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三化學一輪復習課中,結合“三步九法”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嘗試和靈活運用。具體做法有:課前做好三個準備(精心設計導學檢測題、經典例題、課堂訓練題)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復習;課堂上按照考點解讀、知識梳理、表達交流,點評精講、限時訓練、糾錯溫習等環節進行復課。
關鍵詞:“三步九法”;初三化學;一輪復課;嘗試
“復習課難上”這是大多數教師的同感。初三化學我教了30多年,一直沒有找到一種省時省力、事半功倍的復習方法。近年來我校為打造高效課堂,推行了“三步九法”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兩年多的嘗試,我深切體會到這種教學模式既解放了學生,又解放了老師,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進入一輪復課階段,我又借鑒這種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了大膽嘗試。
“三步九法”教學模式簡介:第一步預習。包括:導學提示、自學解疑、預習檢測。這一步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教師所提示的教學目標和設計的問題,自己學習教材內容并嘗試回答學案中的問題,然后老師檢測預習效果,發現知識漏洞。第二步課堂精講。包括:探究釋疑、點睛升華、總結歸納。這一步是指教師針對在預習檢測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對于仍然不會的問題和有待深化拓展的內容,教師再設計一些層層深入的問題,誘導學生鉆入老師設計的“圈套”,老師再適當的點撥、講解,最后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第三步當堂訓練。包括:運用拓展、達標檢測、糾錯溫習。這一步是教師給學生布置有梯度的練習題,讓他們運用本節所學的知識去做題,并在課堂上限時完成,老師公布答案,然后學生互評得分,最后師生糾錯,重溫所學的知識。
“三步九發”教學模式的關鍵是“預習”、“達標檢測”兩個環節中導學題、典型例題、當堂訓練題的設計。難點是“課堂精講”環節中是否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延伸是否能把握好“度”。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中解脫出來,讓課堂教學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注意到了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補充,實現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在初三化學一輪復習課中根據“三步九法”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實際和復習課特點進行了靈活運用,大膽嘗試,具體做法有:
1. 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檢測題、經典例題、課堂訓練題并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復習。這些試題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堂課是否高效。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精心篩選,既要體現考試的重點、難點、熱點、易錯點,又要有梯度,讓各類學生都有收獲。
2. 課堂上首先解讀考點,依據本節課將要復習的內容了解這部分知識在近三年來考試題型及分值,使學生明確各考點需要掌握的知識、重點訓練的題型。其次進行分組討論,梳理知識,完成導學檢測題,老師巡回指導,答疑解惑。如在復習“氧氣的性質和制法”一節課時,設計了如下導學題:①寫出碳、硫、磷、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②比較并描述碳、硫、磷、鐵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③寫出實驗室制取氧氣三種方法的化學方程式,并說出各選什么裝置。④敘述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步驟。⑤如何收集氧氣?為什么?請你歸納如何根據氣體性質選擇氣體收集方法。⑥如何檢驗氧氣?如何驗滿?⑦工業上用空氣制取氧氣發生了什么變化?再次,表達交流,點睛升華。各組選代表在班上交流,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補充,對疑難點進行點撥同時對有些知識拓展、延伸,使難點得以突破,不留知識死角。這一環節的關鍵是老師的評價要恰如其分、有激勵性,講解要簡潔、一點就通,同時知識深化和延伸要把握好“度”,不能太深,也不能蜻蜓點水。如:在上述一節課中,老師的講解主要有①在學生比較了碳、硫、磷、鐵在空氣中、氧氣中燃燒現象的基礎上老師點撥:氧氣濃度不同,反應劇烈程度不同,最后歸納出氧氣具有助燃性,氧化性。②做鐵、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有什么不同?③上述7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實驗現象的描述是重點,強調學生一定要記住。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力爭人人過關。然后,典例解析。老師讓學生自己先做《學案》中的典型例題(2~3個),老師巡回指導,然后每題讓一位學生給大家講解,師生共同糾正、補充。老師進行解題方法指導,授之以漁,讓學生解一題,會一類,通一片。如本節例題選近三年中考試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驗中考,消除中考的神秘感,又對重點、熱點知識進行鞏固。最后,當堂訓練。老師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中的限時訓練題,當堂檢測隨后,老師公布答案,同桌互評打分,老師講評。對得分高的學生予以表揚,對得分較低的學生老師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點撥釋疑,改正錯誤。最后讓學生自己談談本節課的收獲,總結得失。
以上是自己對我校“三步九法”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三化學一輪復課中的大膽嘗試,在嘗試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實施好“三步九法”的教學模式,就要給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啟發學生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實踐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引導、嘗試、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復習課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
張樹斌,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龍駒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