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潮
摘 要: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鄉村的發展對于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強調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給鄉村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鄉村振興;撕裂傾向
從系統論角度看總體國家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指由政府統一領導,社會多部門參與,合理整合可用社會資源,對造成人、家庭、社會公共秩序、生產秩序和國家的各種危害或威脅給予全面、系統的預防和控制的觀念。從系統論角度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體現在治理實踐上,就是推進國家安全總體治理;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就是各地域、各領域、各要素、各層面統籌治理,創建當代中國國家安全治理系統格局。
從國家層面看
從國家層面看,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和核安全等。國家安全就是一個國家處于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既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又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國家安全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國家的政治穩定。其次,國家的主權和領土不容侵犯,就要保證國家領土安全。再者,要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行,就需要有其強有力的裝備,軍事建設和安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今世界的普遍競爭過程中,擁有核武器儼然成為一股極具威懾的強大力量,但是除了起到威懾的作用外,對于核能量的探索和應用也在不斷加強,核安全也不容忽視。
從社會層面看
從社會層面看,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等。社會層面的安全是涵蓋了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的安全,而這些不同領域的安全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其中任何一種安全都不可能完全獨立存在或者發展,雖然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國家若沒有經濟支撐將成為無源之水,那么這個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和制約,使得經濟安全顯得至關重要。但是這并不代表經濟安全可以成為獨立子系統,而是和其他安全在彼此的制衡中協調建立并發展的。國家層面的安全是社會層面安全的保障,社會層面各領域的安全則構成國家層面各安全的基礎。然而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層面所包含的每一種安全都相當于一個個子系統,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共同構筑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總體國家安全觀。
從地域發展層面看
從地域發展的層面看,國家的安全發展應該是東西南北的持續、協調、穩定地發展。真正地實現先富帶動后富,先發展起來的工業和城市支持、帶動落后的農業和鄉村,形成不同地域間、不同發展層次間的良好互動式發展。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在第二大發展區域——鄉村,發展建設是要著眼于國家大安全發展意識,讓潛在的鄉村勢力釋放、開發出像我們城市發展一樣巨大的能量和成績,城市發展了,發達了,農村要進一步發展,達到像城市一樣的發達階段,使我國的整體安全牢不可摧,這樣進一步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引領全球為人類共同發展,共同幸福。
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中的撕裂傾向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民工作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越來越壯大,但是無論是因為被迫還是自愿,由于思維意識和生活環境的不同,他們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形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與社會原有居民很難成為一體化狀態。此外,對于依舊留守在鄉村的居民,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鄉村居民也可以享受到的物質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是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物品和服務都需要更高的價格進行購買,且原先低質量和低水平的商品及服務已經悄然消失,鄉村居民無從選擇,無形中增加了鄉村居民的經濟負擔。
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加快鄉村振興和安全發展,使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環境美起來,使鄉村居民富起來,強起來,真正有實力共享社會主義建設新成果,共同譜寫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華章。
構建鄉村安全保障型社會系統
國家發展應該是城鄉良性互動的發展。我國城市的發展已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相比之下,鄉村的發展卻相對薄弱。在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補足鄉村相對滯后的發展短板,黨的十九屆代表大會上更是把鄉村振興提高到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因為只有鄉村發展了、崛起了,我們的國家才能實現真正復興。在振興鄉村時,應汲取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避免與城市發展過程中相同的問題再次出現。
鄉村安全保障型社會系統中,鄉村土地安全是基礎,對于鄉村居民而言,土地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其心理上的依托,落實“三權分置”,保障鄉村居民的合法利益安全,也有利于鄉村安全治理;鄉村文化意識形態安全,就是要避免經濟發展對淳樸鄉風的侵蝕,建立起鄉村居民的政治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實現全民信仰;社會資本的流入流出安全,指的是避免出現社會資本投資鄉村建設過程中的投機行為,確保社會資本的投入真正支持、服務于鄉村發展,限制資本的非正當流出,以免對鄉村發展及鄉村居民造成巨大損失。真正實現鄉村產業興旺、鄉村居民生活富裕;勞動力的流出回流安全,使勞動力能走得出去,也能走得回來,無論是在城市工作,還是在鄉村生活,都能夠感受到主人翁感,也可以解決當下的農民工問題的大安全思路;鄉村生態安全,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是鄉村建設的目標要求之一, 是實現民眾安居樂業的有效途徑。
我們發展的一切就是為了城市和鄉村居民的福祉,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是我們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良好的互動發展。鄉村發展了,穩固了,這個巨大的時空將會反過來促進鞏固我們的邊疆、鞏固國防。軍民融合不僅僅是在城市中工業或者物質上的融合,更是在鄉村居民思想中和精神上的高度融合,建成一個大安全社會,真正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難題。鄉村安全保障型社會的建設,即可以解決脫貧攻堅,為鄉村致富、實現小康打下良好的物質文明建設基礎。讓國家、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在中國鄉村大地上依舊堅不可摧。這樣就把城市建設和鄉村建設構建成一個巨大的堅不可摧的磐石。這樣一來,在我們取得全面小康社會勝利后,為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建設——實現現代化,并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均有重大意義。
基金項目:西安培華學院校級重點課題“預防社會撕裂的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PHKT17003)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新華網,2014年4月15日.
[2]石中英.論國家文化安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3]胡惠林.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馬強.當代中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D].遼寧大學,2017.
[5]蔣萍.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 洛陽日報,2018年1月1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