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美玲 徐浩雄 張琳
摘 要:本文首先對我國目前的快遞業發展現狀以及國民經濟發展和目前的互聯網高速發展大趨勢進行了闡述。將快遞業業務總收入作為衡量快遞業發展的主要指標,并作為解釋變量,將人均消費水平作為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并作為被解釋變量。本文選取了2007年經濟危機之后至今的發展數據,利用Eviews軟件構建了線性回歸模型以具體分析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利用構建的模型對經濟現象進行了解釋,之后在理論層次上分析了快遞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的作用機制。最后根據我國目前快遞市場發展的缺陷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以期快遞業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
關鍵詞:快遞業;國民經濟;互聯網,作用機制
快遞服務行業是我國新興服務行業的典型代表,是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以來,我國快遞物流市場年增長率在30%以上,是我國同期GDP平均增長率的3倍。快遞業已經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中國網民數量的大幅度提升,電子商務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依托的快遞業自然也不甘落后。毋庸置疑,引導快遞業良性發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格外重要。本文即是基于互聯網大發展背景下對快遞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的分析論述。
中國快遞業發展現狀
快遞業屬于物流行業的主要分支,根據交通運輸部2013年1月頒布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定義快遞是指“在承諾的時限內快速完成的寄遞活動”。快遞業屬于物流行業的一個子行業,屬 “精品物流”范疇,是物流技術的綜合運用和集中體現。根據從國家郵政局官網上摘取的2008年~2016年的快遞業發展的基礎數據,可以發現中國快遞業的整體業務量以及業務收入呈上升趨勢。
從圖1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從業務總量還是從業務收入來分析都可以認為中國快遞服務業發展良好,且未來有繼續向好的勢頭。
國民經濟發展報告
這里選取居民消費水平和國民總收入作為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指標,同樣選取了經濟危機之后的數據作為比較期。
同樣,從圖2、3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國民總收入還是從居民消費水平來看,國民經濟發展都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可以認為,國民經濟在2007~2015年期間發展穩中向好。
互聯網發展分析
快遞業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是分不開的。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數據,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的互聯網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68826萬人次,互聯網普及率也達到了50.3%。相比于2008年的22.6%的低普及率來說,更高的互聯網普及率加大了公眾對于互聯網產品的需求,由此促進了電商平臺的發展,網絡零售業務量的發展增加了居民對快遞業務量的需求,進而促進了快遞業的發展。顯然互聯網在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快遞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根據表1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從互聯網普及率還是互聯網上網人數方面分析,中國近年的互聯網都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
推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一、二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隨著快遞業的發展,國民經濟也在向著相同的趨勢發展。我們知道,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快遞業對其提供的配送服務。無疑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拉動國內消費水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同時居民消費水平也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這里,我們可以假設,快遞業的發展呢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是正向的且具有一定的線性關系。接下來,將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借助于Eviews軟件進行分析,選取的數據為經濟危機之后至今的數據。
模型分析
首先將快遞業的總收入、互聯網的普及率與居民消費水平分別作為解釋變量x1、解釋變量x2與被解釋變量y,考慮到三者數據的大小差異很大,于是取其對數,將lnx1,lnx2,lny放在同一張圖中如下圖。
從趨勢圖中可以看出隨著lnx1,lnx2的變化,lny呈現出大致相同的變化趨勢,可以推測猜測有實證分析的合理性。然后運用Eviews計量軟件進行OLS回歸分析,之后對解釋變量進行自回歸,判斷其是否具有多重共線性,最后進行一系列相關的檢驗,由此便可以得出互聯網大發展下的快遞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之間的關系。
具體建模
因為本文主要是研究快遞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可直接觀察x1與y之間的關系。此時可直接構建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得到如下結果。
Y = 9932.48069607 + 3.61909920669*X1 (*)
t = 6.940896 3.400623
此時解釋變量和模型各方面都通過了檢驗,可以采用此模型作為分析的基礎。
模型的分析
從(*)式可以看出,人均消費水平對快遞業業務收入的反映敏感度約為3.6,可以理解為快遞業收入每增加1億元,人們用于消費的金額將增加3.6元。常數項為9932.5,即人均消費水平不隨快遞業收入變動的部分。這符合中國目前實際情況,于是可以認為該模型比較合理地解釋了人均消費水平與快遞業總收入之間的相關關系。將人均消費水平作為衡量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指標,該模型也可以解釋快遞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快遞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研究
一般認為,快遞業通過以下三種作用機制來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拉升消費水平
快遞業已經融入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快遞業的發展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價值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快遞業發展的影響顯而易見,也是毋須論證的。近年來伴隨著網絡化購物模式的形成,消費模式也在快速轉型中。另一方面,網絡零售在提供新的消費模式的同時也在催生新的消費的出現。
為國際貿易提供支持
回顧中國快遞業的興起與發展,可以發現,正是由于對外貿易的需求和進出口量的逐年擴張催生了中國快遞產業的興起并促進了其飛速發展。相反的,快遞業的發展又使得對外貿易發展條件更為便利,有效降低了空間限制給其帶來的消極影響,還使得對外貿易企業的采購成本和庫存成本大幅度削減,使企業競爭力提高。毋庸置疑,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快遞服務行業則為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促進投資增長
由于快遞業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因此可以有效拉動投資增長。而投資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快遞業通過影響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而帶動了影響GDP水平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的增長。目前由于中國快遞業發展亟待完善,未來隨著快遞業的進一步發展,快遞業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會進一步體現出來。
促進中國快遞業發展的建議
快遞業是伴隨著電子商務大力發展而興起的產業,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快遞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地擴張中國快遞業的規模,引導其更加有效地帶動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由于快遞產業主要是作為為電子商務提供配送服務而興起的一項產業,因此擴大快遞業的規模首當其沖就是需要提高互聯網的普及率。如阿里和京東近年來就提出了“農村物流”的概念,就是要擴大電子商務的服務范圍。加大互聯網的普及力度,是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基礎。
快遞業發展迅速,但相應的監管部門成立時間卻相對較晚,其人力資源不足,管理經營不夠也是造成目前快遞業發展無序的原因之一。因此應當加大對快遞企業的監管,重視快遞產業有質有量的發展。要加強行業準入標準以及監管力度,力求提升行業的服務水準。
結語
結合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快遞業不僅通過自身發展直接,也通過和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間接為國民經濟貢獻增加值,另外還增加了國內就業,進而增加了社會福利。因此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合理調動電子商務發展與快遞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有效配置快遞業的資源,使其可以更大限度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就顯得至關重要。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以及快遞企業自身注意到快遞業發展的重要性。每一個主體各司其職,優化快遞業與其他行業的聯動發展效應,努力讓快遞業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改善國民生活。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
【參考文獻】
[1]劉如意.快遞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作用機制探析[J].物流技術,2014(11).
[2]杜艷.我國快遞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3]王敏.互聯網與快遞業的聯動關系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24).
[4]李丹穎,黃運佳,馬秋艷,潘潔洋.我國快遞業的發展現狀與完善建議[J].產業論壇,2013(42).
[5]湯紅美. 快遞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與完善措施分析[J].產業經濟,2014(03).
[6]徐源長,江激宇. 基于產業結構視角下FDI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