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并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所有高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對有效性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有效性;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以往的英語工作者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多次的研究,但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對課堂教學缺乏系統性的認識。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人們對課堂教學的深入了解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科學的角度和新的理論觀點來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
一、 課前準備
(一) 以學生為立足點
教學改革是轉變教學的思想和觀點,而不僅僅是方法的轉變。其核心就是正確看待教與學的關系。換而言之,教是為了學生學會學,從而實現不需要教就會學。所有的認識、個性和情感都是基于人的積極能動性的基礎上得以發展的。學生既是教的對象,也是學的主體,并且具有主觀能動性,而不是消極的接受知識和儲存信息的容器,教師不應一味地把歷史流傳下來的成果以及自身的知識填充到學生的頭腦中。不管是歷史流傳下來的成果變成學生的思想觀點,還是把知識變成學生的財富、智力和才能,都需要學生主動的、積極地思考和實踐。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對學生起到激勵、點撥的促進作用。
(二) 分層要求,精心備課
1.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滿足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既要根據學科特點考慮實際結果與期望目標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又要從知識水平、方法過程、情感價值觀等方面進行預設,從而實現因人而異,分層要求。
2. 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根據新課標的指導要求,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識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補充和重組,并適當地將教材內容進行擴展或延伸。
3. 按照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情況,合理地、科學地選擇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前準備中,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步驟要做到合理劃分、周密緊湊,對學生各種能力的訓練要一步步來,從低到高。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教學內容,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4. 合理開展各類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如班級、小組、個人等活動,以及角色扮演、辯論、猜謎等競賽形式,都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學生玩中樂、樂中學。
二、 課堂實施
(一) 注重啟發,培養學生變成學習主體
啟發式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以及客觀規律,利用多種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指引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智力活動掌握知識,并提高對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的能力。因此不難看出,啟發式教學重視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發散學生的思維,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教學目標,激其思而后開其意,導其悟而后達其辭,這樣的教學境界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二) 采取多種方法,激活思維狀態,激活課堂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取決于多元化的活動方式,并且具備自身獨有的特點。換而言之,能夠面面俱到,統籌兼顧的教學方法是不存在的。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滲透以及轉化的,而不是毫不相干,甚至是對立的關系。對此,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方法是師生得以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式,并且由于多樣化的活動方式,產生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巴班斯基明確提出:“在多數情況下把多種方法有效地結合運用都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多種方法的有效結合,能夠更好地兼顧到教材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才能,并為知識的掌握找到最為合理的方法。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為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 教學評價
(一) 利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評價包括師評、自評、互評等評價方式,還包括課堂觀察、學習成績、問卷調查、作業情況等。教師在評價機制的建立過程中,要注意到評價的激勵性作用,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率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 因材施教,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
教學方法的制定應符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合理設計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地思考和探索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捕捉學生在學習中的亮點,進行鼓勵和表揚,避免批評和指責。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正處于敏感階段,教師應用正面的激勵性來評價學生,這樣能夠使學生增強自尊心以及樹立自信心,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和英語知識的時候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同時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多元化的評價能夠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全面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四、 教學反思
(一) 重視學生的情感生活
學習是一個理性和非理性、智力與非智力共同發展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科學的教學方法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并使學生感受到求知欲的愉悅以及學習的輕松等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帶有飽滿、激烈的情緒,讓教學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實踐證明,積極的情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是學生認知活動的源泉和推動力。多功能教學方法的建立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源泉和推動力的作用,從知、情、意等三個角度著手,實現理性與非理性,智力和非智力,認知與情感、意志等相互結合,以知、情、意的全面發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 加強反思,及時調整,改進教學
反思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課前對教學方案的設計、組織上的反思;第二,課上對教學時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及時糾正的反思;第三,課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理念、方式、方法以及效果等進行反思。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寫筆記或教學札記。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性的課堂教學,不僅增強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琦.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1,27(1).
[2] 徐江鄭莉.最近發展區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7,24(2).
作者簡介:
唐瓊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獨山縣獨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