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周彩虹+裴智能+楊平
摘要:通過對當陽市林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培養政策等方面的經驗特點總結,分析了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在林業科技創新發展中的作用,以期對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當陽市;林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3-0190-02
1 引言
當陽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處于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國土面積322.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31.5萬畝,森林覆蓋率34.76%。現有林果產業基地面積77萬畝,其中速生豐產林基地42萬畝,高效經濟林基地31萬畝,種苗花卉基地4萬畝。已發展林果專業合作社40余家,林業科技示范戶100戶,涉林龍頭企業6家。林業系統現有二級單位24個,在職人員1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2人,按職稱分,高級職稱8人,占9.8%,中級職稱52人,占63.4%。近年來,當陽市林業科技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林業工作大局,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局以及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林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要求,緊密結合當陽市林業工作實際,加強領導,銳意創新。
2 多元化培訓模式助推人才梯隊建設
2.1 請進來開展技術培訓
近年來,當陽市林業部門先后邀請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森林病蟲防治總站研究員陳京元、副研究員查玉平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博士,來當陽市為林業科技干部及林業科技示范戶授課,講解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生物農藥應用、白僵菌生物防治、森林植物檢疫等方面最新實用技術。邀請中科地信(北京)遙感信息技術研究院廖永峰副教授對全系統48名業務技術骨干,開展了為期4 d的ArcGIS業務應用軟件培訓,大大提高了該市林業技術人員電腦制圖整體水平以及利用ArcGIS開展林業調查設計能力。這樣聘請專家開展大規模基層林業技術人員電腦培訓在宜昌市尚屬首次。邀請省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白濤教授等講授森林撫育經營技術。
2.2 走出去開展培訓交流
注重把學習考察培訓當做科技干部的福利來安排對待,近年來當陽林業系統共派出學習考察有50多人次。例如組織林業技術骨干及林業種苗大戶到浙江義烏、四川成都、河南潢川、鄢陵、南陽等地考察學習綠化苗木新品種生產種植及經營技術;組織森防站和白僵菌廠6名業務骨干到江蘇師范大學培訓白僵菌工業化生產種子發酵技術;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到枝江、鐘祥等周邊學習通道綠化建設、林場經營管理等經驗。
2.3 結合林業生產實際
結合林業生產實際開展林業科技下鄉,實施綠滿荊楚行動,培訓雷竹與油茶等高效栽培、森林撫育、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松材線蟲病防控、森林防火等業務技術。每年通過林業“三下鄉”活動發放各類技術資料2萬多份。2015年實施綠滿荊楚行動以來,編印“綠滿沮漳”技術手冊1萬多份發放到基層干部和廣大林農手中。2016年松樹枯死木除治中,發放松材線蟲病防控宣傳資料3萬份,向廣大市民發送枯死木除治宣傳短信、微信3萬多條次;播出電視滾動字幕3萬條次;錄制播放枯死木除治專題宣傳片200余場次。
3 搭建實踐平臺模式打造科技服務型人才隊伍
3.1 以綠滿荊楚建設為平臺抓科技服務
林業局組織30余名技術人員分片負責,承擔政策宣傳員、技術指導員、信息聯絡員、協調督辦員等“四員”之責,送技術到山頭、地頭、村頭、人頭,搞好規劃設計、整地、栽植、撫育管護等指導服務。2015年完成綠滿沮漳造林綠化面積4.71萬畝,3年任務一年完成,綜合進度排名湖北省第一。2016年元月市長張世敏在隨州召開的全省綠滿荊楚行動推進會上作了《綠滿當陽只爭朝夕 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典型發言。市委書記鄭廷貴在宜昌市綠化美化行動會議上作了《凝心聚力綠沮漳 秀美鄉村入畫來》典型發言。林業科技人員的擔當和奉獻功不可沒。
3.2 以林業重點項目建設為平臺抓科技服務
本著實施一個林業工程項目建一批基地,帶一批林業科技示范戶,組織實施了退耕還林、低產林改造、造林補貼、森林撫育、高速公路兩側綠色通道建設等重點工程項目。在造林技術上,應用良種壯苗、生根粉、樹體營養液等系列營造林技術。嚴把規劃設計、整地、栽植、苗木等造林關鍵技術環節,對不符合標準的苗木不予進入造林場地、不符合整地標準的堅決不予轉入造林程序。造林后1~3年加強以松土除草、機械化割灌覆蓋為主的撫育管理,切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項目質量驗收中林業科技干部發揮“三員”作用,即當好政策宣傳員、質量驗收員、技術指導員。該市林業工程項目多次迎接國家、省核查驗收,獲得肯定和好評。
3.3 以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為平臺抓科技服務
以基地平臺為抓手,促進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提高、一三產業融合及林莊經濟發展。以油茶良種繁育基地、種苗花卉產業基地、雷竹種植基地等為服務重點開展技術服務,有計劃、有重點的對林果產業專業村、專業大戶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對有意向的公司、業主開展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服務。重點做好郭家場林場苗木交易市場規劃建設服務,帶動漢宜路、皂當路、荷當路、當枝路、穿玉路兩側種苗花卉基地建設,打造該市特色種苗花卉品牌。依托青龍湖濕地公園、當陽后花園九子山林場等為主,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休閑林莊產業;以廟前林橋藍莓園、圣楓公司關雎河畔、雙蓮現代生態農業園等為主,大力發展鄉村采摘、生態旅游休閑產業;以半月櫻花園、玉泉花海、煙集花海為主,大力發展鄉村觀光娛樂產業,逐步打造農旅結合示范點和精品線路。
3.4 以科技下鄉為平臺抓科技服務
針對林業發展重點,每年組織林業科技人員以“送科技下鄉”服務活動為載體,采用現場會、實地示范等多種形式,開展速生豐產林、油茶高效栽培技術、雷竹豐產栽培技術、林木種苗花卉培育技術等培訓,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endprint
3.5 以試驗示范為平臺抓科技服務
重點做好雷竹、香菇、靈芝菌、反季節平菇等食用菌、種苗花卉等“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新信息)、松材線蟲病防控等試驗示范。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森林病蟲防治總站等科技單位合作,興建了油茶幼林管理技術試驗示范林、濕地松優良家系造林試驗基地、當陽特殊支持人才雷竹科技示范基地等,成立了興林白僵菌研發中心、生物防治松猝倒病研究團隊,以此為平臺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試驗示范和科技推廣。近年來,當陽林業科技人員共在林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參與宜昌市級以上論文評獎10多篇。
3.6 運用媒體陣地抓科技服務
開辟了當陽市林業局微信公眾平臺。在當陽電視臺“壟上行”簽約開展林果產業實用技術示范服務,每年報道24篇(次)以上。2016年錄制的黨建電教片《良種油茶高效栽培技術》獲市優秀獎。
4 政策激勵模式促進優秀人才提升
4.1 評先表模
向在一線服務成績顯著的林業科技人員傾斜。年度考核優秀的,分別授予優秀科技工作者、先進工作者或優秀黨員等稱號。2016年換屆選舉中推選“兩代表一委員”陽當市林業局有3名林業科技人員當選。談為民同志被授予當陽市2016年度“勞動模范”。
4.2 科技獎勵
優先向上推薦科技論文或成果。2015年以來,白僵菌與廣州甘蔗研究所合作甘蔗螟蟲、蔬菜害蟲防治。白僵菌工業化生產與應用技術分別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當陽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藍莓引種試驗示范、雷竹栽培示范分別獲當陽市政府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白僵菌廠在擴大產能項目建設中獲得4項國家專利。
4.3 職稱晉升
對符合條件實績突出的科技人員優先向上申報職稱晉升。近年來共申報晉升林業高級工程師5人,林業工程師5人。
4.4 提拔任用
對工作成績優異的科技人員政治上關心鼓勵,大膽提拔青年學術帶頭人,把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推上重要技術崗位。入選當陽市拔尖技術人才1名,當陽市特殊支持人才1名。積極向上向外推薦選拔任用優秀科技干部,2016年向上推薦提拔副科級干部3人,本單位提拔任用2人。今年又在本系統選拔1名林業工程師進入局領導班子。
5 幫扶引導模式激發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熱情
5.1 實行青年干部成長導師制
幫扶引導青年干部成長成才,更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領導班子成員與青年干部按照“一對一”、“一對多”的形式結成“傳幫帶”對子,通過思想溝通、工作指導、檢查監督、釋疑解惑等形式和方法先后幫助16名青年干部成長。召開青年干部座談會,開展“一對一”談心與青年干部進行思想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
5.2 開展崗位練兵與技術比武
近三年林業局每年舉辦森林撫育技術競賽、森林防火演練、森林公安技能大比武等林業行業競技活動,并積極參加宜昌市組織的森林撫育、森林防火競賽等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通過技術比武,夯實了技術人員的理論基礎,提升了崗位技能,進一步激發了青年技術人員不斷創新發展,實現自身價值,為推進林業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的熱情。
5.3 組織開展到一線實踐鍛煉
在精準扶貧、林業科技下鄉、林業抗災救災等活動中,積極帶領青年科技干部深入農村,對林農進行面對面的指導、推廣、服務,了解林情、民情,培養增進與基層和林農的真感情,增長積累了技術推廣服務的經驗和方法。
6 服務保障模式凝聚科技人才力量
6.1 領導掛點做好協調服務
領導班子成員每人都掛點聯系了局二級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實行一崗雙責,統籌協調服務,跟進督辦落實,促進了包括林業科技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到位。
6.2 落實政策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為新招聘、引進的科技人員協調解決住房、生活等問題,為科技人員在當陽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近年新招錄的6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技術員都享受了該市人才公寓或公租房政策,在局機關食堂或所在工作單位食堂解決了工作餐等生活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安身安心工作。二是通過積極向市人社局爭取,為全系統有外業調查職責的事業單位林業科技人員爭取了外業勘察補助,為市森防科技人員爭取了森防補貼等政策。三是積極籌資為林業職工落實年度目標考核、綜治平安、黨建、檔案、文明單位等各項獎勵性補貼,調動了林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6.3 投入經費用于科技扶持
舍得投入林業科技經費,林業局每年籌資20多萬元用于從事科技攻關、試驗示范、科技推廣、典型宣傳等活動。其中每年投入2萬多元用于油茶良種示范基地試驗示范。今年春季投入6萬元在九子山林場建設松樹枯死木除治示范點,并制作松材線蟲病防控宣傳片。投入10多萬元探索枯死木機械化除治技術。對當陽市特殊支持人才、拔尖人才主持科研項目在市級投入10萬元經費基礎上,當陽市林業局再扶持科研經費5萬元,用于開展科技攻關和推廣示范等工作,并按市委組織部的安排解決外出考察、療養等費用。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強林業人才工作的意見[R].北京:國家林業局,2006.
[2]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北京:新華社,2010.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R].北京:國務院,2017.
[4]湖北省林業廳.林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R].武漢:湖北省林業廳,2015.
[5]當陽市林業局.當陽市林業“十三五”發展規劃[R].當陽:當陽市林業局,2015.
[6]翟華云,陶 穎.恩施州金融信貸機構支持涉農中小企業發展調查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29~134.
[7]蔣志東. 強化林業科技 支撐生態文明建設[J]. 云南林業,2013,34(3):38.
[8]龍 勤,陳 波,劉國強. 林業高級科技人才培養成本核算研究--以西南林學院為例[J]. 當代經濟,2007(8):46~47.
[9]李 峻,費云權. 培養林業科技人才是當務之急[J]. 中國林副特產,2001(4):37.
[10]王 強. 從世界林業科技發展的特點探討我國林業高等院校人才培養[J]. 中國林業教育,2001(2):13~14.
[11]譚世明,張前勇,宋太偉. 21世紀林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研究[J]. 世界林業研究,2000(3):43~48.
[12]田荊祥. 搞好教學科研工作 培養林業科技人才[J]. 經濟林研究,1984(2):98~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