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自從“十三五”以來我校對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一重要課題極為重視,具體在以閱讀教學為主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通過結合習作教學有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與應用素養;通過討論課文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利用詩詞鑒賞與自主寫作創新性地發展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利用多媒體教學發展了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
一、 在習作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逐步掌握我國語言文字特點及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我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在具體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基于閱讀教學展開習作教學,讓學生們根據課文展開仿寫、改寫、續寫,有效發展了他們的語言建構與應用素養。
就如在五年級《松鼠》一課的閱讀教學過后,我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根據課文了解到了有關松鼠的相關知識,那么你們還喜歡什么小動物呢?”學生們有的回答喜歡大熊貓,有的回答喜歡小狗等等,我就讓學生們根據《松鼠》一課的課文結構以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為主題進行對課文的仿寫。因為這次習作練習是介紹自己所喜愛的小動物,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開始了認真的寫作。在學生們寫作完成之后,我在所交作品中挑選出兩篇范文,在班級內進行朗讀,并將學生作品發回讓學生們互相閱讀、點評彼此作品,以促進交流學習。經過了這次習作訓練之后,學生們不僅對說明文的寫作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還利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了同學,有效地發展了他們的語言建構與應用素養。
二、 通過討論課文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質量的提升。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重點為學生通過閱讀獲得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直覺體驗;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活動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豐富自己的經驗與語言表達。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這不僅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入,還使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
就如我們在五年級《竊讀記》一課的閱讀教學中就組織學生進行對課文的討論,我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要用“竊”字這個具有負面色彩的字形容自己的讀書歷程?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學生們開始討論之后我作為參與討論的成員參與到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梳理知識、一起溝通。最后學生們一致認為作者用“竊”字形容自己的讀書歷程,是因為她在書店讀書的過程中,在享受知識的同時害怕受到老板和店員的訓斥和驅趕。經過了這次討論,學生們加深了對作者形象的直覺體驗、提升了對課文的閱讀鑒賞能力、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交流、鍛煉了在梳理課文的過程中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 利用詩詞鑒賞、寫作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并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最終逐漸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與品位。在具體教學中,我們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古詩詞的鑒賞與寫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就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課的詩詞教學中,我首先為學生詳細介紹了作者杜甫的生平經歷,讓學生結合詩詞前兩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去體會為什么作者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后會“涕淚滿衣裳”、“喜欲狂”;之后重點進行第四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審美鑒賞教學,為學生介紹“即從”與“便下”、“巴峽”與“巫峽”、“穿”與“向”、“襄陽”與“洛陽”的對偶;最后要求學生借鑒作者的修辭手法尤其是對偶修辭手法創作一首七言律詩。我們的學生在經過了認真的學習后,創作出了大量精美的詩詞,有效地提升了他們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四、 利用多媒體教學發展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語文教學,我們積極利用當代的先進教育方法:多媒體教學,去發展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就如在《伯牙絕弦》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播放了互聯網上搜集到的視頻短片《高山流水》,學生們在閱讀課文之余親耳聽到了課文中提到的古箏曲,紛紛陶醉在高雅的傳統音樂之中。《高山流水》短片播放完畢之后,我又為學生播放了視頻《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學生們通過觀看短片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增加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信。最后我為學生講述了我國的文字傳承史,讓同學們更加熱愛也更加重視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的“文言文”內容。這次多媒體教學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授課,使學生在輕松的觀看視頻過程中有效發展了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總而言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適應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語文教學水平的迫切需要。我們通過以閱讀教學為主線,結合習作教學、鑒賞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模式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我們的學生通過教學,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增長了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學習與生活的能力、培養了綜合性語文思維能力,這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工作都大有裨益,可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林波.上好小學語文課——在思考與行動中潤澤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張麗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