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拉薩 850030)
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職業性、實踐性兼具,思政理論課程教學也是如此。在這樣的要求下,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則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茶文化的融入增加了思政理論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彌補傳統思政理論課堂教學的不足,使思政理論教學能夠更具先進性與時代性,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效的思想政治課程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中,其教育內容相對較為單一,同時目標也十分明確。教師最為主要的教學任務即為做好社會主義愛國教育,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間養成良好的愛國習慣和愛國思維,成為社會主義新一代的接班人和責任人。然而,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全球化形勢的不斷突出,當代大學生可以接收到的信息數量增多,不僅是積極向上的信息內容,還有可能低俗、低價值的信息內容被學生所獲得,這也加大了教師開展思想政治課程的難度。所以,教師必須全面看待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以求給予學生更為高質量的課程教育。
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其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民生活動,更具備我國傳統的思想美德和思想素質。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許多大學生盡管擁有較好的知識儲備,但對其理解相仍然對較差。此外,不僅是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即使是大學教師也對其了解也不足。所以,為了更好運用我國的茶文化知識,我國高校校園應當引進相應的人才。隨著我國政策的鼓勵和開放,社會正不斷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學習。以茶文化為代表的我國傳統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肯定,并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課程即為其中之一。隨著我國科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茶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將會被進一步體現。
不論是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茶文化,都充分體現了以德育人的思想。在傳統的教育課程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味灌輸的方法展開教育,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理念。引入茶文化的內容,即為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全新的教學方法。茶葉原本是我國最為典型的飲品之一,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具備了飲茶、喝茶的習慣,茶葉也成為了一類我國重要的文化內涵和象征,茶具有清新脫俗、淡雅無為的思想品質,是我國道教思想的代表之一。同時,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也正是這樣的地理文化特征,我國各個區域的茶葉具有鮮明的區別和特征。中國傳統的禮節文化,在茶葉的碰撞交流之中得以較好地體現。所以,茶文化之中具備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使用茶文化作為抓手延伸和拓展課程,具備極高的價值和意義。
盡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是我國所有高校中的必修課,然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其不重視的現象絕非個案。同時,部分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時候,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實踐課程的有效開展。所以,為了深化教學效果,校方應當摒棄傳統思想課程教育中的不足,切實做好應有的課程剖析,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質量。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文化內涵,即為磨礪和耐心,這也正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待于進一步提升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在進行茶文化學習的時候,不是要將種茶、炒茶、采茶的過程進行學習和歸納,也不是了解我國茶葉的起源以及地理分布問題,而是要將飲茶、種茶整個過程背后的思想文化內涵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對其內涵和精華進行學習。綜上所述,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傳統茶文化的引導工作,讓每一位學生都理解茶文化的內涵。其次,在茶文化之中還強調了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茶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政治課程中,讓學生懂得其價值和內涵,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之中,其內容大多是照本宣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對較遠。以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愛國主義教學為例,是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師應當尋找合適的方法和路徑,切實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學的程度,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中國茶文化具備完善的審美情趣,因此,以此為抓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審美教育十分便利。在古代,往往文人墨客在繁重的工作任務之后,都會選擇泡上一壺茶,從而達到了放松身心的目的,也成為我國重要的藝術特征。茶文化的藝術內容相當豐富,還具有豐富的茶畫以及茶詩內容,通過對茶畫的欣賞以及茶詩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感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魅力,茶文化所體現的思想內涵,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和代表之一。在茶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能獲得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還能由此提升自己的藝術文化內涵。盡管目前我國的全球化地位越發提升,信息在互聯網這一媒介和平臺的支持下,傳播速度也越發加快,信息普及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內容,至今仍然具備高度的學習價值和繼承價值。通過藝術化的方式進行茶文化的宣傳,能夠改變以往傳統說教式的政治文化課堂,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更好地吸收政治思想課程中的內容,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
不論是我國的茶文化內容還是思想政治課程,其內容都相對較為繁復和龐大,所以僅僅通過教師的理論性教育是不夠的。首先,教師可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茶文化內容,以此進行后續的拓展。通過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將茶文化知識內涵進行呈現,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適度增加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提問次數,從而有效調度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僅學習到理論知識內容,更能夠學會思想政治的思維方式。只有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思考,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課程的質量和價值。最后,由于課堂的時間和地點具有一定的限制,教師還能做出相應的拓展,如《茶經》是我國重要的記載茶文化內涵的著作,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從而深化茶文化思想政治課程的效果。
就高校的思想政治文化課程而言,其最為主要的作用仍然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形態,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以外,還需要充分做好生活實踐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展開自主的實踐性學習,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就茶文化而言,茶藝表演即為茶文化中形象的實踐性內容,而組織學生進行茶藝表演的欣賞,不僅能夠深化教學效果,還能將課程推向深入。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茶文化旅游也應運而生,學生也能參與其中,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目的。不僅能夠拓展課堂,幫助學生以更為生動方式展開學習,還能更好感受到我國的祖國河山,達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境界,學校也能真正向社會輸出更多的綜合性應用人才。
進行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時,必須要重視課堂的作用,利用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拓展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對此,可從多方面著手開展茶文化教學,通過茶文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文化修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