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評改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的方式,綜合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評改方法,不斷總結經驗,使作文評改真正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能樂于寫作,主動發揚自己的優點,彌補不足之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評改方式;創新
一、 引言
作文評改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了解學生習作效果和獲得作文教學反饋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文評改方式上的創新,使作文評改走向多樣化,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把握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習作進行評改。但是教師的作文評價直接影響了小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
二、 教學中教師進行作文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 書寫不規范
“文面”不佳,或者說評價書寫不規范,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的通病。對教師而言,作文的批閱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批閱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字體潦草現象,同時在布局、標點符號、行文方式等方面也不會太過重視。教師評價質量不佳,一方面是沒有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是學生看不懂教師的評價,難免會打擊到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 簡單化
批閱作文是對智力以及體力的雙重消耗,常常有教師在長時間批改之后,就索性不寫評語,也不給分數和評級,只寫一個“閱”字了事。一個“閱”字,或者只有分數和等級都是作文批改過于簡單化的表現,學生會認為教師根本沒有用心看他的作文,從而消極對待,因為寫好寫壞一個樣,提升寫作興趣和水平也就無從談起。
(三) 雷同化
通過本地三所小學的調研結果來看,類似“主題明確、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等語句已經成為模式化的作文評價語句,這種評語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套話無異,學生對此也不會有所觸動。如果對作文的評價不能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完善,那也就失去了評價的意義。
(四) 殘缺化
大多教師評價時都側重于文章本身的宏觀以及技術問題,很少涉及學生個體的思想性和價值性評價。文如其人,小學生也是一樣,不同的家庭環境、心理特征以及情感態度等都各有不同,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
三、 新型的小學作文評價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批改作文往往都是老師獨立完成,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文本,老師精工細作,圈圈點點,有的作文甚至被細心的老師修改的滿篇紅色,又是分數,又是等級,還有指導性評語,批改的可謂細致,但這種只管“耕耘”,不求“收獲”的批改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未必有效,多數學生翻開作文本,看到滿篇的紅字時,似乎也看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否定,心灰意冷的他們,基本都是看一眼等級便把作文本束之高閣了,這樣的批改只是增加了老師的工作壓力,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是無效的。因此,改變作文批改方法,讓作文批改結果高效,勢在必行。
(一) 肯定、鼓勵為主的評價語言
小學生寫的文章有毛病、缺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用較高的或者文藝的標準要求學生未免太強人所難,同時,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因此,教師在評價小學生作文時,要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哪怕僅是一個恰當的詞語,一個生動、形象的語句,甚至是一個準確的標點,多使用諸如“你寫得真棒”、“這個句子很精彩”一類的評語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自然會在習作中暢所欲言,也才會寫出有創新、有活力的文章。對于一些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也應采用一些含蓄或是幽默的方式,一方面是照顧學生的情緒,另一方面是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
(二) 評價標準因人而異
好的評價應該不僅能夠讓學生樂于接受,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發,而個性迥異的小學生們寫出來的文章風格也各有不同,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因人而異,配合小學生的性格寫出語氣風格各異的評語,進而達到指導、激勵的效果。同時,即使是小學生也有寫作水平的高低,對此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分級評價,千萬不能出現千篇一律的評語,以及一棒子打死的現象。另外,好的作文評價是與學生的溝通,應能夠讓學生有所收獲,最好是一段短小精悍,同時又賞心悅目的文字;生硬、呆板、千篇一律的批語只會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
(三) 評價內容因訓練目的而有所差異
寫作,并不意味著放飛自我,每一節課的設置都應有相應的訓練目的,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也要注意評價標準的靈活掌握。如,看圖說話,其評價標準為對所給圖畫的準確描述;日記、書信等,其評價標準為內容的真實性、格式的正確性;寫人,就要點出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各個方面的特征;寫景,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所見的景物進行清晰有序的描繪等。
(四) 多方向的評價角度
學生的習作水平往往是不穩定的,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也相對不平衡,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作文評價時要注意從多角度入手評價。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都有其閃光之處,教師要善于發掘這些閃光點,選擇合適的角度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肯定及鼓勵。如同樣寫人的文章,一個學生寫的是外婆哄外孫珍惜糧食的過程,從語言、動作、外貌等多方面刻畫了一個可愛的4歲男孩;另一個學生寫的是兩個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戲,描繪了一個煞有介事,儼然成為司令,神氣滿滿的孩子王,前一篇側重于男孩的真實描寫,后一篇側重于游戲時的體驗,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對前者是對人物是否生動的評價,后者是對游戲的獨特體驗與敘述。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的寫作課程是對學生性格、品德以及語言素養等多方面的訓練,因此讓學生充滿對寫作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想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教師就要在學生作文的評價方式上有所重視,從語氣風格、評價標準、評價內容以及評價角度等多方面對學生作文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字斟句酌,切勿三言兩語、信手拈來。
參考文獻:
[1] 王志云.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文批改[J].學周刊,2017(1):139-140.
[2] 鐘淑貞.教師評語與小學作文教學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5):37-38.
[3] 胡凈.淺談小學作文評改方式的優化及策略[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3(12):70.
作者簡介:
贠淑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