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革
【摘要】目的 評估蠟療聯合作業療法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80例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全部應用低頻脈沖療法、生物刺激療法協調患側肢體的肌力以及修復患者神經。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作業療法;給予觀察組蠟療聯合作業療法。5個療程后評估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中,1例治療無效;顯效和有效分別28例、11例,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療效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
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的臨床治療中,聯合應用蠟療和作業療法,能夠明顯促進患肢功能的恢復,可予以推廣。
【關鍵詞】小兒臂叢神經損傷;蠟療;作業療法;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是一種以肢體功能障礙為比主要表現的新生兒產傷[1],給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造成沉重負擔,患兒的生長發育、身體和心理健康也因此受到影響。造成臂叢神經損傷的因素較多,患兒的手部與上肢普遍存在感覺、運動障礙,最終影響手功能。康復治療能夠最大程度的保留肢體功能,對患兒日后的成長意義重大。我科在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中聯合應用蠟療與作業療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科接收的80例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經神經電生理檢查并結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所有患兒均予以確診。排除重大器官基礎性疾病與腦性癱瘓導致的上肢運動障礙。觀察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1.02±0.11)歲;8例全臂損傷、19例上臂叢神經損傷、13例下臂叢神經損傷。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1個月~3歲,平均(1.05±0.09)歲;9例全臂損傷、17例上臂叢神經損傷、14例下臂叢神經損傷。兩組臂叢神經損傷患兒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通過低頻脈沖療法改善患肢的肌力,同時應用SA9800型生物反饋儀修復患肢神經。除此之外,給予對照組患兒作業療法:①訓練雙手的精細動作以及粗大抓握動作;②訓練上肢的協調性;③通過人工結合器械的方法訓練上肢功能。觀察組在作業療法的基礎上配合蠟療:應用Y-8160LQ型全自動智能蠟療儀,設置功率為3000 W。指導患兒擺放俯臥位,將蠟塊的溫度保持在48℃,使用
0.1 cm的塑料薄膜緊緊包裹住蠟塊,以免蠟液流出,將蠟塊置于患兒的損傷部位,每次持續半小時,治療過程中將厚浴巾蓋在蠟塊包上。所有患兒均以1個月作為1個療程,期間休息7d,再繼續下一個療程,總共治療5個療程。
1.3 觀察評定標準[2]
療效判定:①顯效:患兒的肌力達到5級;肌電圖檢查顯示神經傳導功能完全正常,患肢的活動度恢復正常。②有效:肌電圖檢查顯示患兒的損傷神經恢復了一部分,肌肉萎縮和患肢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無效:患兒的肢體功能與肌電圖檢查結果均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40例觀察組患兒中,顯效28例(70.00%)、有效11例(27.50%)、無效1例(2.50%),總有效率97.50%。40例對照組患兒,顯效19例(47.50%)、有效12例(30.00%)、無效9例(22.50%),總有效率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蠟療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首先對石蠟加熱,使之溶解,并作為導熱體,熱能緩慢、持續的傳到患兒機體,最終起到治療效果。石蠟的熱容量較大,但導熱率卻不高,因此不會造成熱傳到現象[3],散熱速度較慢,氣體和水分不會迅速消失,效果持久。此外,石蠟的可塑性較強,能夠與體表進行緊密結合,在半小時~1h內都能保持理想的熱度。蠟療與作業療法相結合,有助于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加速受損神經的恢復,在短期內可以避免肌肉萎縮的現象出現,有助于恢復肌力[4]。
綜上所述:將蠟療與作業療法聯合應用于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中,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 栩,王 霞,于 麗,等.蠟療配合作業療法對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的治療研究[J].河北醫藥,2018,40(5):745-747,751.
[2] 董紀強,馬彩云,王 靜,等.梅花針叩刺配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30例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2013,28(6):31-32.
[3] 海宏閣,王新萍,王雅敏,等.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分析與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8):285-285,286.
[4] 劉 輝.小兒臂叢神經損傷康復治療中神經肌肉電刺激配合針灸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4):104-10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