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帥
(川北醫學院,四川南充 637000)
茶文化導入高校思政教育與思政課程的創新體系的價值分析
趙立帥
(川北醫學院,四川南充 637000)
茶文化中關于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在不少高校思政課堂中都出現了和茶文化有關的內容活動,高校的思政課程教育在茶文化的導入下散發著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在對高校思政教育現狀研究的基礎上,將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改革中,把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進行整合,以期指導思政教育的形式與內涵,將思政教育創新課程的價值實踐化。
思政教育;創新;茶文化;實踐化;教育形式
雖然我國各大高校開設的思政教育課程時間較早。但是,在思政教育與課堂的相關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進中,到目前為止,仍舊有不少細節之處亟待改善,尤其是在教學方式上。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以代課老師演講為主,對學生傳授大量的理論知識,很少有一個相關的切入點介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更何況缺少將理論與現實情況聯系在一起的課程體系。因此,學生吸取的知識是被動的,并且無法抓住課堂的重點,大多數學生對學習過的內容轉眼就忘。
思政教學是我高等教育中一門特殊的課程,這門課程主要的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從思想上規范和培養大學生做人、做事的道德原則。
一般來說,思政教育的課堂中有不少共產黨員艱苦奮斗的實例,會不斷重復描述艱苦的歲月。然而對現在學生而言,因為年代的不同,所以很多00后大學生很難理解當時的生活情景,對思政教育的感悟不深。課堂達到的教學效果甚微。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和課程需要進行創新,引入一個相對形象化的切入點,也就是本篇論文的中心點,即“茶文化”。通過將茶文化導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與課程的體系中,以茶文化的角度映射出一些思政教育方面所要表達的哲理,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印象,豐富授課的內容和形式。
學生從中學階段過渡到大學階段,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也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因此在高等學校中,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只是局限于基礎與專業類的課程,還需要有輔助類的教學,這樣才能完善教育體系。比如說,開設體育教學課堂能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活躍起來;后期的思政教育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起到一定積極影響。尤其是在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等價值觀念上,思政教育在提升學生思想素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進入高校生活的第一階段,通常高校都有自己既定的校規、校紀,以提倡同學之間相互關照、互相幫助,這屬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分支。除此之外,高校思政的教育內容,還有對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宣講。在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工作時期的思想作為論述重點,把思政的教育課程作為學生的必讀書物,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奮發學習的激情。
大學生正處于科技高速發展階段。互聯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科技時代的發展,使得形形色色的信息傳播渠道自由開放,各種不同的信息交互重疊,不斷涌入大學生的信息中心,當學生接收到的信息過多時,對其中有利的部分或不利的部分變得難以分開,甚至會被不良的信息誘導,對大學生本身產生壞的影響。所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開設思政課程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能在行為上對其進行有利的約束。比如說,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對國家順利解放的奮斗歷程進行學習,將黨的信仰傳達到學生的精神中心,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往正確的軌道牽引。不僅如此,開設思政教育能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隨著戰略形式的轉變,開設思政教育的意義不再只是局限于強調學生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與社會建立良好的相處關系,培養待人處世的態度,不斷去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對各類信息的進行分類、篩選。
茶文化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茶文化融合了我國儒、名、法、道學派的思想理論。因此,中國的傳統茶文化具有“博眾、友愛、誠信、教禮、中和”的現代精神與價值。這樣的精神文明價值是現代社會的需要,這也與高校的思政教育相吻合的。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意味著茶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題材。茶文化的目標多指古代圣賢的品質與修養,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就是將這些品質與修養進行轉化、合成,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道德修養的目的。
大學生要創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以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為主。將茶文化融入到該核心體系中,二者之間具有共同點,也就是將茶文化的優秀思想。比如,“大同、和諧”等思想精神。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能對這種精神進行弘揚與傳播。此外,茶文化的導入可以對思政核心價值體系進行簡要補充,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仁”,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在一起,能對高校的思政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中導入茶文化思想,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重要的影響。茶文化中最能直接體現的就是我們的民族氣節,在進行思政課程的教育時,往往可以通過故事的訴說,應用到教學內容中。比如,用故事的形式向大學生們展示革命奮斗的歷程與艱辛的歲月,讓學生通過學習來了解革命先驅為國獻身的英勇事跡與精神,發揚中國共產黨事業的領導性,樹立學生正確的民族信仰與精神力量。除此之外,茶文化導入高校思政教育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用觀看有教育意義視頻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思政教育課程中融入茶文化進行創新改革,繼承了儒思想的核心。比如,在國家的政權以及政治的忠誠度相關問題中,古代最看重的就是“忠君”,通過時代的演變,發展成了現代忠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促進大學生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精神力量。
“以茶會友”是我國傳統待客之道。縱觀歷史社會,不難發現在不少的會客交友過程中,茶葉扮演著重要的禮儀角色,飲茶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表現載體。這樣的茶文化思想導入到思政的教育課程中,對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也有促進的作用。即,使學生在從小開始就培養相互關愛、團結友善的思想。但是,人際交往仍舊是需要深入學習的課程,在思政課上導入茶文化的精神能完善大學生的為人處世準則。大學生活是一個小社會,不少的社會現象都能在大學的生活中得以體現。而茶文化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對一個人的修養有重要啟發意義,尤其是在于人交往的過程中,以茶會友能減少社會的戾氣,培養一個人的品性,引導學生在看人待事時,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強化在道德以及品格方面的教育,同時用宏觀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內心的成長,發揮出茶文化最大的人性教育價值。
中國傳統茶文化思想中,有不少哲學內容。站在思政的角度而言,中國共產黨主義政治哲學,能在人民群眾中持續且有領導性,是因為有正確的唯物主義發展觀,在革命奮斗的艱苦歲月中,可以不斷引導人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引入茶文化思想觀時,可以學習毛主席所著的《論十大關系》,學習他的思想,感受他在品茶之后的所感、所想、所悟,領會革命領袖的智慧,學習他的邏輯思維方式,通過辯證的唯物主義論斷,全方面地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
大學是塑造一個人在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重要環節,高校的思政教育可以約束、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思想道路,啟迪學生的人生方向。茶文化的思想可以為高校的思政教育體系提供了不少的借鑒。不管是古代圣賢對茶文化的思考,還是革命者表現出的愛國、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思政教育課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茶文化導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不需要把茶文化單獨放出來研究,而是把茶文化當時所處的環境特征與具體情況結合,將延伸出來的思想進行重新整合,運用到實際的思政教學中,讓茶文化得以發揚和繼承,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強化思政教學效果。
[1]董樹軍,胡港云.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6(02):16-99.
[2]李卓.探究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3):36-109.
[3]張玉.高校思政教育環節與時俱進思想的應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12-120.
[4]侯雪燕.高校思政教育與傳統茶文化的論域問題研究[J].福建茶葉,2017(08):78-113.
趙立帥(1988-),男,山東肥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