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蕊
自主學習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品嘗獲取知識的愉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這是每位語文教師應時時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預留自主學習的時間,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每節課中,教師都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為學生創設一個自我探索的學習環境。如在教學中,我一直把預習作業放在課堂上,作為一個教學重點進行。在預習中,主要要求學生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通過讀課文,弄清課題與文章的關系,記住自己不認識的字,粗知文章大意,探究文章主旨。第二,學習這篇課文,我還有哪些疑問?讓學生在預習中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來,包括詞、句、標點、修辭等多元的內容都可以質疑問難,這樣,使學生在解疑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同時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第三,學習了這篇課文,我還想知道些什么?讓學生把目光從課內伸向課外,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上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愉悅、寬松、自由的氣氛中學得自主、學得生動,使學生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提高,并積極地投入到師生自主探究學習中去。
二、營造質疑問難的學習氛圍
學生是發展個體,他們對教材、問題的感受和體驗,理解不盡相同,教師要尊重、珍視他們與眾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不從眾、不唯書,敢于否認自我、同伴和老師。因此,老師積極扶植和培養學生這種自主精神,鼓勵學生敢于爭論,對書本,權威和老師敢于質疑。在釋疑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得到深化,思維品質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課堂上質疑氛圍的創設,才逐步形成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也給教師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三、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時空里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說:“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生行動,以此演化無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圍繞著自學提示,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針對所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或單獨、或與同學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盡管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方式、學習策略以及所達到的水平并不一樣。學生的嘗試或成功、或失敗。但是在自由的努力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所帶來的遺憾或喜悅,這才是這節課上最大的收獲。
四、充分調動和改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把課堂教學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學習過程突現出來,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步走上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
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只有在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在老師引導下積極地開展創造性思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時,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共同探究者,營造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盡量讓學生自主學習,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 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如我教《稱贊》這一課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樣互相稱贊的,從而懂得要互相稱贊,會給別人帶來意外的收獲。為此,當學到這一段時,我請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互相稱贊句子劃下來,然后指導學生用禮貌的語氣讀出來。為了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樣互相稱贊的全過程,我隨即問道: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關于稱贊別人,你是怎樣做的。你們覺得它倆的辦法好嗎?為什么?大家通過熱烈討論得出結論:只有互相稱贊,才會給別人帶來意外的收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下激發了起來。至此,學生在劃一劃、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操作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全文中心突出,同時又深化了主題。學生是通過主動參與來掌握知識的,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留心、多觀察、多嘗試,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