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菊
【摘要】高中心理活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就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應用。從設計到應用要做到:一是關注學生的成長心理變化,以學情來引領高中心理活動設計;二是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影響的需要,以學生需求來設計高中心理系列活動;三是注重在運用心理活動過程中主動介入學生學業生活,在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前提下讓學生做到張弛有度。
【關鍵詞】高中心理活動 ?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195-02
高中心理活動是高中心理課顯性的表現,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做好高中心理活動的設計與運用,既體現了高中心理課的教學效果,反映出課堂教學的效率,又是幫助學生緩解高考壓力、樹立積極心理的良方。高中學校要重視心理活動的開展,要通過心理活動來開展良好的心理健康互動教育,進而緩解學生學業壓力,實現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筆者認為高中心理活動的設計與運用,要從學生成長心理變化的實際、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困難及學生學業心理壓力的緩和等三方面,才能使高中心理活動的開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立足于學生成長心理變化來設計高中心理活動。
高中心理活動是針對高中生的心理變化而開展的,其學理基礎就在于高中學生成長心理變化的特征。一方面,高中學生從青春期逐步走向較成熟的階段,其成長心理趨于相對穩定,但依然受到青春期影響,容易走向極端或者輕信他人言說,如成功學、勵志類的學說與書籍很容易影響學生。但從實際的考察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較為清醒,且有自己的人生規劃與追求。這說明高中學生的成長心理相對穩定。另一方面,在高中學生形成較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其思維又是活躍的,這反映出學生成長心理的活躍程度。高中生相對于初中生而言,有較成熟與穩定的心理狀態,但容易受到蠱惑從而進入到迷茫期。如讀書無用論、市場經濟下的功利主義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看法很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從而影響自己的人生規劃與追求。因此,高中心理活動要針對學生的這種成長心理變化進行設計,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這種心理特征,從而樹立積極上進、樂觀進取的觀念,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如為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結合高中心理的課程內容,筆者設計了“面對困難,我們要怎么辦”的心理活動。這個活動的設計,以學生成長心理變化為基礎,通過高中學生考試考砸了、表白失敗了、父母事業失敗了、家庭有矛盾了、親友過世了等困難與挫折來進行設計,每一種困難既與高中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又與學生的成長心理變化密切聯系,是平時筆者觀察到的學生實際學情的表現。在應用過程中,筆者還邀請了班主任及相關學科任課教師共同參與,讓他們也觀察學生的成長心理變化,以便更好地制定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走出迷茫。而在活動過程中,由于每一種情況都會切入到個別學生的實際(但筆者并不告之其他同學誰是當事人),相對當事人而言,其他同學的選擇顯然符合理性思考與穩定心理的。通過這種心理活動,讓老師們觀察類似的當事學生、讓當事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選擇,并以此為突破口使師生形成合力,在日常學習中引導高中學生走出迷茫困惑,走向身心健康,保障學生順利學習。
二、立足于學生積極心理需要來設計高中心理活動。
由于高中學生成長心理變化會出現動蕩期,其在學業壓力下甚至會出現負面、消極的心理,這就需要積極心理來介入其中,引導學生走出消極心理,重樹自信走向身心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都有傾訴的需求。這種傾訴需求在高中學生中就是一種心理需求,高中心理活動要立足于這種心理需求,幫助學生走出負面、消極心理的影響,引導學生走向積極自信的人生。這就需要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的開展來加以輔導,從而形成影響學生持久穩定心理的基礎。
筆者利用學?!靶睦斫】翟隆钡臋C會,設計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理,走出負面消極心理。首先,筆者在學校支持下在全校開展心理案例撰寫有獎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經歷撰寫案例進行評述,從而撕開學生傾訴的口子。其次,針對學生案例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拓展活動。班內同學不團結、內向甚至有社交恐懼、互相不信任等情況,都通過素質拓展活動或其他類型的拓展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活動。再次,通過“心理健康月”建立一批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把學生表現、學生內在心理需求、學生心理發展狀態、學生心理變化情況都納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中,并通過長期跟蹤來介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輔導學生走向積極的心理。最后,組織同類型的高中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實踐活動,如有社交恐懼癥的學生,通過同病相憐的心理來讓他(她)們進行社交訓練,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她)們盡快走出社交恐懼的誤區,融入到班集體的生活中。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心理實踐活動,把學生負面消極的心理驅趕出去,并結合學生心理需求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有助于高中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
三、運用心理活動來主動介入學生心理,緩解壓力。
在長期的教學與實踐輔導中,筆者發現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大體上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學生學業壓力。由于進入高中之后,無論是學科學習的難度還是學習內容的廣度,都與初中有較大的區別,很多學生較難適應這種學習,從而出現焦慮等心理癥狀。再加上面臨高考的檢測,其學業壓力是非常之大的。當然,這種學業壓力也跟父母期望、家庭期盼有很大的關系,更與高中學生自己的定位與人生追求有密切聯系。其二是對未來美好生活追求的壓力。進入高中階段之后,高中生逐步走向成年,其責任感與責任意識逐步增強,對未來的人生與美好生活有一定的規劃。這種人生追求與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對于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而言,出于自己寒門子弟身份與自己尊嚴的覺醒,其將會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轉變為學業的壓力,因此在學習上這部分學生往往是非??炭嗟?。但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其壓力,那么也很容易被壓力所壓垮。這對于高中心理教師而言,是最不愿看到的情形。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高中心理教師要運用心理活動,通過大眾參與來主動介入到學生壓力中去,幫助學生有效緩解壓力,釋放其學業壓力,幫助學生找到較好的緩和壓力的方法或方案。如體育運動是學生減壓較好的方式,那么在運用心理活動中就要充分發揮體育運用的作用,結合學生的喜好來緩解學生壓力。筆者在實踐過程中較喜歡運用跑步來調動學生緩解壓力,這主要是由于場地限制與交流需要。像學業壓力很大的學生,通過沖刺跑來釋放其壓力,比相互交流一個小時的效果還要好;像社交恐懼心理的學生,通過慢跑來引導其走出恐懼心理,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師的輔導……每一種情況,高中心理教師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處置方案,并主動介入到學生緩解壓力中,從而形成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劑良藥。當然,體育運用也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與學生興趣愛好的結合,更好地指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化壓力為動力,保障其學業順利進行。
總之,對于高中心理活動的設計與應用而言,立足于學生成長特征與實際需要,通過對高中生心理的全面摸底,進行科學合理且有效的設計,才能使心理活動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幫助學生走出不良心理,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應對高中艱苦的學習,從而保障其身心健康發展與學業進步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白曄.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3):75-79.
[2]蔣建敏.探討自主合作學習在高中心理活動課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55.
[3]時利民,孟金萍,王宋芳.優質高中心理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教學與管理,2016(1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