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靈魂之一,所以群眾路線是后勤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靈魂。切實落實群眾路線,使全校師生參與后勤管理,是后勤各項工作得以開展的重要前提,是后勤改革與發(fā)展的力量源泉。
【關鍵詞】群眾路線 ?后勤管理與服務 ?后勤“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I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28-02
“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淪陷的根本工作路線,應該貫穿于我們黨的全部工作之中。”在學校的發(fā)展進入新的時期,學校后勤部門應更好地貫徹落實黨委要求,認真做好后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學校后勤的改革與發(fā)展,為學校的和諧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落實群眾路線是后勤改革與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學校后勤是為師生提供服務的,后勤與師生如同魚水關系。緊密聯系師生是學校后勤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后勤部門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走好群眾路線,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使學校后勤真正成為和諧校園建設的主陣地。
1.正確樹立后勤工作的群眾觀
后勤工作的群眾觀是后勤人認識和處理廣大師生員工關系與方法的總和。準確定位后勤與群眾的關系,提高應用群眾工作方法的主動性,抓住學校后勤工作以“以師生滿意為服務目標,以提高師生滿意度為出發(fā)點”的要求。后勤工作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師生滿意度。要依靠員工、相信員工作為后勤群眾路線的基礎,凝聚員工力量,汲取員工的智慧。
2.切實提高后勤干部隊伍的群眾意識
走群眾路線是后勤管理與服務的途徑,也是時代賦予每位后勤干部的責任。后勤干部必須扎實掌握群眾工作方法,深入了解師生員工的要求。學校后勤干部大多是從后勤一線培養(yǎng)出來的,他們具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為開展群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仍須不斷增強群眾路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是要融合現代后勤保障要求和現代化管理要素,提高后勤干部走群眾路線的科學性和長效性。
3.吸收廣大師生參與到后勤管理中來
學校后勤工作必須緊緊依靠廣大師生。廣大師生不僅是后勤服務產品的體驗者,是后勤改革成果的直接享用者,也是后勤工作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動者。讓師生廣泛參與后勤工作,后勤才有扎實的群眾基礎。廣大師生是后勤服務工作的客體,要通過種類途徑,使師生參與后勤工作的決策與管理中去,集思廣益,成為后勤服務水平提高的助力軍。
4.尊重后勤員工在后勤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作為后勤總公司,承擔著承上啟下、聯系左右、協(xié)調各方、服務全局的重要職能,是師生的參謀助手,是聯系職工的“橋梁”、“紐帶”。因此,后勤服務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應首當其沖,大膽解放思想,快速更新觀念,主動尋找差距,積極加強整改,力求主體地位。
二、以群眾路線導向,構建后勤、師生、經營戶三位一體的“后勤共同體”
學校后勤必須把走群眾路線與“改革服務、提升管理、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結合起來,打造穩(wěn)定、有序的共同體。學校后勤部門須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堅持和創(chuàng)新開展群眾路線活動的方法,充分依靠群眾,廣泛動員群眾,努力構造以后勤部門、師生、經營戶三位一體的后勤工作“共同體”。建設后勤共同體,是提高后勤服務質量與水平的基本。服務是后勤的第一要務,也是聯接師生、經營戶的紐帶。后勤始終存在服務主體與客體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服務的主體即后勤部門。在緩和或解決矛盾過程中,后勤部門必須掌握主動權,通過改進服務方法、手段、水平、質量面獲得客體的滿意與支持。建設后勤共同體,是夯實后勤管理與服務之道。管理與服務是后勤部門的左右手,缺少科學的管理,談不上什么優(yōu)質服務。后勤要抓好對內管理、對外服務二個基本點。后勤管理的生命力就在于廣大后勤共同體的廣泛參與,相信群眾的智慧、才能,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后勤才有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建設改革后勤工作的后勤共同體,創(chuàng)新后勤改革之法。后勤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師生的理解、支持、參與。后勤改革要代表好、維護好、實現好后勤人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促進好、發(fā)展師生的根本權益。其基礎就是能夠建一個代表、維護、發(fā)展群眾利益的后勤改革共同體。建立起現代后勤管理與服務目標,形成高效、精干、務實、清廉的后勤運行機制,加強后勤執(zhí)行力、整合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力建設,讓后勤每一步改革走得扎實、穩(wěn)健。
三、堅持和創(chuàng)新后勤群眾路線的方法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后勤群眾路線的根本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正確認識和了解師生的實際需要,使后勤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切實符合師生利益。到群眾中去——用科學的、民主的方法解決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實行為師生服務。
(1)把尊重群眾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后勤服務有效結合起來。后勤員工直接在第一線服務,對后勤工作的難點和師生需求了如指掌。鼓勵員工創(chuàng)新工作與服務方法,鼓勵各部門拓展工作渠道。合理配置后勤生產資源與人力資源,不斷增加后勤服務點和服務面。
(2)把鼓勵競爭與傳幫帶結合起來,謀求后勤員工共同發(fā)展。深入了解后勤員工的奢求,幫助每位員工制訂個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使每位員工了拿手好戲個人發(fā)展和整個后勤發(fā)展的關系。對缺乏技能、沒有技術專長的員工,后勤部門有責任幫助他們取得在后勤工作中的一席之地。
(3)融入到群眾之中——轉換角色,塑造忠實代表師生利益的后勤形象。
(4)必須正確定位學校后勤角色。后勤與師生員工是相互依靠、相互平等的關系。后勤要融入師生,就是要做好“服務”角色。只有沉下心去了解師生的需求、對后勤的評價與反映、對后勤服務的企盼,才能與師生溝通、協(xié)商,進而實現后勤工作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
(5)必須忠實履行后勤服務的職責。把后勤服務真正成為實現、維護師生利益著想、著力,把滿足師生要求作為服務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6)貫徹落實“三服務三育人”以及“三全育人”服務理念,各部門建立完善的服務標準以及操作規(guī)范,強化員工服務意識;公司建立質控管理隊伍,全面檢查與考核各部門服務質量,定期收集學校師生對后勤服務工作的需求以及意見投拆,分類整理并及時給予反饋,以便公司做好服務項目的優(yōu)化調整和集中考評。
四、結束語
新時代下,高校后勤服務立足崗位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按照“三個貫穿”:把從嚴要求貫穿始終,把上下聯動貫穿始終,把解決問題貫穿始終。高校后勤服務必須要堅持維護學生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把群眾路線的科學方法貫穿到工作去,并始終做到依靠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揮網絡時代后勤服務工作的新生命力,只有這樣,后勤服務與群眾路線結合才能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毛波杰,韋廣全,徐榕君.試論高校后勤如何走好群眾路線[J].《高校后勤研究》 2013年第九期.
[2]趙迎華,劉沙,郭凱元.《論語》中的師生相處之道及當代啟示[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3(2):103-113.
[3]趙迎華.群眾絡線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實踐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9):124-127.
[4]胡有根.對高校輔導員踐行黨的群眾絡線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3-65.
[5]葛士強.高校輔導員踐行群眾路線的路徑探索[J].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2):34-37.
作者簡介:
蔣艷(1983.09-),女,漢族,江蘇武進人,本科,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