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志
摘 要:在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湖南省推進企業人才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進程的雙重需求下,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協同新材料、納米碳酸鈣、新涂料、環境治理等20多家單位組建“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促使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參與,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更緊密地聯合,促進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共建合作、互信、共贏平臺。
關鍵詞:雙創;企業人才培訓;協同創新中心
建設背景
第一,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文件中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p>
湖南省發改委《關于組織申報湖南省“雙創”示范基地的通知》湘發改高技〔2016〕397號文件中指出:“適應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要求,以“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完善“雙創”政策環境,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打造“雙創”發展生態,調動“雙創” 的主體積極性,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特點的“雙創”扶持體系并在全省推廣,進一步促進社會就業,推動形成“雙創”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圍繞打造“雙創”新引擎,統籌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推動“雙創”組織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加強“雙創”文化建設,建設20個左右省級“雙創”示范基地。
第二,關于印發《湖南省企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管理辦法》的通知(湘經信教培〔2016〕142 號)中指出:“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湖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 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 年)》等一系列的文件精神,推進湖南省企業人才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進程,構建覆蓋全省的企業人才培訓基地”,示范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建設制造強省的總體目標,為省內企業培訓領軍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第三,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中指出,加強技術的技能積累,深化校企的合作發展,推動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與當地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鼓勵校企共建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特色學院;以市場為導向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為爭取政策和項目支持,各高職院校加強與行業、企業、研究所協同合作,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企業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強烈雙重需求下,各高職院校的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從無到有開始蓬勃發展。
石油和化工產業是湖南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該省4個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產業之一,經濟總量在湖南工業行業中列第二位。湖南石化產業在中部地區崛起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該省的石化行業已基本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其中合成材料、基本有機原料、涂料和顏料、化肥、農藥、化工機械等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己內酰胺、環氧樹脂、高檔有機無機顏料、部分無機鹽產品等處于全國前列,技術已達到國際的先進水平。
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內涵
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釋義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高職院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應是在政府和行業的指導下,高等院校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通過資源和技術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和技術的共享,從而在行業和技術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利益共同體。
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組建
“中心”立足石化行業,服務湖南省,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推動中心發展,以新材料技術研發與應用、納米粉體材料制備技術研發與應用、涂料涂裝技術研發與應用、環境資源處理技術創新四個研發中心為載體,協同材料、涂料、環境治理等行業的多家企業,著力于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社會服務能力。
“中心”通過深化科研管理、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構建技術技能型人才共育模式和校企技術創新、技術研發聯合模式,培養一批在石化領域拔尖的創新人才,解決石化等相關行業關鍵技術,產出一批產業技術人才和研發生力軍,培養一批石化等相關行業急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發展目標
中心組建4個技術團隊,以項目為載體,通過教師流動工作站和校內應用化工技術孵化中心,與企業合作進行應用技術開發,為企業提供技術改造、工藝革新、產品孵化等服務,助推中小企業技術升級。每年可為湖南化工職教集團180余家企業及株洲職教園區20家以上的單位提供技術創新服務,開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領域相關應用技術咨詢與服務項目不少于10項,申報應用化工新技術專利2項,累計橫向到賬經費200萬元以上。通過技術培訓可為湖南化工職教集團和湖南省培養一大批產業技術人才和研發生力軍。到2020年,中心實現30項以上技術改造,為企業產生1000萬以上的經濟效益,成為全國石化行業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高地。
“中心”的運行
“中心”的組建方式
2016年,由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發起,聯合材料、涂料、環境治理等行業的20余家企業,共同組建“應用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學院前期成立了新材料技術研發與應用、納米粉體材料制備技術研發與應用、涂料涂裝技術研發與應用、環境資源處理技術創新四個研發中心,作為“中心”的支撐。具體構架如右圖。
“中心”與行業、企業、湖南化工職教集團、職教園區在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促進教師的應用技術改造和研發能力的提升,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提供最佳的服務,構建一個“行業、企業、學?!倍喾絽⑴c的協同創新平臺。
機制體制創新
專業建設機制創新
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十三五”期間,學院緊密對接化工高端專用化學品與藥品生產新技術發展和生產自動化系統與業務管理系統的集成化,新增高分子材料合成技術、藥品生物技術、智能終端技術等專業8~10個,適時改造、撤銷與化工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專業。建立健全專業的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分區域在骨干企業建立10個“監測站”,根據化工產業技術進步要求和崗位能力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將功能性、綠色化等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在線檢測和生產流程的智能控制、精準作業、精益標準化管理等新技術、新工藝與新標準融入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特色專業群建設
“十三五”期間,學院面向高端專用化學品(藥品)生產工藝開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及電子商務綜合集成與協同發展所對應的崗位集群,對接化學品生產和化學與生物藥品制造、化工生產自動化技術、化工設備制造技術、化工運營與管理崗位鏈,打造以化工生產技術、化學與生物制藥技術、化工自動化技術為重點專業群,化工裝備制造技術與化工運營與管理專業群環繞支撐服務的專業集群式發展格局。
以“四個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專業群形成突出的專業能力遞進、職業素質與創新創業教育全程貫穿的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跨崗位人才、卓越工程師等個性化人才培養,探索現代學徒制、中高職銜接、專本銜接培養等試點。
教師隊伍機制創新
以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實施“教學能力提升工程”,落實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辦法,學院“十三五”期間送培教師國內各類培訓150人次/年以上,送國(境)外培訓40人次/年以上,實施專任教師到企業進行每五年就舉行一次的連續半年輪訓的計劃;以應用技術研發與服務能力培養為核心,實施“應用技術研發能力提升工程”,通過項目載體建設10個以上應用技術研發與服務團隊。
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博士各30人,引進和培養具有高級職稱的“雙師型”專任教師達到30人以上。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70%,“雙師型”專業課教師比例達到 90%以上;實習指導教師和兼職教師全部具有高級職業資格或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外聘一線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承擔專業課時不低于50%。
深化教學模式改革
普及推廣基于信息技術有效應用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改革,選擇應用化工技術等三個專業開展中高職銜接試點,在5個專業群開展以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點建設專業群訂單培養比例達到30%以上。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建立以學分為基本單位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制度,牽頭成立跨校選課聯盟,創建基于云平臺學分銀行和學分轉換制度。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學生參加省級競賽獲獎率達到100%,一等獎獲獎數每年2項以上,參加國家級競賽每年獲二等獎2項以上。
深化課程改革
將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將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遵循各專業人才的職業成長規律,科學劃分公共課、專業課、拓展課程、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課時的比例,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的一半以上,頂崗實習累計時間原則上不超過半年,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承擔專業課時不低于50%。
深化評價體系改革
積極探索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改進循環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評價,充分吸收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家長參與質量評價,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建設成效
第一,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雙創”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半p創”示范基地于2016年6月榮獲湖南省“雙創”示范基地湘發改高技2016(504)號,是湖南省高職院校中唯一一所獲得省“雙創”示范基地授牌的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學院依托湖南省職業教育大數據中心,充分利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校的成功經驗,在株洲職教園區打造集創新、孵化、服務三位一體的省級“雙創”示范基地。該項目包含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大學生創業創新基地,總投資額為2000萬元,共計采購設備儀器200余臺套。
第二,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企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技能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順利通過第一批湖南省企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評審公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企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技能類)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綠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傳統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對接綠色化工、環?;?,培養企業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基地主要職能為:承擔企業技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協同創新,重點培訓化工高級技師、化工總控工、化學檢驗工等高技能人才。基地下設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湖南湘化檢測有限公司。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主要依托湖南化工職教集團,對集團內部和區域內石化企業在崗員工進行技能提升和新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要為業務單位新進崗位員工和在崗員工進行中、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專業教師在企業流動工作站主要為特定企業提供技術改造、工藝革新、產品孵化等服務,助推中小企業技術的升級;應用化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一個“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參與的協同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