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學校的聲譽,還關系著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未來發展之路。本文立足于高職英語教學中教與學兩方面,分析了高職英語教學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一定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不管是普通高等英語教育還是高職英語教育都是我國英語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其英語教育受到的關注度甚至還高于普通高等英語。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口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生機勃勃。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下,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往日益緊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由數量發展轉入全面質量提升的新時期,英語教學在其教學構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要。高職英語教學應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總要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知識交流與傳授途徑,是值得每個高等職業英語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 高等職業英語的特征
高等職業院校是以培養技術、生產、管理等領域的專門性應用型人才為主體的院校,高等職業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技能,對于英語教育來說,便是讓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以及讀、聽、說、寫、翻譯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實際中學生可以依據學到的英語基礎進行涉外的日常交際和業務開展。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有明確的建設要求。在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要求文件中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的英語授課應著重在訓練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培養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高等職業英語教育帶有鮮明的實用性特征,與學習者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非常緊密的關系。很多高等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也緊貼市場,力圖讓教學內容圍繞一定的行業展開,強化了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
就學生本身而言,不可否認的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入學之初,他們的整體素質與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他們的文化課基礎薄弱。如果我們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培養中繼續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傳統模式必將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因此,緊貼實際,為將來就業服務,既是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教育水平的落腳點。
二、 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英語教學歷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高職英語教學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進步,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就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學在以下方面還需要加強建設:
(一) 教學體系構建
高職院校具有自身的特點,綜合比較而言,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教學體系設計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不少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設置不夠系統化,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能與我們倡導的科技文化建設要求相匹配。在教學內容、課業安排、教學要求甚至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很多學生在制式呆板的環境下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甚至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受到很大的抑制。
(二) 教師隊伍建設
不少高職院校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精神與實干精神,他們在能力素養上欠缺,在深造提高上機會渺茫。高等職業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嚴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穩步推進的核心問題。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經關注到這一客觀問題的存在并進行了廣泛的呼吁。各高職院校針對這一問題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盡自己所能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進步提高機會。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只有真正地將這一問題科學妥善的解決,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工作才能走上健康高速發展之路。
(三) 學生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面向的對象是廣大學生。他們主要來自于普通高中,有些來源于職業高中抑或職業中專。不少人認為高職學生是考不上大學的差生,他們英語底子薄弱,學習興趣不高,遇到困難時常常采取回避的方法,學習對于他們而言有時毫無樂趣而言,甚至充滿了敵對情緒。這種情緒在新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習慣于被動性的學習,嚴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少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只是側重于語法和閱讀,對于聽說方面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三、 高職英語教學中教與學的改進舉措
在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處理好教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構建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素養與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是我們不得不面對而且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緊迫課題。教與學,既牽扯到老師的教,也牽扯到學生的學,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提高的過程。
(一) 培養學生的主體觀念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英語是一門實踐課,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需要學生本人的積極參與與反復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在授課時,老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知道在教育教學中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通過思想上的灌輸,行動上的指導,讓他們牢固樹立這一觀念。
(二) 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老師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所好的學校必然有一批能力強,素養好的老師。培育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在教師的培養提高上不能只是一次性的輸入,卻要求終生輸出,這完全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我們應當用發展的觀念來引領教師隊伍建設,在實踐中加強對廣大教師的培養與歷練。學校不應當僅僅以培養高素質的學生為目標,也要將教師的發展納入學校發展的全面規劃,做到既培養學生,也塑造老師。
(三)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的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但講規矩,也要有人情,在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尊重老師,老師愛護學生,彼此在教學實踐中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從而發揮出各自的潛能。
參考文獻:
[1] 侯寧海.英語課堂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淺探[J].安徽焦距學院學報,1998(1):93-96.
[2] 唐祥金.現代外語教學論——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374).
[3] 趙東平,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
[4] 黃雪瑋著.從“同課異構”活動看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科教新時代,2012(12):43-45.
[5] 李翠平.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科教時代,2013(1):68-70.
作者簡介:
楊曉蕾,講師,陜西省西安市,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