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要】在技術院校教學中,電工基礎屬于其中較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相關的知識。文章主要分析了微課運用于電工課程的教學情況,同時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做出具體闡述,希望通過此方式可以提升學生掌握電工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微課;電工基礎課程;應用
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技術院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電工基礎課程,旨在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從目前的教學情況分析,教師需要積極將各種智能終端方式融入課程中,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這對促進學生掌握電工知識有重要幫助。下面重點分析微課運用在電工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策略,從而優化本課程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
一、微課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微課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微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活躍課堂氛圍,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其次,微課可有效將實踐與電工基礎課堂教學理論相結合。在電工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僅有許多理論知識,還有一定的實踐操作理論,這就需要學生對實踐過程有所了解,才可更好地開展學習。但是書本知識過于理論化無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知識。對此,教師可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一些電工操作視頻,并利用快進、暫停以及截圖等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學重點。
再次,微課可打破課堂教學限制,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供平臺。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可以在線或下載觀看教學內容。因此,只要學生想要開展電工基礎課程學習,便可拿出電子設備在課余時間觀看相關教學內容。學生可充分利用零散的“邊角料”時間,結合自己在課程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自學,并總結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反饋給教師或利用微課與教師進行互動,及時解決疑問,提高自學效率。
二、教師設計微課教學的總體框架
微課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學時間短,通常情況下一節微課的時間為五至八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十分鐘。因此,教師要運用微課進行電工教學,首先就需要設計好總體框架,將教學導入、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劃分,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微課例”或者“課例片段”。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難點知識,便于學生合理分配學習的時間以及投入學習的精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第五章《磁場和電磁感應》時,在本章知識設計過程中,對于第一節中的基本知識可以要求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設計相關的問題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例如磁場的含義是什么,有哪些性質,然后切入磁感線的內容。此時學生就可以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知識點而認識磁感線。針對本節知識中的磁感線特征進行分析,此時教師可以設計微課展示出磁感線的形狀(如圖1),便于學生直接掌握磁感線的存在方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析磁感線的特征,然后進行總結。即在磁感線中所出現的切線方向代表的就是磁場的方向,磁感線稀疏或密集表示的是磁場強弱情況;磁感線還有一些特殊的特點,例如磁感線呈現為閉合的曲線,在外部從N極出,然后繞道S極,而內部則是從S極到N極,而且任意的磁感線都是互不相交的。
通過微課的方式,學生可以比較直觀認識磁感線,同時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即學生可以從微課中觀察磁感線的情況,并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做出自己的分析,從而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本節知識。此外,教師采用微課教學還具有另一個優勢,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而進行反復觀看和學習。因此,學生在課后還能夠通過微課進行復習,更好地鞏固本節知識點。
三、運用微課重點解析電工重難點知識
教師運用微課方式講解電工相關的知識點,可以通過音頻或者視頻的方式創新重難點知識的解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以及掌握電工基礎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例如第四章知識是關于電容器的相關內容,在本節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知識是電容概念以及電容引入。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制作成微課,幫助學生有效掌握重難點知識。第一,教師展示紙質電容器,將其打開,讓學生觀察其構造情況,并說說觀察的結果,然后引出電容器的基本含義,即兩個絕緣而又相隔較近的導體能夠構成電容器。第二,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對此概念進行討論,例如相鄰的兩位同學能否構成一個電容器呢?這就將電容器的概念運用到實際中,提升學生掌握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答案是可以構成的,因為中間的空氣就是絕緣,而且人也是導體,同時兩位同學靠得很近。教師采用微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將電工知識中的重難點知識解釋清楚,而且還富有創新地展示本節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電工知識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師運用微課過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微課視頻的展示時間,大約在十分鐘左右,同時在制作微課視頻中要突出知識點,防止內容冗長,導致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出現視覺疲勞的問題。
四、通過微課加強互動交流
當前,人際交流更多地通過社交軟件進行,不僅有效縮短了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距離,而且可以快速提升學生交換信息的效率。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運用微課教學可以獲得更大的優勢。例如教師在處理電工基礎知識中的課后知識時,就可以通過微課集中展示課后練習;學生則運用自己的移動設備拷貝微課內容,然后完成對應的練習題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放在問題區域,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如下面兩道練習題目:
1.下列所描述的現象中屬于電磁感應的是( D )
A.在通電情況下,直導體所產生的磁場
B.在通電直情況下,導體發生運動
C.變壓器中的鐵心發生磁化
D.線圈于磁場中發生轉動發電的情況
2.電磁感應的現象敘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C )endprint
A.導體相對于磁場運動,此時導體中會有感應電流產生
B.導體實施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會有感應電流的產生
C.在穿過閉合電路中,磁通量所發生的變化,電路中存在感應電流
D.在閉合電路的情況下,磁碭中作切割磁感線,電路會出現感應電流
這兩道題目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教師通過這兩道題目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而根據學生的情況而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學生先進行獨立分析以及思考,并完成對應的練習題目,然后將自己的答案或者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這就有效擴大了學生學習的場所,即不僅僅限制在課堂中,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學習,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設計與電工知識相關的練習題目,并直接上傳至對應的微課平臺中供學生學習,可以節約在課堂中講授知識的時間,而且還可以集中收集學生在完成練習題目中所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從而使得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知識更加具有針對性,對于學生掌握電工相關知識具有積極幫助。
五、根據學生掌握情況調整微課教學方式
由于電工知識中包含的內容較多,而且技術生在基礎知識方面比較薄弱,因此教師采用微課方式進行教學,還需要結合學生的電工知識掌握情況而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盡量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學生掌握電工知識的能力。
例如講解第六章中的正弦交流電表達方式時,由于本節內容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準確評估學生的情況而適時調整教學方式。由表達式可知,其中涉及角頻率、初相位以及最大值,還有正弦函數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可以做出教學方式的調整,即通過微課講解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中有一定的基礎。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并掌握本節知識,對提升教學效率也有積極作用。
六、結束語
微課教學主要是濃縮電工基礎知識中的精華部分,使學生能夠重點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優化微課教學方式,為學生掌握電工知識提供幫助,為學生今后運用所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基礎(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曹春雷.基于“趨同進化”理論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以“電工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職教通訊,2016(03):4-7.
[3]呂溪敏.中職“單片機”課程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15,11(25):87,89.
[4]張馳,席志紅,易小西.多媒體課件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93-94.
[5]宋德淑.初探《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文信息,2014(11):158-159.
[6]曾琳.《電工基礎》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分析[J].科技資訊,2015,13(06):159,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