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先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正在逐年下降。面對日益豐富多樣的參考資料,面對當今教師越來越重的競爭壓力,面對世界越來越發達的印刷科技和信息技術,面對社會越來越功利化的現狀,那種基于閱讀的語文教學逐漸被人拋棄,而單純地追求高分數。這種追求高分數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若得不到解決,必然損害語文教學的長遠發展,必然會使語文教學長期被大眾詬罵,也終最使語文在所有學科中的地位變得低微,使得大家對它喪失熱情與感情,從而斷送我們對于祖國優秀文化的內化和傳承。為此,我們有必要指出其中一些問題,并進行反思,以求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修正,從而更好地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為語文學科的健康發展提供可能。
一、獲取信息能力弱,關注度低
一節課下來,龐大的信息量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不知道如何來篩選、整合、概括、提煉,如果你不強調記錄,有些同學一堂課下來什么也不記。很多學生對你課上所講的專業知識不感興趣,卻津津樂道于那些插科打諢的事兒??梢哉f45分鐘的課堂效果實在難以恭維。由此,我們明顯地感到學生在課堂上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較差,對于語文專業知識的關注度低,課堂效率也不高。
上課效率直接決定著老師教的效果也決定著學生學的效果。每一個45分鐘是不可重復的,只有全力投入,才能獲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有時看學生,確實也在認真聽講,但無法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學習效果不明顯。獲取有效信息也是一種能力,而好多學生不具備這種能力。為何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弱、關注度低?重要一點是教師太勤快。什么都給學生總結得清清楚楚,所有的知識點都給學生整理好、印好。學生要做的只是記與背。這樣,學生上課還怎么提高關注度,還怎么去鍛煉篩選、整合、概括、提煉的能力。當一切都為學生準備好時,他們也便喪失了許多鍛煉的機會。長此以往,他們對課堂關注度會降低,而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會變弱。
如何來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關注度,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一點是讓語文課堂返樸歸真。所謂返樸歸真,即“把語文還給語文”,就是要在課堂教學層面,使語文回歸本位,讓語文課有語文味。我覺得有語文味的語文課首先是一堂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課??茖W研究也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強3~4倍。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采用有效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應該是一堂充滿愛的課。有一句話說的好,“愛在哪兒,智慧就在哪兒”。教師自己要真愛語文,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自己都不愛語文,如何去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愛呢?真愛是最好的武器,它能摧毀前進路途中一切的阻礙。只有師生雙方都愛語文,語文的智慧才會無處不在。
二、課文朗讀質量差,感情乏味
課堂很少能聽到瑯瑯書聲,早讀課也很少有整齊的朗讀。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朗讀,在今天似乎正慢慢走出高中語文課堂。這是令人憂心的事。當然,部分老師依然能夠堅持讓學生朗讀,但效果不明顯。學生讀得機械、干巴巴,毫無表情也無感情,最多只是“念字出聲”,與真正的朗讀要求清楚、順暢、生動、富有感情,還有很大距離。特別是在對文本內容的有感而發和真實態度、感情的自然流露方面做得不如人意。也就是說,學生在朗讀時對于文本內容的主題、目的、基調等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感受,無法隨著內容的變化讓自己的感受也相應地變化,再用變化的語氣把這種變化的感受表達出來??傊?,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朗讀在教學中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學生朗讀水平每況愈下。
朗讀質量整體水平不高與不重視有關。領導不重視,語文教師不重視,學生也不重視。領導對沉默安靜的早讀課堂熟視無睹,甚至要求早讀課上講題;語文教師由于課程的緊迫也不大在課堂上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有些教師的朗讀水平不高,也會回避朗讀;而學生由于課業繁重,很少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朗讀能力。當然,所有這些,歸根結底還是考試制度沒有對朗讀的水平測試。
那么如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質量?首先,教師要盡量安排時間多讓學生朗讀,同時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現代科技手段來學習朗讀,積極培養愛朗讀的習慣。其次,教師要盡量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通過激情而優美的范讀誘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同時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第三,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增強朗讀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增強信心。第四,通過互動評價的方式來鼓舞學生的朗讀志氣,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與滿足,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然,每個真正想要提高學生朗讀質量的語文教師,定會想出許多方法來培育學生的朗讀興趣,努力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不管前進道路的如何艱難,任何一名語文教師都應該把努力提高學生的課文朗讀質量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課外閱讀數量少,閱歷貧乏
高中學生課外閱讀數量少,特別是名著的閱讀可謂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閱讀也無非卡通漫畫、體育畫報、網絡文學及諸如郭敬明、落落等人的書,而近期據說盜墓小說很受歡迎。現在剛入學的高一學生連韓寒、安妮寶貝都不知道了,何況余秋雨、周國平、蘇童、史鐵生、路遙等人的書,更別說中國現代作家以及外國作家的作品了。再看學生寫得作文,生活閱歷狹窄,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對現實生活缺少必要的了解,體驗貧乏,感悟膚淺,對事物少有獨到的見解。眾多考場作文,人云亦云,空洞無物。寫作時能舉的例子就是屈原、李白、周恩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幾個,時代特色生活特色體現不出來。這明顯體現課外閱讀量的不足,也體現生活閱歷的缺位。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高尚的人對話”,這種對話能夠加深對于整個社會的認識,同時有著某種精神引領。為此,我們必須重視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于人生閱歷的增加有一定的作用,但學生更要走向社會,從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去豐富人生閱歷,這其中進行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人生閱歷的好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