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是推進高職、拉動中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其最終目標是打破目前各種層次、各種類型教育之間的屏障,構建以終身教育為特色、互相貫通、有機銜接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會計專業為例,通過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系統化頂層設計,使之能切實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能建立適應現代化企業需要的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中高職會計 ?課程銜接 ?措施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模塊化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2014JGA355)”公開發表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239-02
為了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系統培養技能型人才體系,教育部提出了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銜接、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具體指導性意見,中高職銜接勢在必行。由于中高職課程長久以來形成了各自獨立、相互分離的局面,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日漸凸顯。如何解決中高職課程銜接出現的問題,是我們職業教育者必須慎重思考的重要問題。
1.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設置現狀
1.1不同中職學校課程體系開設不統一
不同中職學校,由于受辦學理念、辦學條件、教學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各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一,進而課程體系不盡相同,有的以就業教育為主,有的以升學教育為主,進而在文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存在很大差異。以就業教育為主的學校,注重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開設,基礎課程開設較少,那么他們的學生如果有部分畢業后繼續學習,將在后面的升學考試中不占優勢;相反,以升學教育為主的學校,注重基礎課程的開設,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開設較少,認為將來到高職可以再學習,那么這類學校中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在就業中就不占優勢,對后續職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
1.2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重復性
在課程設置上,大部分的中職院校開設的課程類似,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基礎會計、出納實務、初級會計實務、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課程。而目前的現狀是,我國的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設置上有明顯的職業界定,并且學生只能根據專業對口的情況報考高職院校和專業,但大多數院校的會計專業沒有明確的區分普高生和三校生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統一的培養方式,所以也是從專業基礎課開始學習的,這就使得課程的設置存在嚴重的重復性。
1.3會計專業技能倒掛
中職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專業現代化建設程度高,在師資、設備、管理方面都比較成熟,開設的實踐課程培養出的學生實踐技能較強。相反,高職院校一部分學校才經歷十來年的發展,不少學校是倉促掛牌,實踐課程開設不多,一些高職院校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多年技能大賽中成績反不如中職學生,造成中高職技能訓練“倒掛”現象。
2.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原因分析
2.1高職課程設置中學科痕跡明顯
目前高職課程體系基本上還是延續普高模式,即使近些年高職教育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了職業教育理念,但整體上其課程設置學科痕跡明顯。中職學校按照國家頒布的教學指導方案,制定教學計劃,專業必修課設置過多,理論知識過全,不可避免造成了學生后期專業課程內容出現大量重復。
2.2中高職專業課程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我國沒有中高職貫通的課程標準,更沒有制定出統一的分類課程標準。因此,中高職院校均各自為政。因此教學中,經常出現中職為了學生某方面水平的提高,不得不補充高職教學內容,出現中高職“斷檔”現象。
2.3高職生源多元化,課程實施未能因材施教
隨著高職會計專業生源的多元化,高職為了減少教育資源的消耗,而將其與普高生源一起,以零起點設置專業課程內容,從而造成中高職課程內容重復。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不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社會配合度較低等問題,都會導致中高職課程銜接出現上述問題。
3.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的有效途徑
3.1國家應該加強政策引導和統籌管理
重視職業教育,構建職業教育的“立交橋”,讓職業學校的學生也能像普通教育的學生一樣有升學的機會。國家應從政策的角度將高等教育劃分成職業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將成人高等教育納入到職業教育體系中。此項政策既顯示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也會使高職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自成一體,為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政府相關部門應成立中高等教育的管理機構,指導和協調在中高職之間的辦學資格、教學管理、學分互認和資格認證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逐步實現兩個職業教育層次間緊密聯系、教學融通和資源共享的格局。
3.2改革職業教育體制,實現一體化管理
改革職教管理體制的結構,改變職教的“條塊分割”狀況。可借鑒臺灣的“技職教育”體系中的“一條龍”管理體制,實現“一體化”的職教管理環境,也就是高職學校和中職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應保持一致,以便整體規劃、綜合協調和統一管理,提高辦學效率。
3.3加強中高職師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
加強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之間的聯系,形成中高職間緊密聯系、資源共享、教學融通的格局。高職學校的教師要關注中職的課程改革并到中職學校兼職兼課和參與教研等,發揮引領作用,同時還要向中職學校的教師學習適應中職學生的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中職學校的師生也可到高職學校參觀校園及會計專業的實訓(實驗)室,了解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將來的就業崗位,加強溝通,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吸引力。
3.4實施學分管理,課程考核全面溝通
實現中高職會計專業的有效銜接,除了要實現課程體系的溝通外,必須還要實現中高職考核評價的銜接與溝通。以學分制為手段,實現中職與高職的課程溝通。相關主管部門要統一各課程的學分標準和不同學歷層級的學分標準,讓學分成為在中高職學校間相互認可的“護照”,成為中職學生進入高職學校的通道。同時,各中職學校對學生每門課程學分的評價也要嚴格規范。
4.結語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畢業后沒有直接就業而是選擇進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因而搞好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尤為重要。本文以會計專業為例,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前提,從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出發,分析其課程體系銜接的依據,提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有效對策。
參考文獻:
[1]韓德靜.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問題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3)
[2]張金英.中高職銜接的“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09)
[3]鄒凌.中高職會計人才培養體系銜接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4(15)
作者簡介:
陳美玲,女,廣西玉林市人,1986年出生,2012年畢業于廣西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學專業,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現就職于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實踐教學科科長、國際貿易系兼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