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文經典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在經典誦讀中如何提高學生誦讀效果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誦經典、塑人格”課程實施中的重要任務,古文經典誦讀是學校語文教學中嚴肅而又生動的重要一環,經典誦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助于塑造學生的人文情感以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于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提高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語文老師應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提高誦讀效果。
關鍵詞:語文;經典誦讀;文化素養
一、 有效的課程資源開發
古文經典在遣詞造句上精煉,表達上比較深刻,只要能夠組織和動員學生努力學習一段時間,學生往往能夠被古文所傳達出來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所折服,逐漸喜歡上古文學習,喜歡上中華文化,從而提高古文經典誦讀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要注重古文經典誦讀內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時,還需要注重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學中要不斷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在古文誦讀教學中,教材是課程實施賴以存在的基本要素,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引來課程資源之活水,澆灌學生古文之沃土,讓學生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類古文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開出提高個人語文素養和熱愛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美麗之花,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各類活動,運用所掌握的古文知識和古文經典思想進行討論交流,來達到深化學習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拓展古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援引影視資料等激發古文的興趣,在講《崤之戰》的時候,可以利用當代的一些影視資料,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這樣學生的誦讀效果也能夠得到提高。一本完美的古文經典誦讀教材更是必不可少的誦讀素材。
二、 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
在學校校園內積極創造良好的古文經典誦讀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古文誦讀興趣,在課內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古文誦讀的課堂氛圍的創設。比如在課前導學階段,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本相關內容的誦讀和查閱,讓學生在課堂誦讀之前先進行相關內容的討論,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充分討論,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感受古文表達的意境,以積極態度參與古文誦讀,汲取古文經典所蘊含的文化營養,提高個人的核心素養。教師在古文誦讀課之前可以運用一些圖片及視頻資料,給學生展示一個能夠反映誦讀內容的場景,讓學生先通過這樣的場景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然后在此基礎上,討論要是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什么感受,再通過誦讀看看作者是如何感受又是如何表達的,這樣學生在誦讀時對于誦讀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直接開始誦讀要高,誦讀效果自然要更好。在課外誦讀中,學校可以專門設置一些誦讀時間,也可以專門組織一些誦讀活動,增加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時間和良好的經典誦讀的校園氛圍。良好的誦讀氛圍有助于學生提高經典誦讀興趣,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格素養。
三、 自由的誦讀互動活動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校教學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在古文經典誦讀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并根據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自覺調整學習方法和心態,最終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應該創造條件,不斷提高在課堂中及課外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經典誦讀效率,進一步養成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積極地和別人進行交流,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自我升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應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教育,向學生講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講清學生自身肩上所負有的責任,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讓學生知道沒有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品格。如果離開了傳統,割斷傳統文化的血脈和根,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經典誦讀有助于人格養成,需要學生自己去挖掘和發現,所以在古文經典誦讀中一定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作者當時創作的氛圍,領略古代文字和語言的美妙,教師在校園內可以組織學生用小組講故事或者知識搶答、辯論等不同形式進行自由的誦讀活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出學生誦讀興趣,提高誦讀的教育效果。
四、 豐富的課外誦讀活動
首先就教師在課堂組織的經典誦讀篇目,要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作業是檢查課堂知識是否鞏固的重要標準,有效的古文經典篇目的課后作業,能不斷地拓展學生課外誦讀的空間,提高學生理解古文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古文,教師應設計不同的課時作業,比如在設計《鴻門宴》的作業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為劉邦和項羽作不同的結局假設,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你認為劉邦和項羽各自應該改變的是什么?要高質量地完成這種開放式的作業,學生必須做大量的課外誦讀,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當時的社會形勢,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課外誦讀的空間,提高了學生課外誦讀的能力,還為我下一步講述鴻門宴作了良好的基礎。
五、 結語
古文經典誦讀的基本目的是不斷培養學生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積極探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線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斷用創新的精神和意志更新傳統文化經典的教學,教師要在古文經典教學中,積極開發經典誦讀課程,落實課程實施和評價,爭取實現古文經典誦讀提升學生人格等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銀申.如何搞好新課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3).
[2] 桑哲,林燾.借鑒傳統,立足現實,放眼未來——訪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林燾先生[J].現代語文,2006(2).
[3] 趙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10).
作者簡介:王小玲,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工貿中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