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各行各業都在追求“工匠精神”,一時間“工匠精神”成了最熱的話題。焊接技術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技術,但其中卻不乏工藝與技巧。高職教育是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場所。
【關鍵詞】工匠精神 ?高職教學 ?焊接專業 ?探究
【中圖分類號】P75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235-01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傳統意義上主要表現在工匠對于技藝追求的執著,在制作作品時反復雕琢、進益求精、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現在這個社會的“工匠精神”是指不僅技藝的高超、技能的精湛,而且必須嚴謹、細致、專注、對工作負責,以及對從事行業對于工作的認同感、責任心、榮譽感、使命感,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還包含著對所屬勞動的尊重和認知,表現出一種社會的擔當。
一、高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合現狀
現在的中國是制造大國,被譽為制造界的大佬,但在這些制造數字的背后,然而對于核心技術卻仍然選擇進口,實質上,中國只是一個加工大國,是技術、設備、管理的差距?想想都不是,終歸還是人的差距,技術水平和職業精神決定著產品的質量[1]。目前,高職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視學生技術水平和職業精神的培養。高職教師著重加強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在實踐教學充分融合“工匠精神”,最終幫助學生把“工匠精神”轉化為一種內在的職業素養。但由于整體的“工匠精神”的培養體系沒有完全建立,真正的工匠精神的氛圍還沒有形成,加之學校對于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缺少實踐的載體,不能進行具體實踐,因此就顯得空泛無力。
二、高職焊接專業教學充分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職業素養的升級版,高職焊接專業應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加強“工匠精神”培養,是時代賦予高職焊接專業教學的歷史使命。“工匠精神”由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相輔相成構成,焊接技能是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技術。
(一)焊接專業的整體教學體系融入“工匠精神”
為了在焊接專業的整體教學體系融入“工匠精神”,作為一名教授高職焊接技術的教師,應該對所在的焊接崗位深入地進行自我能力分析、自我教學分析及學生技術進步的分析,并且及時進行總結,把焊接專業教學教育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和畢生信仰,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在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為國家培育優秀的工匠人才。學校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崗位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具有專業技能,并且與之同步的職業素養。
1.培養學生普遍的基本職業素養。
培養學生在所屬單位做到不遲到,不早退,注重團隊合作,積極主動的培養自己創新創業能力,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加強對于新鮮事物及新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對工作的熱情度,為所從事的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對待焊接專業特有的職業素養
以行業為特點為基點,在進行焊接時必須做到必須精益求精,做到膽大心細。學生應該嚴格操練自己的技能水平,對自己的焊接水平有更嚴格、細致的要求等。
(二)焊接專業的專業教學融入“工匠精神”的方案
1.“工匠精神”完美融入高職焊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之中
將“工匠精神”的要求寫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根據企業對高職焊接方面人才的需求,提出具體適用的、有價值的培養方案。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開設專業的工匠精神課程,改革以往課程教學設計,主要以項目為載體,同時滿足專業知識、能力、素養培養。
2.“工匠精神”在高職焊接專業與工業文化氛圍相結合
在學校,使得“工匠精神”走進校園,有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中國的工匠風采。建設真實的企業環境,使其與實踐教學條件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企業的文化與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在教授課程方面,選擇合適焊接專業的教材,貼近生活,以實際例子為主導,展示真實的生產項目作為授課的載體,以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
3.焊接專業的教材融入“工匠精神”
學校應該根據社會在焊接專業需要的人才,共同與企業制定焊接專業所用的教材,針對學校不同時間段對于焊接專業技術的要求,培養學生學習的不同重點,所以學生對應在不同時段對于各方面學習的側重點也有差別。從整體上培養學生感受到企業對于焊接文化、操作環境、下屬員工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這樣具體的細節加深對企業要求、制度的了解,可以提前掌握以后這個工作需要的技能。
結束語
“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項具有歷史性的工程,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有實時有效的載體配合,使得專業理論和載體密切配合,培養學生優質的職業素養,精湛的技藝,使其充分體現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易忠奇,易傳佩.“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焊接專業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南方農機,2017(21):128-129.
作者簡介:
李鄭臨,男,本科,副高職稱,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