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 要:通過充分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參考國內外已經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模型的企業的經驗,總結得出一套能夠讓大多數國內企業使用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本文首先闡述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再次說明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作用,最后研究了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的要素。
關鍵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戰略目標; 內部審計框架
隨著科學日益更新和技術創新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企業面對的內部和外部風險錯綜復雜,構成風險的要素不盡相同,企業之間競爭加劇,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也隨之加大。內部審計作為企業中風險管理的重要部分,能夠為企業的風險管理者提供咨詢與服務,從組織目標的方面來評價風險。隨著國內外審計協會的大力支持,國內一些企業開展了以風險為導向內部審計框架建立的實踐探索,但是由于未形成完善的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的理論體系和不同企業面臨的風險評價因素不同。所以如何建立一個適用于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框架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國內外對內部審計的研究現狀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2011年1月重新定義了內部審計,并且指出內部審計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18年1月12日公布了新修訂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更加明確了內部審計的定義:“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經濟活動、財政財務收支、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 ,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的活動。” 該規定的出臺實施對促進被審計單位規范內部管理、完善內部控制防范風險和提質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要素的研究
在現階段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前提下,某省提出的以管理風險為目標的內部審計模式框架,該框架主要包括內部審計路徑的選擇、制定管理企業風險的程序、選擇恰當的管理風險的方法、內部審計工作者的專業素質,美國的 Oracle公司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是評估和監控全球業務的風險、是否遵循公司的政策和程序、持續改進控制程序。中國的中鐵大橋局集團除了關注財務風險還開展了管理合同控制審計、質量檢測審計,研究發現: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需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戰略目標、流程變革、組織架構、風險評價體系、抽樣模型。
戰略目標要素
戰略目標為之后的內部審計工作指明了目標,明確戰略目標是整個流程的基礎步驟,只有明確了戰略目標制定審計框架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戰略目標在考慮風險因素的情況下,界定和探索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確定企業未來的目標,確定影響目標實現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以及關鍵的流工作流程,同時以重要的風險因素和關鍵業務流程為基礎,確立未來企業內部審計前進的道路。
業務流程要素
戰略目標往往是由審計流程來實現的,因此業務流程是實現以風險為導向內部審計框架建立的重要步驟,重新分析和設計現有的內部審計流程,目的是構建新的、高效的內部審計流程。流程變革主要分析現有審計流程中存在的問題,說明哪些審計流程需要變革及如何讓變革。
組織架構要素
流程變革的實現需要組織架構的支撐,只有設置適當的組織架構,配備合適的人才,才能使內部審計中的各項流程順利地實施,通過公司的組織架構是實現企業目標和流程的改革。組織架構是分析現有的審計組織架構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及哪些審計組織結構應該改革和如何改革。
風險評價體系要素
引進了風險評價體系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的建立最關鍵的創新點,將風險評價體系應用于內部審計的各個方面,如何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風險評估體系是關鍵問題。風險評估體系應當包括這些方面:設立風險評估的基礎、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和評估風險。
審計抽樣模型體系
在抽樣技術模型下,建立審計抽樣模型,分析審計抽樣中出現的各種結果,得到風險評價的結果。分析在不一樣的審計抽樣方法下怎樣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選擇樣本規模,以及如何得出樣本規模與內部審計風險評估結果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
研究結論
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需要同時考慮以上因素,這些要素是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必不可少的。企業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企業建立的戰略目標,完成企業之后的發展和規劃。而要實現戰略目標這個目的需要流程變革、組織架構、風險評價體系和抽樣模型的支持。流程的變革必將會引起組織架構的變動,流程變革和組織架構的相互作用為實現戰略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風險評價體系和抽樣模型是實現戰略目標,完成流程變革和完善組織架構的工具,我們最終通過應用這兩種工具來完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的建立。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要素的確定為我國的企業如何建立一套適合企業本身的內部審計框架提供了借鑒意義,但不同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不同,企業還需根據企業本身所面臨的不同的風險進一步確定適合自身的風險價值評估體系。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黃海.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構建及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王曉輝.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探討[J].企業導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