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常注重教師的“教學”行為,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發展,導致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不高。為了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目標,在學生認知基礎上,對課堂教學的結構進行優化,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結構;自主發展
一、 前言
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的身體與心理逐漸成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在傳統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教”這一行為,主導著課堂,學生依賴教師進行學習。現有的中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操縱著課堂,學生沒有獨立與自主學習的空間,更加難以實現自己的創造性才能。因此,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難以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缺少針對性,最終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較差。課堂教學結構通常是指一節課的整體與內部構成以及與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及時間分配。通過課堂結構的優化,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課堂是實現中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場所,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時間與空間條件。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中學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是最終目的。教與學的活動主要在課堂開展,因此課堂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能夠優化課堂結構,構建和諧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改革思想,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在我國現有的中學教學課堂模式中,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四點。首先,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其次,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較為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第三,學生缺乏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且沒有制定目標和計劃;最后,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之間的差異未能夠得到重視,學習信心不高。基于上述原因,要想提升中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要總結教學方法并進行創新,構建更加高效的中學數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 課堂教學有效性視野下課堂結構優化策略
1. 增強生本意識,抓住學習重點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創建更加開放的自主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閱讀、理解教材,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首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學案導學、目標導向等都是較為高效的教學方法。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制定出科學的材料,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與創新。學案通常涵蓋了學習的目標、重難點、疑難反饋、學習方法指導、學習能力測試、自我總結等環節,需要教師、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與優化。目標導向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提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的方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其次,緊抓重點,防止學生思考方向出現錯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抓教學重點。在緊扣教學重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夠更高效的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才能夠更自主的學習。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教學中,教師首先準備一張不等邊三角形硬紙片,并且將其剪成兩個部分,要求學生將兩個部分拼接成平行四邊形。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之間討論拼法,引導學生猜想三角形中位線與第三邊之間的聯系。教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引導學生對三角形中位線定理進行驗證。
2. 注意歸納類比,分層滲透教學難點
中學數學內容中存在大量的難點,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該部分內容教師要加強類比與分析,既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提升學生的信心。例如,在分式運算中,分母為多項式的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是教學難點。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運算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分解分母,并且能夠準確的找出最簡公分母并進行通分,最后加減之后約分得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由淺入深的講解難點。教師要先將知識點拆分為多個小的知識點,將這一難點拆分為因式分解、通分、同分母分式加減以及約分四個小點,隨后對通分、約分等知識點進行練習與鞏固,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再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教學。
首先,教師要仔細挑選例題,由淺入深講解教學難點。在設計練習內容時,要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有效地將教學難點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進行緊密聯系。例如,在分式加減運算練習中,通常要從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開始,隨后進行簡單的單項式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最簡公分母的計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找分數的方法找分母為單項式的分式中最簡公分母。學生從易到難的學習難點,能夠更加快速、高效的掌握難點,并且掌握了分解難點的方法。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和類比。中學數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存在著聯系和規律,因此需要學生根據一定的方法對規律進行研究。歸納類比就是尋找規律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等,通過歸納類比能夠發現兩者間的規律。
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中學數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以較高的數學素養實現學習與運用。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練習內容,要保證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學習與練習。在復習練習中,既要有多樣化的基礎練習題,也有要適當難度的綜合題,讓學生充分、靈活的使用數學知識點。中學數學中,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3. 創設輕松環境,巧解教學疑難
教學的本質是答疑、解惑,因此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根據教學的重難點,了解學生的疑問,并且解答學生的疑惑。
首先,緊抓教學的疑難問題。學生提出的疑問大多是知識難點,因此教師在教學計劃中要設身處地的了解學生的疑問。例如,分母為多項式的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中,學生在運算中可能忽視了分母因式分解這一步驟,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加減以及分母為單項式的分式加減運算,隨后以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分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加減運算步驟。
其次,緊扣教學中的疑問。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提問能夠開啟學生的思維,適當的設置疑問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絕對值教學中,負數的絕對值就是它的相反數,這一個知識點就是教學疑點。學生很容易產生困惑,此時教師可通過舉例,1和-1雖然符號不同,但兩個數字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相同的,都為1。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1和-1的絕對值是它們在數軸上的位置到原點的距離,鼓勵學生對絕對值的概念進行分析和理解,最終掌握概念的本質。教師還可以設置“大家在數軸上尋找到原點距離為5個單位長度的點”,此時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是相同的,由此學生能夠理解負數的絕對值為它的相反數。
中學數學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實現交流的場所,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引導作用。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計高效、科學的教案,通過問題、練習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最終理解和掌握知識。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學習,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春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8).
[2]周少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5(27).
[3]付建東.注重數學交流能力培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數學交流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5(6).
[4]劉超.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青年時代,2016(7).
作者簡介:
黃秀嬌,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