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倩
摘 要:加涅運用信息加工理論解釋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信息加工理論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章通過對信息加工理論模型的分析,結合性知識課堂教育特點,舉例說明該理論在性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加工理論 性教育 課堂教學
引言
優化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管理,科學的規劃教學內容,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每個教學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可以利用加涅的信息處理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然后,設計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計劃,以實現教學與學習的協調與統一,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動機,自主學習。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強烈的記憶和靈活的學習應用來達到教育目標。
一、記憶與學習
記憶是人類大腦回憶或識別事物的能力,它是高層次的心理活動的基礎,如思考和想象。大腦中的記憶生成主要經歷三個過程: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瞬時記憶:也稱為感覺記憶。當大腦受到環境的刺激時,大腦中的感覺記憶系統根據個人的現有經驗判斷信息的重要性,以確定信息是被處理還是被丟棄。在大腦的感覺登記系統進行篩選后,只有1%的信息從腦丘體的內部結構傳遞到大腦皮層的感覺處理區域,形成短暫的記憶。瞬時記憶只保存大約30秒的信息。大腦對具有強烈情感內容的信息敏感,并將首先關注這些信息。短期記憶:當大腦通過感覺器官接收新信息時,它會自動檢查現有的神經網絡,看新信息是否能激活先前儲存的信息。在這一點上,信息開始變成短期記憶。短期記憶的處理:它從瞬時記憶接收新信息。與此同時,它從長期內存中提取現有信息,并對新信息進行比較,以確定它是否匹配。短期記憶只能在10-20分鐘內處理,疲勞很容易在很長一段時間后發生。長期記憶:為了顯著增加長期記憶的存儲機會,有必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大腦以一種良好的方式處理信息,從初級到中級復述,并賦予理解和意義以建立相關性[1]。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
羅伯特·加涅是現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主要研究知識的獲取和人類對教育目標、課程和教學程序的設計和評價。他的研究加強了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聯系,促進了心理學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他的整個教育心理學思想本質上是一種基于實驗心理學的教學模式或教學理論[2]。
學習是心理學的重要課題之一。信息處理加工學習理論強調了內部處理過程,這與傳統的學習理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涅認為:“信息處理理論是有價值的,主要是因為它放棄了單一的內部過程作為學習和記憶的媒介(由S-R標記的關聯或連接)的概念,然后他進一步假設了這些現象中涉及的幾個不同的過程。這些新的學習概念的一般意義在于單一學習涉及到幾個內部過程,每一個過程都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學習階段。”
有必要經歷一段學習的時間,盡管這可能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在加涅的觀點中:“學習行動必須在信息處理過程中經歷許多不同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以不同的過程方式進行。[3]”只有通過理解這些連續過程之間的關系,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學習。也有可能解決與學習有關的問題,尤其是教學。加涅使用一個假設的模型來說明學習的一般過程(圖1顯示)。
這個假設模式的右邊描述了信息流,它意味著信息從一個假設結構進入另一個假設結構。從學習者的環境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所以初始外部信息將被轉化為各種模式的神經沖動和感官寄存器的到來是一個初步處理的信息,這是一個結構,在學習者的初始知覺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東西。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停留很短的時間,大約是百分之幾秒,那就是感覺記憶。進一步的信息保留是通過對短期記憶結構的選擇性感知的處理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只保留了幾秒鐘,通過無聲的精神回顧,這種信息的重新措辭清楚地擴展了短期記憶中的信息存儲,并幫助將信息編碼到流程的下一個結構中,那就是長期記憶。通過語義編碼,有用的信息,這是短期記憶中知覺的主要特征,被轉化為概念或有意義的模式。這種方法存儲的不是關于聲音或形狀的信息,而是可以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引用的概念。最好是組織存儲的信息,而不是收集信息。因此,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想法不再是一個詞或刺激,而是一種陳述。根據這份報告,這種存儲是永久性的,不受時間限制。事實上,舊記憶和新記憶之間的干擾,遺忘的現象和在恢復過程中尋找的障礙都導致了回憶的困難。短期記憶與結構中的長期記憶相似,但功能是不同的。與此同時,通過短期記憶到達長期記憶的信息可能會被恢復并返回到短期記憶中。例如,當新的學習需要部分回憶一些以前學過的東西時,有必要從長期記憶中檢索這些東西并返回到短期記憶。在這個時候,短期記憶成為記憶的前哨,所以它被稱為工作記憶。在此期間,學習遷移和泛化通常會發生。在工作記憶處理后,信息進入反應發生器,在那里信息被組織成反應并引起反應堆的活動,從而產生影響學習者環境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之后,信息是由學習者學習的。最后,反饋使學習行為成為一個完整的停止,信息的流動在環境和學習者之間形成一個循環[4]。
三、信息加工理論在性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國,“性”一直是一個禁忌話題,關于談“性”色變的情況也很普遍。在中國的中小學中,性教育缺乏專業教師,學校很少進行系統的性教育。性問題經常被“避免”。盡管一些學校已經注意并實施了性教育,但學生對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卻無法跟上物理發展的要求。當代大學生在性知識方面仍然很差。在這一時期,大學生處于最頻繁、最活躍的性心理活動期。在這一時期,有效的性教育與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關,這也是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健康的必修課。大學生的性教育使他們能夠掌握性的生理和心理知識,增強性道德和法律意識,減輕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心理和學習壓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它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解決他們對性知識的心理困惑,這樣他們就能學會正確處理一些性問題。訓練他們選擇合適的伴侶并獲得終生的幸福;更容易接受自己,建立自信,培養開放的態度;能夠尊重和愛別人,而不是傷害他人。同時,它也是預防和控制各種性傳播疾病和減少性犯罪的重要措施,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抵御艾滋病和性傳播疾病的能力,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性教育的發展也可以改變當前高校教育的不正常現象。豐富道德教育的相關理論進一步提高了性道德教育的效率。性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摘要本文討論了如何利用加涅的信息處理理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準備階段——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加涅相信有效的學習必須被激發出來。學習動機是一種內在的過程或內在的心理狀態,它促使一個人進行學習活動,以維持現有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著一個特定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注意一些學習活動的設計,比如學習中的競爭。它能讓學生表現出所有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自尊和榮譽感。與此同時,它可以幫助學生在競爭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缺點。因此,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掌握階段——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同時發揮教師的指導性
加涅相信在學生的學習中有一個感性選擇的過程,也就是說,他們應該首先忽略其他的刺激,并且專注于與學習相關的刺激。這些刺激特征被編碼在感知中,然后存在于短期記憶中。因此,教師應以適當的姿態,加快或放慢課堂上的講話,從而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他們的記憶力。這有助于學生進入學習階段。學習階段是對短期記憶的鞏固,使其成為長期記憶。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先預習一下,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先發言,談談他對于課程的理解,然后讓其他學生對那個學生的演講進行評論,老師會及時給予鼓勵。在獲得知識后,學生應注意鞏固,這是保持和回憶的階段。為了保持對知識的長期記憶,教師應該反復地訓練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這樣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有一個普遍的階段,這是一個過程,學生從學習中提取信息并利用它,這涉及到學習轉移。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使他們盡可能地進行推理,并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3.提升階段——評定學習效果,強化學習動機
家庭作業是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它能使教師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可以通過作業掌握他們的學習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各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全面、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有利于設計下一個教學計劃。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處理理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信息和解決問題。這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領導作用,也促進了學生積極思考和獨立探究的能力。然而,我們應該意識到信息處理模式的局限性,忽略內部的人為因素,簡單而機械地引用信息處理模式來解釋學習過程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當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只能引用它們作為參考,而不是簡單地復制它們。否則,設計教學活動的意義就會受到影響,設計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無法實現的。
參考文獻
[1]楊治良.漫談人類記憶的研究[J].心理科學,2011,(01):249-250.
[2]李樂天.加涅的教學模式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5(04):11-25.
[3]李博昊.加涅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絲綢之路,2010(16):107-109.
[4]加涅著,皮連生譯.學習的條件及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