能力的高低又決定了現有外部投資者以及潛在的外部投資者(如銀行等)對于企業未來的投資,進而影響著企業的獲利能力。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在這樣一個較為復雜的循環過程中影響著企業的整體獲利能力。
(四)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
企業向外界傳達其獲利能力的載體是企業的財務報告以及相關的財務信息,因此在看待影響企業獲利能力因素的問題上,不僅僅會受到生產經營、投資活動以及融資活動的影響,還會受到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會計準則在對企業選用會計政策上往往留有一定的空間,因此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給企業的各個核算帶來一定的區別,尤其是對于收益的影響,所以通常情況下合理而又穩定的會計政策可以為企業帶來較為穩定的獲利能力分析。此外,在實際工作當中,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往往也會影響各個因素的分析,進而影響到評價指標的運用。比如,管理層會為了某種原因而虛高交易進而虛增收入,以向外界傳達企業持續贏利的信息。
三、構建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一)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獲利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企業的生產經營獲利能力是企業最重要的獲利能力。因此,在考慮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時,首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如何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獲利能力。企業的產品只有經過對外流轉,進行銷售才能獲利,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銷售毛利率來評價企業經營活動流轉過程的贏利能力。通過評價該指標,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出企業的總體定價政策以及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措施,將其與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平均狀況予以對比分析,對流轉額的獲利情況進行實質性分析。此外,通過分析營業利潤率來對企業實現的利潤作出真實的分析。將營業利潤率與企業的生產結構、產品結構等予以結合,可以分析出企業在生產活動中的獲利狀況,并且可以避免受到企業非常項目等的影響。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獲利能力的評價指標還有很多種,比如稅前利潤率、銷售利潤率等。在構建評價體系時,要結合上述關鍵性的分析指標予以全面考慮,根據企業自身的狀況選擇最合適的分析指標。
(二)評價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
資產在為企業帶來盈利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因此,在評價企業資產獲利能力時,不僅要看其獲利,還要看其所消耗的成本費用。對于其獲利能力,我們可以從總資產收益率的角度來分析,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這項指標的優勢在于可以將上文所述的兩個方面的獲利都包含在內,即在包括企業資產經營獲利的同時,也將企業的投資獲利包括在內。通過將該指標與同行業相關指標進行對比,能夠從整體上評價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此外,還要從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角度分析,企業資產為獲利所付出的相應的成本費用,用來衡量其獲利能力的絕對性高低,避免誤讀信息進而影響各方面的決策。
(三)評價企業所有者投資獲利能力
對于所有者投資獲利能力的評價來說,理論上的指標有很多種,每種指標都有其自身的側重點以及相應的缺點,這就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營業特點準確選取。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來分析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所獲取的凈收益的能力。選用這個指標是因為該指標不會受到行業的限制,適用范圍較廣,可以透過該指標解讀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地位以及其與競爭對手之間形成的競爭優勢與劣勢。此外,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資本保值增長率來分析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即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值,把握所有者投資的增長趨勢,為內部融資與投資以及外部投資提供可靠的數據。
(四)評價企業財務信息以及外部信息
除了要建立分析各種贏利能力以及資產保值增值的指標外,還要對其載體以及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建立分析體系,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通過觀察財務人員的工作、檢查相關財務記錄來評價會計政策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文中所提到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的同時,可以對政策的合理性予以評價。此外,通過分析其市場占有率來看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分析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來評價企業的產品結構,分析企業產品創新度來評價企業的研發能力以及無形資產占有的份額等。
四、結語
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為評價企業獲利能力建立了基本的框架體系,但是這個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僅要考慮內部各項主要指標的建立,還要考慮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的各種因素。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不斷完善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王之濤單位為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政府;孟濤單位為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安徽分所>)
參考文獻
[1] 黃錄紅.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5).
[2] 楊雪秀.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 (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