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勇
摘 要: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促進廣大人員就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還普遍存在著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包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窄,中小企業互相擔保等。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策略包括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擔保體系建設,適度發展新三板等資本市場,健全創業投資退出體制等。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策略分析
引言
目前,我國企業中超過99%的都是中小企業,全國GDP的56%都來自中小企業,國家稅收總額的一半來自中小企業,并且容納了75%的城鎮就業,對我國眾多的人口就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同時,中小企業在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方面,為廣大的基礎服務、社區服務起到了支撐作用,沒有中小企業的參與,很多社會服務無法提供,而這些服務價值較低,大部分大型企業不愿提供,可以說中小企業是國家和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在就業和稅收方面更是如此。縱觀世界各國,都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惠條件,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而造就了很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科技企業。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過去中小企業融資非常難,沒有辦法就得去借高利貸和地下銀行等等。中央銀行的有關負責人宣布2016年一季度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占到整個貸款的30%,這個比例已經非常高了。中小企業現在在融資方面,像民生銀行或一些地方銀行專門有這種小額貸款,搞得都是非常不錯的?,F在民間的這些合法的專門針對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多了,這都是屬于國家政策層面上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但是對于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獲得民生銀行和地方銀行的小額貸款仍是少數,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沒有完全解決,因而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策略。
文獻回顧
梁冰(2005)在2005年問卷調查了我國東、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六個城市1105戶中小企業,深入分析了中小企業發展狀況,以及金融機構、信用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整體狀況,認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較難,因此梁冰提出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建議。呂勁松(2015)認為我國中小企業天生具有融資難和融資貴的特點,應構建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政策扶助體系,優化和完善國家中小企業扶持體系,包括融資和稅收優惠政策(錢程,2012)。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缺乏銀行信貸
由于商業銀行對于市場風險的把握對中小企業不愿意放貸,主要因為中小企業一般固定資產較少,特別是初創企業,租借場地,幾個人創業,把產品放到大企業或其他企業去加工,固定資產幾乎沒有,沒有抵押資產,因而很難從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而中小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感興趣,但是其貸款量很低。據銀監會統計,2016年一季度全國中小企業的貸款占銀行貸款的比重達到30%,已是歷年最高。
缺少自有資金
企業自有資金來源一般通過銷售產品和發行債券。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本身企業規模較小,在市場銷售中的份額很少,要想通過銷售產品來獲取自有資金很難。特別是大企業,對于中小企業的產品議價能力很強,中小企業都要賒銷,一般都是先供貨,以后再回收貨款,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很難達到中國證監會發行企業債券或公司債券的要求。總體來說,中小企業自有資金不足,難以通過自身造血功能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短期融資難度降低,但缺乏長期貸款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短,固定資產較少,商業銀行出于風險的考慮,一般不愿意提供長期貸款。雖然現在地方政府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花了大量精力,地方國有小額貸款公司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以及各地成立的產業資金對中小企業大力支持,從而促使中小企業短期融資難度降低,但是嚴重缺乏長期貸款資金,中小企業長遠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融資渠道過窄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僅以銀行貸款為主,以風險投資、小額擔保或貸款為輔,其他渠道嚴重不足,例如中小企業只能發行公司債券或企業債券,如果直接發行股票,中國證監會設置了過高的門檻或條件,使得中小企業難以跨過門檻獲取更廣大的社會資金。
互相擔保嚴重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抵押的固定資產較少,為了能夠順利從銀行獲得貸款,往往互相擔保,這就放大了貸款風險。一旦一家中小企業因經營不善而蒙受損失,會導致另一家中小企業連帶承擔責任,甚至無力承擔時又鼓動其他中小企業擔保,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更是影響銀行的貸款安全。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1)銀行信貸機制
對于間接融資,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指標監管非常嚴格,因而商業銀行在貸款時非常注重風險把控。現有的貸款政策、措施都針對大型企業,特別是擁有大量固定資產、土地可供抵押的企業。而中小企業往往缺少這些固定資產和土地,導致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中處于劣勢地位。
(2)資本市場門檻較高
我國證券市場上市門檻較高,公司債券發行存在基本條件,滿足條件才能發行債券。如果發行股票,需要輔導期,法律盡職調查,改制上市;財務盡職調查,需要很多中介機構參與,而且費用高昂,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因而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募集資金。
我國中小企業優化融資的對策分析
實施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中小企業融資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他為輔。然而銀行貸款的政策或條件都是針對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有些限制,主要還是出于風險考慮,不能完全識別中小企業的風險差異。為此,地方政府或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地方或行業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對每一個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價,錄入中小企業信用等級系統,方便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時參考。
同時,建立小額擔保公司,或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提供擔保,促進商業銀行更多地放貸給中小企業。
適度發展新三板等資本市場
2018年1月2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發布了2017年市場統計快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三板累計掛牌11630家企業,2016年底10163家,2015年底5129家企業。并購重組方面,重大資產重組2017年115次,金額167億;2016年99次,金額122億;2015年106次,金額292億。收購方面,2017年336次,金額476億;2016年239次,金額412億;2015年107次,金額55億。可以看出,重大資產重組方面發展比較平穩;收購方面,正在不斷增加,由于新三板流動性改善,帶來了收購的小高潮。因此未來一段時間里,應當適度發展新三板市場,為廣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打開一扇窗。
健全創業投資退出體制
中小企業創辦的出發點在于獲得利潤,需要健全創業投資體制,完善法律保護制度和政策扶持制度。為此,中小企業可以賣股權求發展,將中小企業的股權出賣,獲取現金,用于進一步的投資;制定中小企業股權轉讓和退出制度,引入社會資本。股權轉讓是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一種捷徑。
結語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就業和稅收方面貢獻巨大,成為世界各國扶持和優惠的對象。整體來說,中小企業發展較好,稅收優惠幅度加大,但是至關重要的難題就是普遍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包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窄,中小企業互相擔保等。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策略包括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擔保體系建設,適度發展新三板等資本市場,健全創業投資退出體制。
(作者單位:重慶愛思特整形美容醫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梁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及融資狀況調查報告[J].金融研究,2005(05).
[2]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
[3]刑樂成,梁永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與出路[J].濟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2).
[4]錢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與有效性研究[J].企業經濟,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