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青??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已經成為人們了解新聞、促進溝通的媒介,加快了“微”時代的到來。它在教育行業特別是信息技術這個跟著時代步伐的課程中,在教學中加入微課的理念,根據微時代的特點,優化教學,但我們必須思考微課的應用,根據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根據不同對象、環境、時間等因素,思考微課應用的最佳方案。
關鍵詞:微課;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
一、 微課應用后的問題
微課有特有的優勢,它的應用是把知識劃分成多個小的模塊,并從中確定重點和難點,以此為中心,制作只有幾分鐘的微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借助網絡平臺交流自己學習遇到的問題與疑問,以在無形中提高自身的素養。但微課使用一段時間后,其存在的問題也更加突出,我們需根據這些問題,深度分析,追問微課。
(一) 小學生是否可以學習微課
小學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內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基于此,得出微課的使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了解知識,并在不斷練習中學習知識。但它實際使用時,取得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即有的家長提出,現在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如果長時間看視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同時,他們很容易受到誘惑,他們除了看視頻學習外,也會接觸游戲,且孩子只有學習信息技術時才會感興趣,對其他科目的學習缺少興趣。
由此,引發的思考是微視頻的使用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視力與興趣,但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得到了教育部門的批準,所有微課的使用只要在適合的度內即可,而為控制誘惑對學生的影響,讓其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教師需在課上加大監管的力度。
(二) 微課是否具備學科性
微課的目的是優化授課內容的傳遞,讓學生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實際操作,但它使用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現理論與操作脫節的情況。由此,有的教師提出,經過詢問,很多學生都表示在家看完視頻后,可以按照視頻的步驟操作,但課上對操作步驟的記憶就會變得模糊?;诖耍處熆偨Y了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信息技術有較強的學科性,知識的講解需通過實踐加深印象,并掌握多個技能,且小學生的認知還有待強化,如果只用理解學習,可能會弱化學習效果。對此,提出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際應用時,需突出其學科性,并整合其他的教學方式與資源,優化教學效果。
(三) 學習微課的時間
小學的教學因為受應試教育影響,導致小學生每天有較大的學習壓力,作業量較多,而他們也要用課余時間去各類補習班學習,由此,很多學生表示自己沒有時間學習微課。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創新微課進行的方式,從其他途徑組織微課的學習,用這種方式避免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減輕他們的壓力。
具體案例為:以四年級的WPS演示為例,教師會在課前把制作好的微視頻通過網絡或下載到設備的方式傳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上教師提出學生上臺實際操作時,出現了兩種情況,一部分學生雖然利用了課余時間,觀看視頻并進行實際操作,但出現的問題是,學生的操作過于慌亂,無法獨立完成,與其他同學配合后才完成了頁面的增加與背景的設置。而另一部分學生課下并未閱覽案例,說出的原因是,課后的時間被教師與補習班的作業占滿,很難找出空閑的時間。
二、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實踐的優化
上述三點是微課教育展開必須解決的問題,并要求授課教師積極思考,以真正發揮微課的作用。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根據對象設計微課
微課主要應用的對象是小學生,它是否可以在微課教學中有效展開,是微課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并以此擺脫微課的局限性。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課程內容的選擇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與學習能力,即教師需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即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易做到持續學習等,從具體的授課內容中選擇富有趣味性、精煉的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在學習后快速得到知識;其次,增加設計內容的趣味性,小學生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如果只是由教師演示具體的操作過程,并用語言解釋,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分散,而趣味性內容的選擇,是創新內容的展示方式,用視頻吸引學生,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習興趣;最后,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二) 結合環境設計微課
其一,硬件環境,微課給人留下的最直觀的印象是微視頻,但小學生只能借用家長的智能設備觀看視頻,增加了視頻學習的難度,故微課除了錄制視頻外,也可以用其他方式進行,比如音頻、文本等,所以微課不只是微視頻,它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與學生的特點,用其他方式展開;微課可以用網絡傳播,而當下學校與家庭也接入了自己的網絡,但有些學校與家庭因為某些原因,網絡沒有及時接入,所以微課使用的素材可以轉化為音頻、文字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而小學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教師需采用簡單的授課方式授課。其二,軟件環境,微課程的學科特性對課程呈現的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授課前,必須考慮學科的特點,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操作技巧,即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可以自動或人為的停頓,為學生留下練習的時間,學生嘗試后,能夠對知識有全面的了解,預防知識脫節。
(三) 選擇微課學習的時間
微課學習的時間是否恰當,可以決定課程最后的呈現效果?,F在,很多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采用的都是顛倒課堂的授課方式,把需要學習的知識放到課前,讓學生預習,但它必須面臨的情況是,學生只有很少的時間學習微課,因此,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時間,在特定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完成整節課的學習。它包括兩點:課堂學習:中國的教育為應試教育,用學習的知識應對考試,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會承擔較大壓力,每天需完成大量的作業,同時,課下微課的進行也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對此,教師可以在課上完成微課的學習,具體步驟是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學習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總結存在的疑問,由教師解答,隨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拓展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此,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這也可以解決學生學習設備不足的問題,此外,教師也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監督學生,及時發現玩游戲的情況并制止,減輕了學生課后學習的負擔。endprint
比如以WPS文字的格式設置為例,教師在課上的操作是,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根據視頻的內容在計算機上模擬操作,按照每個步驟的要求完成,隨后,教師給出一個文檔,并把字體的調整、段落設計等作為重點內容,提出要求,把某段文字從小三號字體調整為五號字體,或是更換某段文字的顏色,借此幫助學生完成實際操作。
課后學習:微課的呈現方式有視頻、音頻、文字等,內容可以重復播放,若是學生學習知識時發現有哪幾個知識不理解,可以重復觀看。它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后,學生可以把課上播放的視頻、文本內容下載到隨身的儲存設備中,課后復習時重新了解微課的內容。
由此,可有效減少學生沒時間學習微課的情況,優化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故基于上述三點,教師需優化課程的設計,在設計中加入訓練,優化整個過程。即教師選則內容時需突出重點與難點,確保知識使用后可以幫助學生應對考試,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操作,是培養學生自主完成的意識,并在這一意識的基礎上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即學生學習“計算機界面的窗口操作”時,教師可以先用微視頻向學生介紹,隨后讓其根據已經給出的步驟具體操作,且過程中教師也會進行指導,完成教學目標。此外,課堂上實際訓練的加入,是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把所學的知識內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結束后,教師也要用正確的方式評價,并根據評價得到結果,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內容,從而拉近師生距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 結語
微課與小學信息技術的融合,是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創新,它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也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需思考其使用后出現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優化微課應用的方案,優化內容的設計,增加載體,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妍.淺談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6):150.
[2] 杜中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微課”應用之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6(01):232-233.
[3] 潘靜.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的實踐應用探析[J].新課程(上),2016(03):169.
作者簡介:
顧偉青,小學二級教師,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張浦鎮周巷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