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妹
(河南省商務中等職業學校,河南鄭州 450011)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全球化趨勢的進程,經銷各類產品的跨境電商層出不窮。茶葉作為我國傳統食品和飲食文化,是我國的重點出口扶持對象。我國茶產品的跨境電商貿易量每年呈現正向增長,而貿易量的同年百分比正在下降。一方面,中外的文化障礙會造成溝通交流中的誤區,其談判技巧的不同也會導致貿易合作進入瓶頸期。為解決文化障礙,我國在談判時盡可能的選取對方感興趣和熟知的習俗文化,營造輕松和諧的談判氛圍。另一方面,茶產品出口貿易作為近年來剛剛興起的行業,其行業內部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還未完善。同時熟知茶文化、商務英語、談判式溝通技巧的綜合型人才不多。因此,為適應電商行情,茶學協會和貿易協會開始進行合作研究,打造出一套適應于中午國際貿易談判的茶語言英語溝通技巧。
首先,中西茶葉國際貿易的開展促進了中外茶學交流活動的舉行。在經濟繁榮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茶文化感興趣。其次,茶學交流會也反過來促進了貿易的有效開展。中外雙方通過茶文化交流會,提高彼此的合作默契度,在共通話題的交流中,我國茶商還能通過交流,獲取外國人的茶種喜好、對茶葉的感想及建議等有效商業信息,整合加以運用,對出口茶葉品種和包裝進行選擇性改進。最后,在中外茶文化交流會中,我國商貿人才通過與國外商貿或茶學興趣者的口語交流,能夠提高自身的英語發音技巧,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綜上,茶學交流會是服務于國際茶貿的,屬于中西雙方的線下交流活動。在交流中了解雙方、預熱情緒,為進一步的商業貿易打下良好的基礎。
茶語言的翻譯目前是中西雙方英語溝通的一大難點。我國貿易人員對茶語言的直接翻譯可能會造成對方的理解誤區。在雙方文化背景和語法技巧有障礙時,便會采取中西雙向貿易中介來進行溝通調節。茶葉中介專門針對茶葉出口貿易進行談判協商,可以省去中方的準備時間,也避免了與西方商貿人員因語言習慣不同而產生的問題。中介雖然方便了貿易溝通、提高了貿易效率和中方的市場份額比,但中介溝通成本也相對高昂。隨著關稅增加以及各類貿易壁壘的出現,為降低成本,茶出口商準備培養內部人員,省去中介,直接與對方進行溝通談判。我國商貿英語專業的高等人才越來越多,培養這類內部人員不僅可以省去中介成本,通過中西雙方直接溝通,還能增加貿易雙方的好感度和親切度,為日后的再次合作打下基礎。
隨著茶葉國際貿易的繁榮,我國商貿英語越發重要,學習商貿英語的專業人才也越來越多。在雙方的溝通中,對英語口語的要求至關重要。在我國對英語教育的普及落實下,我國商貿人才的英語口語都十分順暢,對詞匯和語句的表達也十分清晰。但我國貿易人才的口語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便是“中式英語”的痕跡太過明顯。不僅口語發音是“中式發音”,與外國語的直接發音有層次上的區別;而且因我國英語教育內容的不同,人們常用的口語也太過“書面化”。即口語表達生硬、呆板、官方,不具有親切性。在貿易中,太過書面化的口語溝通雖然也能夠進行交流,但無法拉近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不利于多次合作的開展。外國人的常用語言習慣和地區性的口語玩笑,也會使我方人員難以理解甚至產生誤解。
除貿易溝通的口語交流外,書面語也極其重要,書面語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中西英語貿易合同的撰寫上。英文貿易的合同撰寫有專人執筆,在符合兩國法律條文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然而,因雙方的語言文化差異,貿易合同總會出現各類問題。首先,因茶語言的翻譯問題,各類出口茶產品的表達經常會出錯。合同上的茶產品和條目過于繁雜,茶種及周邊產品的數量種類龐大。按照我國的翻譯標準翻譯過來的英文名字,對方經常會將其理解為另一茶種。其次,中英的語法問題,也會對合同的條目存在爭議。部分英文書面語中的“隱藏溝通技巧,”會巧妙地設下商業埋伏。因此,識別語法、規定統一語法對貿易合同的撰寫十分重要。綜上,因文化差異和語法技巧、文獻理解力的誤區,合同中經常會出現漏洞或者雙方理解錯誤的爭議問題。
前文提到,口語和書面語的錯誤性理解以及誤區問題,很多時候是來源于茶語言的不準確性。茶語言作為我國獨特性的語言體系,許多通假詞、文言詞、多義詞,很難用英文準確表達。各出口貿易茶商都配備專門的茶類語言翻譯人員解決茶語言的表達事項。然而就目前我國茶語言的研究情況而言,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表達體系。茶語言的英語化還正處于研究階段,因此也沒有和外國學者統一茶葉語言的標準表達體系。基于此,中西英文商貿合同的部分茶種和茶產品開始附帶圖片展示,并且針對理解誤區簽訂免責條例。這種暫時性的方式只能緩解部分淺顯的誤區矛盾,為促進茶商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發出準確完整的統一茶語言體系才是根本。
為促進貿易英語的溝通交流和技巧性語言表達,對于“中式口語”的問題必須解決。首先,在開展商貿英語口語專業課程時,盡量用外教教學。通過專業的外國人語言教學,能夠提高我國商貿英語人才口語發音的準確度。避免“中式發音”在談判時的不專業問題。其次,讓我國的商貿人才在某一時間段內在全英語環境中進行練習。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還能從與外國人的實地交流中,培養真正的外語口語。對外國部分地區的俚語、簡語以及溝通中的獨特詞匯進行學習。這類特殊口語語言的應用,能夠在商貿溝通中拉近雙方關系,使對方有親切的感受。將貿易商轉為朋友,促進合作的和諧開展。最后,在口語英語的訓練中,要對有關茶文化的英語表達詞匯和語句重點練習,提高口語思維性溝通技巧,避免在溝通時自身的茶文化知識儲備跟不上大腦的思維轉換。
我國各地有不同的方言,茶鄉的方言不同甚至會造成我國內部人員的溝通困難。同理,國外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方言表達體系,有些外國貿易伙伴的英文也帶有一定的口語性方言。因此,我國的商貿英語人才必須熟練掌握所合作國家的各區域性方言技巧,讓他們在面對不同的貿易伙伴時,不僅能夠聽得懂外國友人的“方言英語”,還能夠以同樣的語法特點回應他們。除此之外,對于方言性的外貿茶商,我國商貿人才還應具有心理分析以及習俗技巧的溝通策略。要從各方分析對方的心理,用貼近對方家鄉的習俗進行溝通交流。這類心理策略不僅能夠緩解溝通中的語言壓力,還能讓雙方共用進入茶文化的意境之中,進行商談,以“和諧共處”的原則進行貿易合作。
在中西雙方貿易中介利用率逐漸降低的情況下,貿易中介開始轉變服務職能,變為中西貿易的糾紛調解中介。鑒于貿易中介中人才的經驗豐富,將其解散不利于資本融合以及人員分配。在現今各類貿易矛盾出現的情況下,將中介之前的商務協商技巧轉為糾紛調解服務,不僅保留了貿易中介的資本和員工,還提高了貿易中介的營業利潤與存在價值。面對因商貿口語溝通技巧不到位、書面語合同撰寫誤區等大小事項,由中西貿易雙方進行談判具有主觀性和排斥性。在雙方已經產生矛盾后,必須由第三方出面進行調節和裁決,才使得結果更具有客觀公正性。我國茶葉出口貿易公司也能從第三方的糾紛調節中,學習中介人才的談判溝通技巧,日后加以利用在本公司與國外企業的直接商談里。
通過提高英語口語表達技巧和區域方言溝通技巧,我國商貿人才能夠在溝通中精準定位,掌握商務談判的主導權。在茶語言翻譯體系還在不斷研究的當下,我國商貿人才利用心理分析和法律條文評估的方式,彌補了茶語言翻譯的不足。并因糾紛調解中介的介入,穩定了中西茶葉貿易市場,促進了茶文化的全面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