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祁原婷 郭奕舒
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內服配合走罐療法辨證治療進行期銀屑病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按照病例入選標準臨床選取符合進行期銀屑病辨證患者,均按照中醫辨證論治配合走罐療法綜合治療67例。結果 臨床痊愈17例,顯效23例,有效2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02%,治療期時間最短45天,最長4個月,平均治療時間75天,治療痊愈患者,復查血常規,免疫球蛋白,補體C3,均在正常范圍內。結論 內服中藥,配合走罐療法,從血論治銀屑病進行期之患者,兩者相輔相成,均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活血,排除毒素,疏經通絡,調整陰陽之功效,契合病機,故獲良效。
關鍵詞:中藥;走罐;進行期銀屑??;從血論治
中圖分類號:R758.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0-0095-02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以紅斑鱗屑為特征的慢性易發性的皮膚病。屬于中醫“白疕”,“干癬”,等病范疇。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但其發病常以病灶感染,內分泌障礙,季節,氣候,精神因素等有一定關系,該病給患者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中醫認為,多由情志內傷,郁久化火,火毒蘊結于營血,或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熱蘊結,復感風熱火毒,以致毒熱蘊結于營血,蘊于肌膚或由肝腎陰虧,陰血耗傷,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其濡養,筆者遵循中醫理論,內服中藥,配合走罐療法,從血論治銀削病進行期之患者,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上海華山醫院再版修訂《皮膚科手冊》,診斷標準,均為具有進行期的皮損:具備紅斑、鱗屑、瘙癢、舌質多紅苔黃,脈弦數,或滑數。
1.2 一般資料 急性銀屑病20例,慢性銀屑病急性發作26例。46例均趨于進行期。男20例,女26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65歲,20~49歲之間40例,平均年齡35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10 d,21例就診前曾有多種西藥治療史。檢查:免疫球蛋白IgG、IgM偏高,補體C3低于正常值。
1.3 治療方法 內服基本方:生地15 g,炒槐花15 g,赤芍10 g,白芍10 g,凌霄花10 g,紫草10 g,玄參10 g,丹皮10 g,熟地10 g,紅花6 g。加減法:兼陽虛者,加南北沙參各20 g,山藥30 g,兼風熱加牛蒡子,連翹各10 g。兼濕熱者加藿香、佩蘭各10 g,綠豆衣30 g。15歲以下視情況減量,孕婦慎服。上方每日1劑,早中晚內服,3月為1療程。在內服中藥的同時,配合中醫走罐療法。其方法:采用循經與局部走罐法配合治療,在杯罐口及病變部位涂以適量的潤滑劑,筆者采用復方黃連軟膏(本院制劑)。用酒精棉球點燃后,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使之吸著于皮膚,然后用手推動杯罐,在病變部位來回滑動,以使皮膚產生潮紅或輕微瘀血現象為度。皮損局限者采用局部走罐法,即:以病變部位為中心,進行較小范圍上,下,左,右旋轉推行,以逆時針緩慢旋轉,對于皮損面積較大者,采用走罐法,即:予皮損相關的經絡為主,進行較大范圍的走罐治療。每次治療15~20 min,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連續3~5個療程。走罐治療應注意以下: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大血管分布部位,孕婦腰底及腹部,高熱,抽搐,痙攣,過度疲勞,饑餓,大渴,醉酒者,有出血傾向,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減少者禁忌。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療效標準》[1]制定。臨床痊愈:皮損消失,癢感完全消失。顯效:皮損基本消退,癢感已止。有效:皮損大部消退僅遺留輕微的紅斑和微癢感。無效:皮損部分消退,但仍有較多的紅斑、鱗屑及明顯癢感。
2 治療結果
67例患者,臨床痊愈17例,顯效23例,有效2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02%,治療期時間最短45天,最長4個月,平均治療時間75天,治療痊愈患者,復查血常規,免疫球蛋白,補體C3,均在正常范圍內。
3 典型病例
杜某,女,22歲,2017年6月13日就診,檢查:周身可見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紅斑,小者如綠豆,大如五分硬幣大小,上覆銀白色鱗屑,皮損以下肢為甚,部分融合成片,鱗屑剝之,則見光滑薄膜,刮之薄膜,則見細小篩狀出血,自覺癢感較劇,大便秘結,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查血:血紅蛋白95,紅細胞5.2×10,白細胞10.8×10,N:0.62,L:0.36,E:0.02,補體C372.5mg%,IgG1805mg%,IgM420mg%。西醫診斷:銀屑?。ㄟM行期),中醫辨證:血分郁熱,兼見血瘀、血虛癥。治以,涼血養血、活血退班,予基本方加牛蒡子、連翹各10 g,配以清膚霜擦患處,上方治療1月半,紅斑明顯消退,鱗屑減少,瘙癢減輕,無新皮損出現,減去牛蒡子,連翹,加南北沙參各15 g,山藥30 g,以養陰護胃,再行治療1月半,紅斑完全消退,鱗屑瘙癢完全消失。復查:血常規正常,IgG9200mg%,IgM310mg%,補體C3125mg%,臨床治愈。囑每周服養陰涼血,活血退斑之劑2劑,至今隨訪未見復發。
4 體會
筆者臨床觀察,銀屑病患者,雖致病之因,有六淫、七情、飲食不節等,但均是化熱入血,發為本病,且進行期的皮損,具備紅斑、鱗屑、瘙癢,即是血熱、血瘀、血虛之癥同存,所現風熱濕象,仍為兼夾之癥,筆者從血論治,擬定涼血養血,活血退斑之方,涼血止癢,赤芍配丹皮,涼血通絡,炒槐花配紅花,少用熟大黃,是血分之熱從下排出,諸藥活用具有涼血養血,活血退斑之功,使熱瘀同消,血虛得復。若是銀屑病遍發全身,還可選用生玳瑁,藏紅花之類,療效更佳[2]。本方藥性稍峻,長期服用,并未見明顯損傷正氣之狀。若胃納欠佳者,配服健脾之品,便可消除。而走罐具有可調節肌肉間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內血液循環?,F代醫學認為,走罐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展,血液循環加快,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既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3],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走罐過程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4]。
舒筋通絡: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經絡、穴位,通經一定的手法使局部產生酸、麻、脹、痛感,使局部的瘀血、麻木以及內臟疾患通過局部治療而緩解。另外,由于局部的刺激激發了經穴乃至整個經絡系統的特異功能,使經氣所至之處的內臟及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恢復這些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5]。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游走火罐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因此,中藥內服配合走罐療法辨證治療進行期銀屑病,中藥配合走罐兩者相輔相成,均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活血,排除毒素,疏經通絡,調整陰陽之功效,契合病機,故獲良效。
參考文獻:
[1]ZY/T001.1~001.9-94,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
[2]顧伯華.實用中醫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474.
[3]張合恩.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5):180-183.
[4]林國華.火針療法[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8-20.
[5]歐陽恒.中醫皮科臨床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