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張俊忠
【摘要】目的 探討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和對照組(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各39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優良率(97.44%>89.74%)、橈骨短縮[(1.21±0.32)mm>(0.91±0.19)mm]、骨密度[(0.79±0.11)g/cm2>(0.65±0.05)g/cm2]及其對于術后恢復效果的滿意程度(92.31%>76.92%)相對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并發癥發生率(2.56%<10.26%)相對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療效。
【關鍵詞】鎖定鋼板內固定;抗骨質疏松藥;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傷類型,需要通過手術方法進行復位、固定,進而修復損傷,改善其腕關節功能。在老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傷情,選擇更為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提高關節面的穩定性。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接受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39例)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39例),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齡61~82歲,平均(68.2±3.5)歲。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齡62~84歲,平均(67.5±3.8)歲。兩組
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手術切口入路選擇在腕掌側,切開前臂遠側掌面,形成5 cm左右長度的切口,將拇長屈肌腱和正中神經分別拉向橈側和尺側,切斷旋前方肌后,進行縫線牽拉處理,進而將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出來。然后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該過程中,將1枚螺釘打入骨折端近側,調整復位位置,再打入用于固定的第2枚螺釘。使用3枚螺釘,將鋼板固定在骨折端近側,再用1~2枚螺釘鎖定遠端骨折塊。使用克氏針進行固定,以維持橈骨的穩定,最后對手術切口予以縫合。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同時,給予阿侖膦酸鈉(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08)70 mg(1次/周),清晨空腹服藥,持續用藥6個月。根據X射線檢查結果,了解骨折部位的復位、固定及愈合情況。治療恢復期間,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功能恢復訓練,觀察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而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單獨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方法(治療步驟同上)。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及其滿意度
3 討 論
在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治療中,需要考慮到患者的生理特點,選擇微創、安全的手術方法。在有效修復骨傷的同時,能夠保護腕部的正常解剖結構。相比于傳統的手法復位和石膏外固定方法,鎖定鋼板內固定的臨床應用效果更好。在螺釘與板鎖的作用下,獲得更好的復位和固定效果,提高橈骨的穩定性,同時也便于功能恢復訓練的開展,對于患者的治療康復有著積極的幫助。但是受到骨質疏松的影響,患者的骨量和骨密度降低,影響骨傷部位的愈合,有必要采取抗骨質疏松治療,減少其對于患者術后恢復的干擾與妨礙,為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肖水軍,孫 萍,張 立.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北方藥學,2018,15(06):144-145.
[2] 諶文君.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藥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北方藥學,2017,14(03):195-19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