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和人格魅力對其一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一個有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是會受到別人的尊敬,也是最容易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的。因此小學一年級學生要注重行為習慣和人格魅力的培養,這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老師要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要有耐心去發現學生的問題,要嚴格要求學生做一個遵守規則、兌現諾言、踏實堅強、關心集體和他人的人,同時需要家長配合老師共同培養學生養成不遲到、不拖拉能夠自己管理自己等好的行為習慣,這些遠遠比惟成績論重要得多。
關鍵詞: 一年級;行為習慣;人格魅力;如何培養
小學一年級為學生剛剛接觸學校生活的低年級,學生從不同的幼兒階段突然轉變為小學生,對于老師、家長和學生來說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也需要及早培養學生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我國現階段幼兒教育未能實現全面統一情況下,幼兒階段每個孩子接受不同的幼兒園教育,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接觸了大量的小學文化知識的訓練,有的孩子幼兒園階段接受了開闊的思維訓練,有的孩子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接受幼兒園教育。因此各個一年級的孩子在生活行為和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上差異性非常大。到了小學學習階段,由于我國制定有嚴格的小學生行為規范準則和教學大綱,各個學校需要對參差不齊的孩子進行小學一年級的教育。作為長期在一線教學的老師來講,本人認為一年級的教育非常關鍵,其中最關鍵的并不是一年級孩子學習成績如何,而是其各種行為習慣和人格魅力的培養。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這么說的: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習慣對一個人一生命運的重要性。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但是這個時候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性依然很強,他們十分信任老師和家長,而且善于模仿班級同學和老師的各項行為。以心理學分析屬于“聽話”階段,因此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需要幫助他們建立他們的品格和行為習慣。一年級的老師和家長切忌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總是給孩子在最初的時候就只盯著成績看,惟成績論,不管孩子的學習過程,往往會使孩子很快失去學習的樂趣。從我從教的過程來看,本人建議一年級主要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人格魅力,生活習慣主要是培養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人格魅力的培養則需要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兌現諾言、踏實堅強、關心集體和他人,這些遠比只看中其成績好懷重要得多,逐漸培養好一個孩子的習慣和品格,對其整個人生的影響將是長遠的,如何培養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想要讓學生學會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做到自己說出的話一定要執行,這樣傳遞給孩子才是言行一致。同時,老師自己必須要求自己做到遵守規則、兌現諾言。去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兌現諾言不光是嘴上說說,而是教師和家長在實際生活中的影響。曾經有一位老師總是對孩子說你們如果課堂上完不成作業,中午就必須在教室里完成作業才能出去玩,結果一到中午的時候,老師就心軟了,忘記了自己說的話,覺得孩子們不會在意的,結果有一天一個小朋友就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說:“老師,我不喜歡××老師,他說話不算話,我在課堂上寫完作業,可是沒有寫完作業的學生也沒收到懲罰”。其實孩子的內心是那么的信任老師,他覺得老師是一個標桿,結果老師首先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就會招致孩子的控訴。所以老師首先需要做到誠信,遵守諾言才能對孩子要求更多。
另外,家長在家也必須做到。我曾經遇到一些家長,孩子每天遲到卻不以為然,我和她進行溝通告訴她孩子不能養成這樣不遵守規則的習慣,否則將來長大了他認為很多規則是可以打破的。雖然家長也認可我的觀點,但是他們總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說我一個人弄孩子,孩子早上起不了床,起床后磨磨唧唧等等各種理由,我想這個家長平時在家里對孩子要求上沒有做到守時,比較容易讓孩子打破規律。后來我和家長一起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時間計劃,讓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時間,如果遲到我在學校會給予相應的懲罰。后來孩子漸漸地改變了自己的習慣,基本不會遲到。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習慣是很容易糾正和改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及時在校內和家里教育孩子,尤其是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很多習慣是和家長自身的榜樣有很大關系的。我們班級里有一個小男孩,經常丟東西,一個月內居然丟了十次飯卡。前幾次我都原諒了孩子及時給孩子補辦了飯卡,等到第十次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縱容孩子了,就和他的媽媽進行溝通,誰知道家長知道后覺得孩子還小,等長大了自然就不會丟東西了。后來我耐心地和家長解釋,說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已經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一些日常的習慣養成長大后不會隨著年齡的改變而自動改掉,你應該配合我告訴孩子丟三落四的危害性,我們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孩子明白丟失飯卡后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及自己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后來經過家長同意后我對小男孩說,這是最后一次主動給他補辦飯卡,不讓你接受懲罰,因為之前沒有給你制定規矩,但是下次如果你還丟飯卡的話,我將在處理完全班同學吃飯問題后,再去幫你補辦飯卡,你將成為全校最后一名吃飯的學生,而且有可能會面臨著你想吃的菜都被別人打光了的事實。同時,我和他媽媽約定要求如果孩子再丟飯卡,補飯卡的錢讓他通過做家務或者其他的方式賺回來,否則就讓他餓一天肚子。果然在第十一次丟飯卡的時候我們按照這樣的方式做了,孩子第二天委屈地和我說老師我再也不丟飯卡了,我明白了丟了飯卡我不僅吃不上好吃的,還在午休間沒時間玩,回家還得做家務。至此,孩子丟飯卡的頻率少了很多,直到第十五次后再也沒有丟過。這就是幫助一個孩子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年級的孩子回家后媽媽一定要檢查孩子的書包看看孩子今天是不是把什么東西落到班級了,或者拿了別人的東西回來,并且及時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幫孩子改掉這些問題。因為經常聽家長講到自己孩子鉛筆橡皮一個學期不知道丟了多少,但是都沒有采取方法,就直接給孩子買個新的,孩子沒有嘗到丟失東西的后果,自然以為不是什么大事情,這樣就養成不好的習慣。endprint
其次,在做到了一名人格魅力高尚的老師后,我們在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時間,做個守時的人,每天要獎勵準時到校的學生,我們班級制定獎懲表,在獎懲表中貼上大拇指,年終評比。同時以講故事方式教育遲到的孩子,一個不守時的人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危害,長此以往,讓孩子的內心滋長成為一個守時誠信的人。鼓勵學生自己記錄作業,整理書包,負責班級衛生,給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管理別人的機會,比如我們班每四個同學一個小組,小組長輪流交換,這樣每個孩子都有管理別人的機會,然后我們再讓四名同學互相借鑒管理過程中好的管理方式,改進自己的管理方式。我想這是培養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重要環節,也給孩子一個展示的機會。但是現在很多老師往往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是天才,不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往往鼓勵競選機制,殊不知有些孩子本身的勇氣不夠,他們有躍躍欲試的心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戰勝自己,小學老師應該培養他們這樣的勇氣,所以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管理別人的能力,有了鋪墊才會有更多的勇氣面對挑戰,我想這將對他們人生產生更大的影響,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不斷地挑戰自己,而不應該僅培養那幾個已經有足夠勇氣面對各種競選的學生,我們是基礎普及教育,不應該做成拔尖教育。
第三,培養孩子熱愛集體,有堅強意志力。我們班級會在一年級搞很多的課外活動,讓所有的同學參與其中,比如集體合唱、運動會、詩歌朗誦,課間組織學生玩集體游戲。當然我們在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的同時,也注意培養個別有組織能力的同學的領導力。總之在學生培養上注重集體教育和個別特殊教育并進,激發個體差異,培養集體主義。
第四,家長需要提高對學生管理能力和人格品質的培養。作為家長最基本的應該是配合老師,在學校以外的時間給孩子制定一定計劃。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家長應當引起重視,不要讓孩子出現在學校老師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書包、自己記錄作業,回到家后家長幫助孩子完成的事情。最常見的就是家長幫學生整理書包,整理作業,孩子只負責早晨由家長領到學校,甚至很多家長負責給孩子背書包,系紅領巾等,這樣的孩子在家里完全沒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學校里的要求過幾天也就混亂忘記了,最后只能是越來越不能管理自己。希望家長們從第一天進入小學就幫學生制定每周的計劃,以表格形式做出來,幾點起床,幾點到校,回家幾點寫作業,晚上幾點睡覺等,嚴格監督孩子去按照計劃表完成計劃。漸漸培養孩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堅持和遵守約定的性格,這將影響他一生。
總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和人格品質的培養,切忌在一年級就給孩子套上成績的烙印,惟成績論好壞。
作者簡介:
沈程程,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開發區北京小學華潤海中國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