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雷曉明+黃巧玲+卓海燕+羅閎丹+余煉+石好
摘要:通過分析我校實習期醫學生的思想狀態和技能掌握現狀,找出針對性的解決途徑,不斷嘗試,逐步形成合理的崗前培訓體系,健全實習前教育教學機制,穩步提高實習期教學質量,培養出高質量的實用型中醫藥人才。
關鍵詞:醫學生;崗前培訓;體系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理論型”跨向“理論與實踐結合型”至關重要的環節。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從事醫療的人把掌握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發揮作用,才能達到醫學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然而,在進入實習前,我校醫學生表示非常恐慌,不能馬上進入實習狀態。這是因為醫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工作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首次上崗時角色遞進跨度大、應變能力弱、適應能力差、語言交流能力缺乏,而且在學校對各項技能操作訓練少,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從學生的身份轉變成為名副其實的醫務工作者,這之間必然要有一種過渡銜接的橋梁,而實習前的培訓正是這一實質的內涵體現,通過崗前培訓可以幫助新醫學實習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從醫學生到醫學實習生的角色轉變,使受訓者從上崗的第一天起,就能進入一種良性的工作、學習、生活軌道。
一、 醫學生實習現狀分析
(一) 實習生個體方面
臨床實習對于醫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實踐學習環節。但是實踐中,許多實習生面對諸多挑戰和疑惑。
1. 學習熱情與制度相沖突
醫學生經過學校理論知識的灌輸后,往往憧憬著臨床實習,對臨床實習充滿了熱情,但是由于無執業資格以及國家相關醫療制度的限制,在實際實習時,實習生動手機會較少,大大降低實習熱情。
2. 理想與工作能力相沖突
實習生在四年的理論學習后,都幻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好醫生。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理論根基尚淺,許多知識考試結束后已經淡忘;加之平時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實踐操作性差,在臨床實習時醫療操作能力明顯不足。
3. 自我認識與角色相沖突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學校是主體,是被服務對象。進入臨床實習后,“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主體地位消失,學生變成服務者,對這種角色的轉換感到不適應,加上沒有正式從事過醫療工作,對醫療基本流程、如何診斷看病、如何對待患者都處于初步朦朧階段,所以在臨床實習工作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問題,感到茫然和緊張。
這就需要實習前的一個緩沖,進行一個實習前的教育與臨床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從心理——認識——實踐能力全方位的加強學習。
(二) 實習前教學培訓體系方面
1. 缺乏規范的、專門指定的教材
雖然大部分院校會組織臨床教師對學生從接診步驟、詢問病史、病歷書寫、填寫各種申請報告單,系統體格檢查的方法及步驟,熟練掌握刷手、皮膚消毒、鋪巾、戴手套、穿脫手術衣,學習和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等臨床技能方面進行了培訓,但是效果一般。臨床帶教老師經驗教學,無參照標準,學生聽取講解、進行訓練無書面文字指導,課堂效果減弱,且訓練之后無教材進行溫習,急需一本適合中醫藥高等院校醫學本科專業學生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類的教材。
2. 忽視實習前角色認識和入院知識等方面的教育
學生實習前,大多數院系進行簡單的實習動員大會、發放《實習生手冊》《實習大綱》《實習計劃》等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而缺少進行系統的實習生角色認識、實習生紀律、入院后制度遵守等教育。醫療工作具有很高的服務性,實習期是學生知識學習與工作服務同時進行的階段,實習生擅自離崗、不懂處理醫患關系、不熟悉醫療制度甚至造成醫療事故等現象的屢屢發生,正是現今學生缺少實習前人文管理知識教育的體現。所以,相關課程及教材中應納入這部分知識的編寫。
3. 無系統、全面的課程設置
多數院系在學生實習前安排2~4天緊湊的臨床技能強化訓練,訓練內容無統一教學計劃,訓練時間無規范限制,出現了帶教老師“出席化”、受訓學生“參觀化”的形式主義,到強化訓練結束時,許多學生對整個培訓的過程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不必說熟悉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就連詢問病史、病歷書寫、開化驗單等最基本的工作都不能獨立完成,浪費了精力、財力、物力。將學生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設置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納入培養方案,非常必要。
4. 缺乏規范、客觀的強化訓練質量評價體系
目前,許多學校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后,隨堂采取簡單的操作考核,有的甚至沒有考核,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該項知識和技能并無確切評定。這說明我校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的質量監督體系研究還需加強,沒有較規范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很難有效地衡量學生的掌握程度,急需改革。
二、 構建醫學生崗前培訓體系
(一) 目的
為了減輕學生的緊張、焦慮情緒,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動手能力,使他們在臨床實習時能較快地適應角色的轉換,進入良性有序的工作、學習、生活軌道,提高實習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校針對即將實習的學生建立了崗前培訓體系,即進行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該體系從中醫藥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了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醫學崗前培訓體系,即學生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體系,通過體系的運行,促進醫學學科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后期教學質量,為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 方法
1. 總原則
構建中醫藥高等院校醫學生崗前培訓體系,即實習前教育與臨床技能強化訓練的體系,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設置、教材編寫、考核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等。
2. 具體實施
(1)納入課程設置
學生實習的質量對后期教學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不輸在實習的起跑線上,保證實習前教育和技能掌握的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校在實習前階段采取了實驗操作課程、臨床見習課程等設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夠全面。需要一個規范的教學計劃、統一的教材、客觀的評價體系的崗前培訓課程設置,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實習前的綜合水平,充分調動學生臨床實習的積極性。endprint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實習期,提高學生臨床實習的綜合能力,我校取消原先周末短暫緊湊的、階段性的、無有效質量監督性的培訓,改為學期性的、有專門書籍指導和課程設置的、有規范、客觀的質量評價體系的課程訓練。通過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的課程教學,促進了醫護學生更快地投入了臨床實習中,提高了實習的質量。
(2)修訂教材
我校在調研醫院規章制度、醫療環境及人才需求,參考國家《臨床醫師實踐技能應試指導》和我校《畢業實習前臨床基本技能強化訓練大綱》基礎上,針對不同醫學專業,重新修訂和制作了各專業《臨床教學大綱》和《實習手冊》,為提高實習前培訓打下了深厚基礎。
(3)具體方案
為了加強實習前人文教育,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習時能較快地進入角色,針對性地對學生實習前進行實習前教育與臨床基本技能強化訓練,特制定相應大綱,使得崗前培訓各專業教材編寫和課程設置(36學時,每周6學時)參照執行
①共同訓練項目(24學時)
a. 實習生入院前教育:醫院基本規章制度;實習生管理條例;醫德醫風教育;醫療服務工作的特殊要求、責任與義務;其他工作關系等。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合班授課,每班限60人左右)。教學時數:6學時。b. 病案書寫輔導:中醫病案書寫規范;西醫病案書寫規范;合格處方的書寫(中藥、中成藥、西藥、有毒藥物等);檢驗單的填寫及正確分析檢驗結果(三大常規、生化檢查、肝功能、乙肝全套、酶學檢查、X線、B超等)。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合班授課,每班限60人左右)。教學時數:6學時。c. 操作訓練:系統體格檢查;運用四診方法接診病人;急診病人的病情診斷及搶救(心衰、呼衰、休克等);洗手、穿脫手術衣、隔離衣、消毒、鋪單等無菌操作技術。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各3學時;共12學時。
②專業訓練項目(各12學時)
a. 中醫專業(含中醫臨床、外科、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創傷急救技術、換藥;傷口的清創、縫合等;腰穿、胸穿、腹穿等操作技術,ECG檢測及讀取。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每項3學時,共12學時。b. 針推專業:常用腧穴的定位;針刺;艾灸;梅花針;穴位注射;耳穴貼壓;拔罐;各種推拿手法。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第1~7項共6學時;第8項6學時;共12學時。c. 口腔專業:口咽檢查;牙體充填術;口腔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離體牙各類洞型的制備。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共12學時。d. 影像專業:透視檢查(含上消化道造影);攝片檢查(全身各部位);X線診斷報告書寫;CT診斷報告書寫。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每項3學時,共12學時。e. 護理專業:西醫護理技能操作項目:麻醉床;鼻導管給氧;電動吸引器吸痰;臥床病人更換床單;鼻飼;口腔護理;無菌技術;穿脫隔離衣及手的消毒;皮內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靜脈輸液;徒手心肺復蘇;自動洗胃機洗胃;導尿術(男、女);灌腸(不保留、保留)。中醫護理操作項目:毫針刺法;梅花針刺法;艾條灸;艾柱灸;溫針灸;拔火罐;刮痧法。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共12學時。f. 康復治療學專業:康復評定;運動療法技術;作業治療技術;言語治療技術;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共12學時。g. 醫學檢驗專業:理論培訓(集中培訓):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生物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消毒與滅菌,應急事情處理方法;綜合訓練—實習行為規范,實習禮儀培訓,法律法規。15學時。
實踐訓練(分組培訓):微生物培養接種,免疫手工檢測,血液細胞手工計數,血細胞形態辨認,生化儀器操作演示,PCR操作演示,體液標本操作練習。12學時。
教學方式:先講解、后訓練。教學時數:共12學時。
③考核辦法。分為筆試考核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績計算6學分。學生此科目考核合格方可進入畢業實習。考核筆試部分(占期末成績的50%)由教務處考試中心統一出題;技能操作部分考核由承擔該課程的教師負責,占期末成績的50%。負責教師認真組織對每個學生的考核,嚴格把握畢業實習前基本技能強化訓練考核關。考核最終成績由負責人統一上交學校教務處教務科,登入學生成績系統。
三、 總結
從我校2009級醫學生開始實施,涉及中醫類(中醫臨床、中醫骨傷、中醫外科)、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康復醫療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及護理學9個專業每屆約2500多名實習生,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學生在實習前進一步熟練和掌握了常用的臨床技能操作,盡快適應了臨床實習,并同時在醫德醫風和安全意識、處理實習關系、醫患關系方面等得到了加強,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訊作者:雷曉明)
參考文獻:
[1]王瑛,楊澤禮.加強實習生崗前培訓 提高臨床實習質量[J].現代醫院管理,2007,(21):50-52.
[2]楊丹靜,凌云,謝春,等.淺談醫學實習生崗前培訓的重要性[J].內蒙古中醫藥,2013,(19):125-126.
作者簡介:
胡思,雷曉明,黃巧玲,卓海燕,羅閎丹,余煉,石好,湖南省長沙市,湖南中醫藥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