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丹 麥崢嶸
摘要:目的 探究雷火灸穴位埋線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為病例選取時間,納入80例黃褐斑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40例,分別予以常規針灸治療、雷火灸聯合穴位埋線治療,比較皮損面積及皮損顏色積分、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綜合評價雷火灸聯合穴位埋線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治療前2組患者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且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2.50%,(P<0.05)。結論 雷火灸和穴位埋線治療黃褐斑可有效改善癥狀,優化療效,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雷火灸;穴位埋線;黃褐斑;皮損
中圖分類號:R758.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0-0051-03
黃褐斑雖然不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影響,但影響美觀度,近年來人們對美觀要求水平不斷提升,對黃褐斑治療的需求極為強烈[1-2]。本次研究以本院80例黃褐斑患者為例,將雷火灸聯合穴位埋線治療與常規針灸治療進行對照分析,探究雷火灸和穴位埋線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8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3月—2018年3月因黃褐斑入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男16例,女24例;患者年齡在21歲~49歲之間,平均(33.09±5.17)歲;病程3個月~11 a不等,平均(2.55±0.43)a。治療組:男1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齡在22歲~50歲之間,平均(32.87±5.21)歲;病程4個月~10 a不等,平均(2.59±0.45)a。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3]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黃褐斑;(2)臨床資料齊全;(3)對本次研究知情,由本人/家屬簽署同意書后納入研究。
1.3 排除標準 (1)處于哺乳期、孕期的女性;(2)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3)伴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4)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治療;(5)近3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常規針灸治療,選擇三陰交、曲池、足三里、膈俞、肺俞、肝俞、血海、合谷、氣海、太沖作為針灸穴位,對皮膚、不銹鋼針進行全面消毒,以鋼針實施針灸治療,快速刺入穴位,以補法捻轉方法刺入,得氣后為止,留針15 min,治療頻率1次/2d,連續治療2個月。
1.4.2 治療組 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線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雷火灸(廣州市重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產品備案號:20150128,規格5 g×8)治療:患者取常規坐位,將雷火灸藥條放置到配套竹筒當中,并使用大頭針固定,以雷火灸持續熏灸面部黃褐斑30min,熏灸時注意以黃褐斑為熏灸中心,雷火灸藥條距離面部2-3cm,以順時針方向環旋施治,至皮膚呈現微紅、發熱為止,在熏灸過程中注意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避免發生灼傷。熏灸結束后將藥條繼續留在竹筒內-,將竹筒置于干燥處,讓藥條自行熄滅。(2)穴位埋線治療:選取肺俞、脾俞、肝俞、腎俞、三陰交、血海、章門、氣海等穴位作為埋線穴位。以可吸收性外科縫線(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施治,將羊腸線剪成長度3cm的線段,置于濃度75%的酒精中浸泡、備用?;颊呷⊙雠P位,對上述穴位行局部麻醉處理,全面消毒,實施埋線,以利多卡因于每個穴位做皮丘,將腸線固定于埋線針前方,將埋線針刺入穴位,至患者感受到針感后注入腸線,感受到落空感時拔除埋線針,并立即以無菌紗布壓迫穴位,以防針孔出血,確認無出血后以創可貼貼壓,留置3d后揭掉。在治療期間注意保持穴位及周圍皮膚的清潔,避免沾染水漬、陽光照射,合理飲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連續治療2個月。
1.5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評估患者的皮損面積及皮損顏色積分,計算總積分;治療2個月后評估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后總積分情況、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綜合評價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價值。
皮損面積及皮損顏色積分評分標準[4-5]:計算皮損面積、觀察皮損顏色進行評分。皮損面積評分:0分:無皮損;1分:皮損面積不足1cm2;2分:皮損面積為2-4cm2;3分:皮損面積>4cm2。皮損顏色積分評價:0分:皮膚顏色沒有異常改變;1分:皮膚淡褐色;2分:皮膚褐色;3分:皮膚深褐色。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皮損面積積分+皮損顏色積分,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下降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結分)/治療前總積分。
1.6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6]:以黃褐斑面積、皮損顏色及面積總積分改善情況為依據判定療效。①痊愈:黃褐斑面積減少≥90%,總積分下降指數≥0.8;②顯效:黃褐斑面積減少≥60%但<90%,總積分下降指數≥0.5,但<0.8;③有效:黃褐斑面積減少≥30%但<60%,總積分下降指數≥0.3,但
1.7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1.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以(x±s)表示,臨床療效以(%)表示,對比以t、χ2檢驗,檢驗結果以P值為準,0.05為界值,低于界值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間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比較 見表1。
2.2 2組臨床療效對比 見表2。
3 討論
黃褐斑即肝斑,表現為面部黃褐色色素沉著,一般呈對稱蝶形分布,以頰部居多,患者多為女性,其發生與雌性激素水平偏高、口服避孕藥、妊娠、月經紊亂有關[7-8]。常規針灸治療為黃褐斑的一般治療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縮小黃褐斑面積,但治療不徹底。有研究者指出予以雷火灸和穴位埋線治療,可進一步優化療效,更具應用價值。
常規針灸治療意在減輕、消除黃褐斑部位的色素堆積,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色素沉積問題,因此療效受限。本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后,患者的皮損面積及顏色總積分有明顯降低,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線治療基于中醫病機,深化治療[9-10]。中醫認為黃褐斑主要病機為肝腎脾損傷,血行不暢導致面部氣血失和、色素沉積,活血祛瘀、疏經通絡為主要治療思路[10-11]。予以雷火灸聯合穴位埋線治療,可促進面部皮膚腠理改變、改善血液循環,從根本上糾正面部氣血失和,因此更能優化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雪琳,鄒勇莉.中西醫結合治療女性面部黃褐斑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6,38(2):140-142.
[2]鄂馨梅.平帽式調Q激光聯合左旋V-C導入治療黃褐斑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1):151-152.
[3]蔣華,齊顯龍.調Q激光大光斑低能量聯合氨甲環酸綜合治療黃褐斑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美容,2017,7(3):53-56.
[4]劉蓓蓓,蒯成官,李婭寧.中西醫結合治療女性黃褐斑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7,33(1):25-26.
[5]丁娜,宋業強,張雪.古代中醫外治黃褐斑用藥規律淺析[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3):13-14.
[6]楊海龍,趙曉冬,趙莉,等.點陣激光聯合類人膠原貼敷料治療黃褐斑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7):134-136.
[7]江賀.新型強脈沖光聯合皮膚滾針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美容,2016,6(11):51-54.
[8]殷麟,郭慧,李文林,等.針刺結合雷火灸治療女性黃褐斑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3):248-251.
[9]陳陸泉,曲劍華,朱慧婷.雷火灸和穴位埋線治療黃褐斑的臨床效果[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6,22(1):42-44.
[10]陳茂森,徐經濤.雷火灸聯合穴位埋線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31-33.
[11]羅莎,陳春華.穴位埋線配合雷火灸治療便秘的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3(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