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波
摘 要: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動力,也是獲得知識的源泉。不僅如此,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當前的大學生來說,參與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高校舉辦相應的實踐活動不僅是能夠讓高校大學在田間地頭接受教育,也可以用實際行動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親自感受十九大勾勒的“新時期”宏偉藍圖。
關鍵詞:新青年下鄉;三同兩百;實踐育人
高校實踐育人體系構建的意義
高校創建實踐育人體系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具體來說,在開展實際育人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轉變過去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問題,而是轉變為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更在實踐中感受理論的實際意義,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高校構建實踐育人體系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就當前的實際來說,我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一些市場經濟的不利因素也是在間接地影響著我國大學生思想素質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創建實踐育人體系能夠轉變市場經濟發展中不利因素的影響,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的人才,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育人是高校團委組織實現教育根本任務的工作形式,是發揮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的重要體現。
“新青年下鄉”活對高校實踐育人體系構建的借鑒意義
“新青年下鄉”活動“三同兩百”簡介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的具體舉措,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相結合,推動學生成長成才與聯系服務基層群眾相結合,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在基層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做到親近武漢、心儀武漢。
在2017年年初,根據武漢市委、市政府“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工作部署,共青團武漢市委牽頭承擔“走下去”工作,組織推進武漢市“新青年下鄉”活動。該活動讓“新青年”在田間地頭受教育,用實際行動感受中國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十九大勾勒的“新時期”宏偉藍圖是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通過“走、訪、看、聽、學”等形式親身感受十八大以來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同時,通過“紅色青春壟上行”“問津振興大講堂”等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磨練意志品質,并號召廣大青年學生為武漢發展、湖北振興建功立業。
高校實踐育人體系構建的建議
結合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新青年下鄉”活動“三同兩百”的實踐,本文認為在高校實踐育人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進行改革,才能夠實現高效的實踐育人體系構建的目的。
一方面,進一步創新思政教育體系,創新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構建實踐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注重對其“第二課堂成績單”進行改革,并在這個過程中結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將傳統的思政課專項總結進行更新與完善,實現了思政教育由校內向校外轉變的目的。不僅如此,在“新青年下鄉”活動“三同兩百”能夠讓大學生利用寒暑假與周末、法定假日,按照“集中活動+常態服務”接力模式,與農民群眾一同在田間地頭開展生產實踐。這種教育模式的創新既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提高了高校實踐育人體系創新的效率。
另一方面,強化思想引領,建立健全素質培養的內容。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能夠提升高校大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的落實,但是,高校也需要注意到在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在實踐中強化思想素質的引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思政教育課堂、自己所學的專業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另外,當前社會對于高校大學生的要求日益提升,高校在創建實踐育人體系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本校的建校特色,制定出符合本校發展的全面的學生素質培養計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課外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真正地實現人才素質全面提升的教育目的。
結語
青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基礎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有利于該目標的實現,本文借鑒現有的成功案例進行了分析,旨在對其他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發揮相應的作用。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
【參考文獻】
[1]曲小遠,應巨林,白炳貴.基于溫州高校新青年下鄉的志愿服務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30).
[2]常青,李力.高校“多維型”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建設與運行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3]耿文光,鄭美艷,白茂強.探究拓展訓練對高校育人體系構建的功能價值[J].體育科技,2015,36(04).
[4]涂建波,王秀成.構建高校實踐協同育人體系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