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在音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一直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而如何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進行提高也一直是我們作為音樂教師一直研究和探討的重點。因此,為了切合新課程標準下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本文根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和課堂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初中音樂課堂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初中音樂 ?音樂審美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215-02
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個人情操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教學科目,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處在急速吸收社會知識和塑造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時刻。因此,這個階段的初中音樂教學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個人修養提升都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努力研究課堂的開展方式,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讓學生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充足的準備。
一、注重學生的課堂互動,提高學生音樂發現能力
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一直是以老師傳授為主,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只能被動接受,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學生出現思維惰性,不能夠主動去發現和思考音樂中美的元素,老師說這段音樂好聽,學生就認為好聽,沒有自己的音樂主見。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在進行教學工作時,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讓學生自然發現音樂中的美,培養學生音樂美的發現能力。
例如:在學習《運動的旋律》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一些互動,首先我們播放一段健美操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對健美操運動員與音樂之間的和諧共鳴有一些基礎的認識,感受運動與音樂旋律的完美結合;之后我們只播放健美操運動的音頻,讓學生專注地體會音樂中的力量和節拍,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隨著音樂做健美操,應該如何把握音樂節點;接著我們讓學生試著跟著音樂的節奏打下拍子,找準音樂的感覺,體會音樂是如何表達情感的;最后,再讓學生試著跟著音樂進行一些小幅度的運動,真切地體會運動中的旋律。通過這一系列的互動和引導,讓學生去感受和思考音樂所傳達出來的感情和意境,讓學生不再是只會跟著老師的思想走的木偶,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發現和評價能力。
二、注重教學情景的引入,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
初中學生的思想中,對于教材中的音樂總是抱有一些疏遠的感覺,他們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節奏強烈的歌曲,對于純音樂的欣賞沒有興趣,這主要是學生對生活和音樂的感受不到位引起的,沒有相對的經歷,很難對傳統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有所觸動和共鳴。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深切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
例如,在學習《梅花三弄》這一節課的欣賞時,我們可以在欣賞之前,結合多媒體給學生設立一個情景: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一支瘦弱的梅花被壓在了厚厚的冰雪之下,它慢慢地積蓄著力量,一點一點地伸展著自己的枝丫,慢慢地在冰雪中成長(梅花第一弄);它終于突破的冰雪,迎面是狂嘯的寒風,它迎著寒風舒展著枝條,在冰天雪地中開放出一朵朵梅花(梅花第二弄);終于冰雪漸漸融化,天氣漸漸溫暖,春天就要來了,梅花舒展著自己的腰肢,慢慢地欣賞著大地的復蘇,逐漸沉寂(梅花第三弄)。通過這樣的情景引入,將學生的思維代入到音樂的主人公中,使學生更加容易體會到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和精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三、注重音樂作品質量,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好的音樂是提升自身修養的最好方式,但是,初中生在進行音樂選擇時,對于音樂的好壞分辨能力較弱,經常認為一些注重節奏不注重表達的音樂是好音樂,所以,我們作為音樂的任課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來分辨音樂的好壞,在課外音樂的選擇上,注重音樂的質量和學生的興趣相互結合。
例如,我們在推薦貝多芬的鋼琴曲《悲愴》時,如果從音樂本身表達的氣概和情感來向學生進行推薦,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從演奏的難度向學生推薦,推薦學生去看一下《悲愴》這首曲子的演奏視頻,從可怕的鋼琴按鍵速度和演奏師瘋狂而神奇的演奏技法來進行推薦,讓學生首先驚嘆于技藝的神奇,然后逐漸向音樂的角度深入,讓學生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思想和情感,在保證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初中音樂作為培養學生修養,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心理教學科目,在學生的心理成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雖然音樂不屬于考試科目,但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認識到音樂課程對學生的重大作用,努力研究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游倩云.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3(2):78.
[2]張玉杰.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探討[J].教育觀察(下半月),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