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智宇
【摘要】新疆班漢語聽說教學分為生詞教學和聽說練習兩塊,要求教師深研學情,動態化調整分層分類教學策略,在學生課堂表現差異對比中助其共同進步。
【關鍵詞】新疆班 ?漢語聽 ?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55-01
學情分析:17級新疆班漢語教學采用分層分類教學,根據學生漢語聽說讀寫水平,將牧醫、機電、計算機三個專業班的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集中到一個教室上漢語課。17級新疆班A班是由來自三個專業46名學生構成。在新疆班新生中,這些學生漢語相對較好。部分學生在新疆從小學至初中一直在漢語學校讀書,能夠使用漢語對話;各民族學生中,漢族、回族、蒙古族學生漢語相對較好;各專業學生中,牧醫班學生漢語相對較好;男女生中,女生漢語普遍比男生好。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讀寫漢字,同時新疆班漢語最好的學生也存在常不認識一些用漢字、倒插筆書寫等問題。
教材分析:《新絲路漢語聽說》是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適用于預科階段學習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聽說教材。這本教材旨在提高學習者漢語聽說水平以及應對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的聽力和口語考試能力。譬如,《別讓貧窮遮擋了你的雙眼》由生詞和練習構成,練習分為聽錄音判斷正誤、選擇正確答案、填空、回答問題、討論、課后作業等六個部分構成。
實際教學中,每篇課文分生詞教學和聽說練習兩部分進行。
生詞教學通常分五步進行,一是讓學生聽六遍生詞標準讀音;二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三是請一位漢語較弱、讀音錯誤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逐個讀生詞,讀錯的地方,教師予以正音,全班跟讀;四是讓漢語較好的學生領讀,全班跟讀;五是教師講解生詞含義,請學生用生詞造句。
在生詞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學生由于漢語基礎薄弱或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弱,生詞學習效果不理想;二是由于中小學受教育經歷等原因,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存在部分聲調讀不準的問題,有的學生把第一聲讀成第二聲,有的學生把所有詞的第一個字全讀成第一聲,有的學生b與p分不清、d與t分不清、f與p分不清等;三是不少學生存在漢字書寫倒插筆問題;四是大部分學生語法觀念淡薄,主要表現是沒有主語觀念、連詞成句碎片化。
針對17級新疆班A班學生的學情,我在教學中針對性地進行了一些調整。一是嘗試A班內部學生再分層,將漢語較好的學生分散坐到教室各處,起到帶頭學習、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堅持每節課都讓漢語口語較弱的少數民族學生有不止一次機會讀生詞,教師逐個糾正讀錯的字詞,逐一點評,給予一定的鼓勵;三是向學生講授簡單的語法知識,強化主謂賓觀念,對錯句加以修改,對不成句子的短語,補足成分,使之成為句子,反復講解、強調。通過這樣的教法改進,一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口語與漢字書寫能力有一定提高。
聽說練習分六步進行,一是聽錄音判斷正誤;二是聽錄音選擇正確答案;三是聽錄音填空;四是聽錄音回答問題;五是話題討論;六是作業。
在聽說練習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由于漢語水平不同,漢語好的學生做得快;二是一到四步的練習中,反復播放同一個聽力,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三是話題討論環節,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動腦、開口,愿意說的學生做不到流利敘述。
學生聽說練習的課堂表現不如生詞教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學生漢語基礎弱,聽說練習相較于生詞教學對學生要求更高。生詞教學,要求學生跟隨范讀,反復朗讀,在不斷重復中識記了生詞,而聽說練習,要求學生獨立聽錄音、閱讀漢字,作出選擇、書寫行為,在聽與讀中作出判斷、知識提取與輸出,更難的話題討論則要求學生結合學習、生活,進行創造性對話。
對此,經過教學反思,采取如下辦法,提升了教學有效性:一是同一份聽力多次播放,提醒漢語弱的學生仔細聽,提前給漢語好的學生布置下一步學習要求,譬如播放到最后兩遍“別讓貧窮遮擋了你的雙眼”,可布置四五名漢語較好的學生思考最難的話題討論;二是通過講解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要求,將生字朗讀、生詞朗讀、短文朗讀、命題說話的要求與樣題展示給學生,邀請15級新疆牧醫班考得全國普通話水平證書的學生談考證經驗與裨益,激勵學生上好漢語聽說課;三是重視課后作業布置。“真實交際是漢語教學的最后一個教學步驟,也是整個教學的目的所在,是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實踐中積系語言知識,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1]。全國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中第四大題命題說話最難,所以課后作業可以布置兩道對話題:一是本次上課的話題,二是從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三十個命題說話題庫中選取一題,要求學生課后練習,下次課上自由組隊對話,并鼓勵學生獨自就話題說話。教學調整、目標強化后,學生課堂表現更為積極,漢語聽說能力逐漸提升。
參考文獻:
[1]方曉華.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新模式探析[J].語言與翻譯(漢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