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英??
摘要:當前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非常優秀的文化,這些傳統的節氣一直沿用至今,其對現代人民生活以及生產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作為我國一項傳統文化,在學校當中對節氣歌開展教學非常必要。本文在對論述對初中生展開“二十四節氣”相關教育的必要性基礎上,分析初中生如何通過多種渠道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解,進而探索如何借助社團活動讓初中生的節氣意義進行體驗。
關鍵詞:社團活動;二十四節氣;思考與探究
一、 前言
在我們父輩和祖父輩,對二十四個節氣都是熟知的,不僅能夠準確的將其背誦出來,同時還能夠準確說出其中的內涵。例如,立春代表春天開始了,到了芒種就可種麥子了。但當前初中生對節氣歌卻知之甚少,很少有學生能夠將節氣歌完整的背誦下來,即使有學生可以背誦下來,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學生普遍不能借助節氣歌對節氣變化進行判斷。這說明當前教育存在缺失,因此對初中生進行“二十四節氣”相關教育十分必要。
二、 對初中生展開“二十四節氣”相關教育的必要性
二十四個節氣是我國古人用來對農事進行指導的一項補充歷法,農民可以根據春生夏長及秋收冬藏這些節令性質對日常生活及生產進行安排。盡管伴隨科技發展當前人們整體生存能力有所提升,自然時間具體變化對人類影響逐漸減小,然而節氣仍對處理人和自然間的關系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第一,二十四個節氣是我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古人經長期生活累積下來的寶貴財富,值得當代人進行認知以及繼承。第二,如今二十四個節氣早已變成民間一種文化實踐,其是人們對農作物進行生長、對生物的生命規律進行認識的一項技術,其對人類生活以及生產有著指導意義。第三,和自然相比來說,人類力量顯得十分渺小,人類只有對自然進行尊重、順應以及遵從,才能進行和諧、幸福的生活。無論從以上哪個角度來說,學生都應對節氣歌進行掌握以及理解。
三、 通過多種渠道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解
(一) 積極宣傳
當前學生對節氣不熟悉,主要因為對節氣意義不了解。所以,讓學生強化對節氣的具體認知以及理解,認同節氣當中蘊含的深意,才能使學生對節氣產生興趣,并且進行利用。一直以來學校都是對文化進行普及的主要陣地,同時也肩負著傳承以及發揚傳統文化這一重任。所以,學校可以借助走廊文化、社團活動、實踐活動、國旗下的講話、文藝對抗賽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節氣歌。同時,學校也可以在黑板報中對新專欄進行開辟、學校廣播等進行對節氣歌的宣傳。此外,學校也可伴隨節氣變化,在每個月都安排有關節氣內容,使得宣傳具有一定針對性,讓節氣有關知識深入初中生的內心。
(二) 由長輩進行口耳相傳
其實,當代初中生的父輩或者祖父輩基本上都非常熟悉節氣歌。所以,家庭當中耳濡目染,能夠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當前家長教育意識有所改變,認為當代科技已經十分發達,學生可以不用對節氣歌這種古老文化進行掌握。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需與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對學生進行有關節氣的家庭教育。同時,現代民間當中流傳許多有關節氣的趣味故事,教師可對這些故事加以利用,讓學生對節氣歌產生興趣。
(三) 展開相關調查活動
教師要想加深初中生對節氣的認知及了解,必須讓初中生親自參與到相關調查之中,對其興趣進行激發。教師可實現對相關調查方案進行制定,其中的內容可以包含節氣有關的農諺、習俗、來源以及節氣歌等。然后通過學生分工協作、網絡、圖書館、報刊、實地走訪等多種途徑對節氣有關的氣候、農事以及故事進行收集,然后對調查報告進行撰寫。通過這樣的實踐調查,能夠增加初中生對節氣的印象及理解。
四、 借助社團活動讓初中生的節氣意義進行體驗
如今,學校針對“二十四節氣”組織的社團活動非常單一,在形式上缺乏創新。所以,教師要在讓初中生對節氣進行了解這一基礎上,對社會活動進行創新,對資源加以整合,對過程進行優化,讓初中生在實踐體驗當中對節氣有關知識進行掌握。
(一) 通過誦讀比賽讓初中生對“二十四節氣”產生基本認知
教師組織誦讀比賽這種社團活動是對初中生實施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可將節氣教育和誦讀比賽這種社團活動進行結合,在活動當中對初中生進行有關節氣的教育。
(二) 借助實踐活動讓初中生對“二十四節氣”進行理解
開展多種社團活動,能夠確保讓初中生加深對節氣的理解及探究。學校可根據學生興趣成立相應社團,然后以社團形式對節氣展開探索。例如,二十四個節氣和氣象關系的研究社團、二十四個節氣相關理論研究的社團、二十四個節氣與動植物生長關系的研究社團等。這樣氣象觀測社團通過每日對氣溫的記錄,然后和二十四個節氣進行對照,可以總結出節氣對應的溫度變化規律。通過這些社團活動,能夠讓初中生真正懂得節氣的意義,除了能夠對初中生知識加以豐富之外,還能對其探究能力加以培養,進而促進其發展。
五、 結論
綜上可知,節氣歌是我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一項傳統的優秀文化,至今仍對人們生活以及生產起到指導作用。但據相關調查表明,當前學生普遍都不了解節氣歌,學校也缺少這方面的教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社團活動,通過誦讀比賽讓初中生對“二十四節氣”產生基本認知,并且借助實踐活動讓初中生對“二十四節氣”進行理解,進而在社團活動當中促進初中生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進而激發初中生對民族的自豪感,讓其能夠為我國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國政.新經驗與新起點——“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研究[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04):47-53.
[2] 張勃.危機·轉機·生機:二十四節氣保護及其需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J].文化遺產,2017,(02):22-30.
[3] 張蘇.二十四節氣起源地的遺產保護現狀與思考[J].古今農業,2016,(02):101-109.
作者簡介:
蔡中英,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第十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