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艷
摘要: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醫院作為醫療衛生結構的重要補充取得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對醫院的內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已經開始在醫院內部實施了內部控制機制。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并不高。鑒于此,本文以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為研究對象,在探討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存在的常見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其評價體系優化的具體策略,并針對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的民營醫院提出了一些改進對策,意在為民營企業提升其內部控制有效性有所幫助。
關鍵詞:內部控制有效性;民營醫院;評價
一、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概述
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指的是民營醫院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執行兩個環節進行測試和評價,以檢驗其能否合理保障醫院管控目標實現的綜合評價過程。如果保障水平處于合理的區間,那么說明內部控制體系是有效的,相反則說醫院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性不足,此時應當重新梳理內部控制機制在制度設計和執行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或問題并加以修正。
二、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存在的常見問題
民營醫院受其醫療風險控制是重點、收支和成本核算控制較為復雜以及采購控制要求較為嚴格等內部控制特點的影響,其在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時存在不少問題,較為常見的有:
一是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標準不統一,即當前尚未有較為明確的規范性文件或者規定來對我國醫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這一方面造成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缺失,難以真正落實,另一方面則容易導致開展評價的醫院也存在評價泛形式化的現象,影響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合理性。
二是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主客體不全面,即完整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主體應當包含獨立的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兩個方面,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民營醫院容易受短期成本效益的影響,在內部審計評價主體方面確實,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客體的不全面主要體現在缺乏對醫院非財務信息的考慮。
三是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方法主觀因素性較強,即當前實施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抽樣、比較分析及實地查驗等,這些評價方法得出的評價結果主要是以定性為主,無法量化且主觀性較強。
四是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報告的利用率較低,即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報告是反映醫院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問題的重要資料,它對于醫院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多數醫院對于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報告不夠重視,不能對其提出的各類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修正。
三、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的優化
如上文所述,民營醫院在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過程中存在評價標準不統一、評價主客體不全面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在此筆者結合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相關理論和民營醫院內部控制的實際,從以下角度提出優化策略:
(一)進一步明確優化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的原則
從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實踐來看,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之所以會被形式化,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構建評價體系時沒有明確的原則,因此在對其進行優化時須明確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即定性和定量的相互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定性指標的主觀性,同時又可以彌補有些指標不能定量分析的短板;二是重要性、層次性和全面性相結合的原則,重要性突出了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重點,層次性能夠反映出不同層級指標之間的聯系性,而全面性則明確了評價體系沒有漏洞,三是成本效益原則,即通過評價使內部控制改善而獲得的收益應大于其花費的成本;四是可操作性原則,即評價體系應當具備較強的實務操作性。
(二)運用層次分析法來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重構
目前國內外在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過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指數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四種,但是對于民營醫院來說,筆者建議采用層次分析法來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重構優化,主要是因為:層次分析法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因此便于對多因素影響的研究對象進行綜合分析,適用于定性信息較多的評價項目,而民營醫院在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時定性相關信息較多,而定量數據相對偏少。
(三)運用層次分析法重構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是按照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框架分別設置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五大類一級指標,然后結合民營醫院自身的經營狀況設置一級指標相對應的二級指標體系,最后則是設計可以滿足管理和評價需求的三級指標。
第二步則是采用德爾菲法或者調查問卷等形式構建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等級及每類指標的具體評分,即可設置相應的評判標準區間將評價等級設置為優、良、中、差、較差五個等級,其中“優”表明醫院的內部控制較為完善,執行有效,“良”表明醫院的內部控制較完善,執行較為有效,“中”表明內部控制較為完善,但是執行效果一般,“差”表明內部控制有一定的缺陷,執行效果較弱,“較差”則表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執行有效性很差,并對每一類指標進行評分。
第三步則是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每一層級的指標體系采用兩兩比對的方式確定其重要性,并據此對其進行賦權,在賦權完成之后將每一層級的指標權重相乘計算得出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組合權重。
第四步采用線性加權綜合法建立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基本模型,即將權重與各項評價指標得分相乘并加總即可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形成量化的評價結果,并與之前設置的五個等級區間進行比對,看結果落在哪個區間就可以將有效性定性為相應的等級。
四、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時的改進對策
民營醫院若根據上文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結果落在“差”或者“較差”時,說明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且執行效果的有效性存在明顯不足,在此情況下,民營醫院應當對其內部控制體系進行采取一定的對策進行改進和完善:
對于內部控制環境來說應當從注重內部控制理念的宣傳引導及文化建設、提升管理者素質等方面來提升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從而給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執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對于風險評估和控制活動的流程方法進行完善,即民營醫院可從完善醫患矛盾處理方法、強化預算控制活動和實行合理的醫療成本分配方法等來實現對風險管控和控制活動的流程方法改造完善,以改善內部控制在單位層面和具體業務層面一些關鍵控制點的有效性不足的問題。
對于內部監督來說應當從完善醫療層面的專項監督和優化日常監督等方面來提升監督力度,從而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結束語
內部控制是民營醫院加強內部管理,降低運營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踐中受醫院內部控制的特點影響,多數民營醫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存在不足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從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常見問題入手,闡述了其優化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的具體對策,并針對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出現不足時提出了一些改進對策,意在為改善民營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其內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晶.TH民營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06.
[2]安仲芹.內控對民營醫院運營的作用分析[J].會計師,2017 (03).
[3]藍偉英. AL醫院集團內部控制的評價與改進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06.
[4]周晗.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04.
[5]林紅梅.關于民營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