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語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數學課堂不能純粹的教給學生數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授予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基于此,“數學課堂三導”教學模式應運而出。何為“數學課堂三導”教學模式?它主要通過“導學——導疑——導練”三個教學環節完成課堂教學;它能促進學生主動地、有效地自學與思考;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活導促學,學中找疑,練中提高,進而創建有序、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它是一種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活力。筆者根據平時的“數學課堂三導”的教學實踐談談其中的點滴感悟。
關鍵詞:導學;導疑;導練
一、 導學——活導促學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皩W”顧名思義是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學?怎樣的引導才能使學生肯自主的去學?這里的“導”十分重要,我們要準確把握“導”的分寸和原則,找準學生的要害,及時引導,對癥下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激發學生學的興趣,放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的去學。
1. 導中促學
教學目標是教材中教師需要傳授的知識因素和學生應達到的能力訓練,是衡量教師教學任務和質量是否完成的依據。所以說要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特點,準確制定一節課的“導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知識差異,適當給學生提供自學提示,讓學生明確自學什么,怎么學,從而促進學生有效自學與思考,逐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生自學情況如何,可用課本中的“做一做”或者教師設計與例題有關的數學問題進行當堂檢測。根據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增強教學針對性提供依據。
2. 困中適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學習有困難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異常重要。學生受自身經驗、情緒、思維定勢、學習材料和情景的相似性、主動性等的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思維短路”的時候,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調動學生探究的激情,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這比老師直接告訴給學生答案更有趣、高效。
導的過程應該貫穿于整堂課的始終,引導應科學有度,才能充分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的內在潛能,使學生主動探究找尋答案,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體驗。
二、 導疑——學中找疑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睈垡蛩固拐f:“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能的重要標志,而提出問題其實就是質疑的過程,可見質疑能力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因此,我覺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又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給予學生適度的提問空間,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他們敢問,多問,善于發問。例如:在學生做完以下練習后,教師提問:“觀察這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選擇:已知大圓和小圓的半徑比是3∶2,大圓和小圓的直徑比是( )
A. 6∶4
B. 3∶2
C. 9∶4
生: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不是也是3∶2?
生:大圓和小圓的面積比呢?
生:有沒有什么規律?
師:這里確實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規律。
通過學生的質疑,老師適當的引導,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就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并自主探究發現了“兩個圓的半徑比、直徑比和周長比是一樣的,而面積比是半徑或直徑或周長的比的平方”。相信在這樣精彩的質疑中,學生對知識一定能夠銘記于心。
三、 導練——練中提高
1. 練習形式要注意科學性和趣味性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苯虒W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層層推進,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在上《三角形內角和》這一課時,可以在學生完成基本題后,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一個三角形,要求其中兩個內角都是直角。在學生畫來畫去都無從下手時,教師說出“畫不出來”的理由,學生們恍然大悟。
2. 課尾留趣
對兒童的研究表明:7~12歲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0分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一節課的前半節,是學生接受知識的最佳時刻,但一到后半節,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游戲,不僅可以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課業結束趣尤在”的效果。如在教授“圓的認識”這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我設計了一道“牛吃草”的問題:(配上牛在吃草的圖)草地上的木樁上拴了一頭小牛:
(1)想一想,這頭小牛吃草的最大范圍會是一個什么形狀呢?
(2)如果這頭小牛還沒有吃飽,你會怎么樣幫它?
這樣生活練習題,使學生在解題探索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又能學以致用,達到雙贏的目的。
“數學課堂三導”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服務的,不能一味的照搬模式,生搬硬套,要靈活運用。導的時候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掌握引導的度,點到為止;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中疑,疑中思,思中學,并始終貫穿于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練習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兼顧差生和優等生。而且,教學的過程中,并不一定要遵循導學、導疑、導練的順序,可以根據需要適時調整,靈活處理,達到學生學會高效學習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譚紅民.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的點滴感悟[J].小學教學參考,2016(6):19-20.
[2]趙少青.構建開放式的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3):56-57.
作者簡介:沈庚福,福建省龍巖市,龍巖石埠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