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呂小平
摘要:目的 觀察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對混合痔PPH術后疼痛及恢復進程的影響。方法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依據住院號尾號隨機分為2組,每組50 例,均行痔上黏膜環切術(PPH)+外痔切除術,對照組術后中藥熏洗,觀察組則給予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比較2組臨床療效、大便前后及坐浴后VAS 評分、平均疼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等。結果 觀察組大便時、坐浴后、坐浴后0.5h、坐浴后1hVAS評分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平均疼痛持續時間(4.92±0.90)d明顯短于對照組(5.30±0.9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能明顯緩解混合痔患者術后疼痛,明顯縮短疼痛持續時間,在解決患者術后疼痛方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鹽酸奧布卡因凝膠;中藥熏洗;混合痔;痔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0-0046-02
痔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發病率高,早期多以保守治療為主,效果不佳時最終需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多種多樣,術后持續而劇烈的疼痛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而且影響創面愈合,降低治療效果,至今仍是肛腸疾病術后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術后鎮痛方式多種多樣,有傳統的西醫鎮痛、中醫中藥鎮痛、中西醫結合鎮痛等。西醫鎮痛往往容易誘發許多不良反應,例如頭暈、低血壓、胃腸道反應、成癮性等[1]。在痔術后疼痛的治療方面,筆者采用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獲得較好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診斷為混合痔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住院號尾號隨機進行分類,雙數進入對照組,單數進入觀察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18~66歲,平均(41.54±12.26)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19~65歲,平均(45.08±12.21)年。2組患者年齡、病程等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依據《肛裂、直腸脫垂、痔的診斷標準(試行草案)》[2],西醫診斷標準參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
1.3 納入標準 按痔的診斷標準確診為混合痔,年齡在18~70歲之間的病例;而且符合手術指征。手術術式為:痔上黏膜環切術(PPH)+外痔切除術。無肛門手術史;肛門功能、形態無異常者。
1.4 排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患者年齡70歲;合并有其他肛門或胃腸道疾病者;惡性腫瘤及嚴重的重要臟器疾病患者;精神疾病等有溝通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有代謝系統疾病影響傷口愈合者;禁止坐浴患者。
1.5 治療方法 術前檢查三大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心電圖、胸片。術前一晚清潔灌腸,做好腸道準備,予以心理指導消除緊張情緒。采用椎管內麻醉。術中采用折刀位,常規消毒,擴肛。施行混合痔手術治療。觀察組:痔術后第二天排便前開始使用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坐浴,病人在第1次排便前3 min先將5 mL鹽酸奧布卡因凝膠注入肛管內,后將其均勻涂布于肛外手術創面,排便后即刻進行中藥熏洗,后再次將本品3 mL涂布于肛外創面。對照組排便前不使用任何藥物,排便后立即進行中藥熏洗坐浴。2組均應用本院自制的中藥熏洗劑(主要配方為黃柏、苦參、兩面針、芒硝、明礬和冰片),加入1000 mL溫開水稀釋后指導病人熏洗坐浴,每次20 min。
1.6 觀察指標 疼痛評分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完成,劃一10cm直線,總分0~10分,兩端分別為0分(無痛)、10分(劇痛),分數越高表示越痛。觀察患者大便前、大便時、坐浴后、坐浴后0.5h、坐浴后1h的疼痛評分;觀察2組大便前后的疼痛情況、疼痛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等。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顯著水準a設為0.05。
2 結果
2.1 2組術后疼痛情況(VAS評分)比較 大便前2組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大便時、坐浴后、坐浴后0.5h、坐浴后1h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平均疼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疼痛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見表2。
3 討論
肛門疾病術中刀刃橫斷筋脈肌腠,經絡損傷,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創面濕熱未盡,熱毒內壅,使氣血瘀阻更甚,不通則痛。病灶在肛周局部,治療則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F代醫學認為,痔術后疼痛原因較多,一般認為主要包括:糞便對創面的直接刺激和物理摩擦作用;神經直接受到刺激;術后創緣及皮橋發生水腫或局部創面感染;排便時肛門擴張及排便后括約肌痙攣性收縮;創面疤痕形成后壓迫神經;病人對疼痛過度敏感或精神緊張、焦慮等因素[3]。疼痛可導致尿潴留、糞便嵌塞,可使括約肌痙攣,導致創面延遲愈合、并發創緣水腫等,同時,疼痛還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增加心血管負擔及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疼痛嚴重者還會影響手術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難題。中藥熏洗作為中醫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歷史悠久,中醫稱之為“氣熨”、“淋洗”?!段迨》健分幸矊Α皻忪佟狈椒ㄓ兴枋?,《證治準繩·瘍病》曰:“淋洗之功…疏導腠理,調和血脈……”熏洗坐浴療法現在廣泛應用于肛門疾病及術后治療,療效滿意。中藥熏洗坐浴,在清潔創面的同時,通過物理溫熱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組織水腫,促進創面愈合。沈志剛等[4]認為術后進行中藥熏洗時,通過藥物的溫熱及滲透作用,有效緩解局部括約肌痙攣或精神緊張等引起的疼痛感,促進代謝產物的排泄。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中藥熏洗可先通過熏蒸作用使藥性通過皮膚的吸收進入體內,然后通過熱淋洗創面使藥性、熱力直接作用于肛門局部[5],發揮中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進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氣血不暢癥狀。臨床上通過對中藥處方的調整,可達到疏通經絡、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殷玥等[6]通過對中藥熏洗方面文獻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黃柏和苦參使用率61.1 %,為使用最多的中藥;其次是使用率為44.4 %的芒硝,通過中藥熏洗療法能夠明顯緩解肛腸疾病術前術后瘙癢、術后疼痛及促進創面愈合。胡建文等[7]通過數據挖掘的方法,歸納總結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的中藥熏洗方的常用藥物組合中,排列第1位為“黃柏、苦參”。本研究所用中藥處方中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痘钊藭分杏涊d黃柏為“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笨鄥⑶鍩嵩餄瘢铒L殺蟲。《本草從新》中記載“中藥苦參燥濕,勝熱……”《滇南本草》中記載苦參“涼血,解熱毒,……。療皮膚瘙癢,……,腸風下血,便血。消風,消腫毒,痰毒?!眱擅驷樣行袣庵雇础⒒钛?、解毒消腫、祛風通絡的作用。芒硝瀉下軟堅,清熱消腫。明礬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冰片清熱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可達到燥濕清熱、祛風止癢、消腫止痛之功效?,F代藥理研究證明黃柏、苦參對多種細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抗炎鎮痛功效,且對皮下滲血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8]。兩面針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及抗炎鎮痛功效,可緩解肛門括約肌的痙攣,減輕水腫;芒硝可促進肛周創面炎性滲出物的早期吸收,減輕局部疼痛及水腫情況。鹽酸奧布卡因凝膠具有表面麻醉、保濕潤滑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1、麻醉創面神經,緩解內括約肌痙攣,減少痛覺神經傳入沖動,減輕痛感。2、潤滑保濕作用,可緩解糞便摩擦創面及創緣皮膚牽拉引發的疼痛。鹽酸奧布卡因表面麻醉作用較強且心血管毒副作用小[9]。筆者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痔術后應用鹽酸奧布卡因凝膠配合中藥熏洗,觀察組大便時、坐浴后、坐浴后0.5h及坐浴后1h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明顯縮短了疼痛持續時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在住院時間上無顯著差異,提示相比單純的中藥熏洗,聯合應用鹽酸奧布卡因凝膠在術后止痛方面有明顯優勢,且起效快,不經內臟代謝,無明顯毒副作用,操作簡單,但對患者的恢復進程影響不大。在解決患者術后疼痛方面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喻德洪,楊新慶,黃筵庭.重新認識、提高痔的診治水平[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890.
[2]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肛裂、直腸脫垂、肛疹、痔的診斷標準(試行草案)[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4,24(4):314.
[3]鐘雄東,褚忠華.痔患者手術后疼痛原因分析和處理對策[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13(6):567-569.
[4]沈志剛,龐子云.中西醫結合治療混合痔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13,8(8):49.
[5]張瓊.中藥熏洗聯合針灸對痔瘡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1):1145-1147.
[6]殷 玥,徐 強,張朝暉.中藥熏洗療法在肛腸外科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醫外治雜志,2017,26(5):50-51.
[7]胡建文,馮群虎.數據挖掘中藥熏洗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用藥規律[J].陜西中醫,2017,38(7):967-968.
[8]貴照旺.苦參燥濕散在肛門疾病術后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7,14(3):43.
[9]Hung CH,Liu KS,Shao DZ,et al.The systemic toxicity of equipotent proxymetacaine,oxybuprocaine,and bupivacaine during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rats[J].Anesth Analg,2010,110(1):238-242.
(收稿日期: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