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旅游業也在加快發展步伐。在各種旅游方式中,生態旅游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旅游方式,以其返璞歸真、親近自然、健康綠色等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并且成了當下人們出游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生態旅游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將從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入手,來探討優化改善我國生態旅游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旅游;管理現狀;問題;對策
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依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和人文風情,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比較著名的如四川九寨溝生態旅游區、吉林長白山生態旅游區、浙江天目湖生態旅游區等。在生態旅游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并思考改善對策。
我國生態旅游業管理常見問題
規劃不科學
當前,在全國很多生態旅游景區都有規劃不科學、建設不合理或者壓根沒有規劃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有一些生態旅游景區如廣西容縣生態旅游區、江蘇溱潼生態旅游區等,雖然生態旅游起步較晚,原有的生態環境保護得相對較好,但是目前隨著生態旅游的大力發展,也出現了一些規劃和建設中的問題。比如江蘇溱潼生態旅游區,作為當地生態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在開發初期被給予了厚望,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一些旅游服務設施比如停車場、道路等占用了原有的自然植被,使得原有的生態景觀受到了一定的人為影響。同時,因為停車場的修建位置比較靠近自然林木區,汽車來來往往的轟鳴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來的林間生物的棲息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設計規劃階段,相關的管理者和規劃者并沒有從生態整體性的角度進行考慮,并按照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來規劃相應的功能區,有的是按照自己的憑空想象來進行設計,有的是對其他景區的規劃結果進行簡單的“復制”,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不同地方的基礎環境情況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一些旅游開發負責人在認識上出現了錯誤,認為開發建設的成果往往是通過建筑多少、建筑大小來進行評價的,所以在開發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多蓋樓、多修路,忽略了自然生態環境本身的需求。再有就是政府相關部門近些年大力發展旅游業,對于旅游相關事項的審批采取“鼓勵、寬松”的政策,因此對于一些開發商報上來的方案也未經過認真審核或者請有關方面專家進行認證就簽批同意。
管理粗放
很多生態旅游景區在工業經濟方面的發展往往不是很發達,近年來通過發展旅游業,嘗到了這桶金帶來的“甜頭”,也大力發掘其中蘊含的潛力,并希望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來持續推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但是面對旅游業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實際管理中也難免有一些粗放的地方。比如 “十一”國慶黃金周期間,很多生態旅游景區游客量遠遠大于這些景區本身的承載能力。另外如“五一”勞動節、元旦、清明小長假等假期,很多生態旅游景區接待的游客也暴增至平時的數倍甚至十幾倍。而游客數量的大幅度增加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問題,第一是游客數量過多,不便于集中管理,有的游客出現了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如采摘花木、隨手亂扔垃圾等,沒有得到及時制止。第二是游客過多對本來有限的服務資源造成了大量透支,服務跟不上就容易出現服務質量下降,影響了游客的體驗。第三是游客過多,往來的大巴、私家車輛也較多,集中排放的尾氣增加了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旅游組織方的問題
生態旅游區之所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去進行生態旅游,憑借的正是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一些旅行社抓住了消費者對“生態旅游”的關注和興趣,甚至在還沒有了解清楚“生態旅游”的具體概念和定義的情況下,就趕緊推出了所謂的“生態旅游”項目。結果有些游客跟隨旅行社到達景區時,發現要么是到了一些名勝古跡,要么是到了一些設立在城郊接合部的農家樂,和心理預期的生態旅游差距很大。
再一個是導游的專業知識也比較缺乏。一般來說,專門面向生態旅游項目的導游應當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其中,專業素養主要是指能夠清楚掌握生態環境內一些主要的生物屬性、地形地貌特點及其成因,以及進行生態旅游對身心的積極影響等;職業素養主要是要能夠根據生態景區內游客較為分散的特點,做好相關的動態管理,包括文明行為管理、秩序管理等。但是,目前很多生態旅游景區的導游都是由原先的傳統導游簡單培訓后轉變而來的,在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方面并不能適應生態旅游的需求。比如在帶領游客游覽自然景區時,依然著重介紹當地的服務項目、消費項目,對于景區內的生物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因此也就無法有效地引導游客或者帶頭進行保護。
關于生態旅游業管理問題的對策研究
要想推動生態旅游產業的健康穩健發展,就要針對當前問題,從規劃、管理、服務隊伍等方面綜合入手,全面提升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水平。
調整觀念,科學規劃
針對當前規劃不科學的問題,生態旅游區的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首先調整觀念,摒棄之前只重開發結果,不重協調發展的思想,要樹立起規劃、開發、建設和生態環境協調共存的意識。一是在對生態旅游景區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要考慮景區原先地貌環境或者植被結構的整體性,不能夠隨意破壞,并且不僅要考慮到建筑、設施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要考慮到一些延伸的影響,比如停車場會帶來汽車尾氣、道路會帶來汽車噪音等。如果有必要,開發建造的基礎設施場地可以離景區稍微遠一些,以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為主。第二是在對景區進行規劃開發的時候,不能一盤子照搬其他城市的建設模式,而是要根據當地自然景區的實際,因地制宜選擇規劃方案,同時要積極創新,打造屬于當地特色的旅游景區開發模式。第三是政府相關規劃部門應當要充實智囊團隊伍,不能僅僅依靠內部人員進行研究分析,這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專業性和片面性,因此要積極聯系地方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專家,聘請其擔任顧問,幫助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加強精細化管理
在對旅游景區的管理方面,要一改之前只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在管理方面加強精細化和規范化。
首先是節假日對游客采取限量接待,根據當地生態環境和服務設施的承載量設定科學的人流上限,一旦人流超過上限,就要進行限制分流或者采取“錯時”接待的方式,即安排游客在下一批次進行游覽。
第二是要對旅游車輛進行一定的限制,對于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的區域,可以采取禁止車輛通行或者限牌通行的方式,來減少汽車尾氣給景區帶來的污染。
第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游客管理規章制度,要能夠涵蓋游客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并在醒目位置進行張貼,一方面可以對游客進行比較直觀的提醒,另一方面,一旦有游客違反了相關的制度規定,也可以“有章可依”進行處罰,起到對游客的警示教育作用。
加強行業規范
加強行業規范重點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要規范旅行社營業行為,政府相關部門要對旅行社在宣傳、路線、收費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監督和檢查,對于出現虛假宣傳、收費不合理等現象的旅行社,要加大懲治力度。第二是要進一步規范和提升導游質量,對于專門服務生態旅游路線的導游,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培訓,讓其充分掌握生態環境內一些主要的生物屬性、地形地貌特點及其成因、自然環境保護措施及提高對游客的動態管理能力,使導游的綜合素質能夠跟上生態旅游日益發展的步伐。
結語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開發生態旅游的諸多良好條件,加上在政府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比較迅速,但是因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理念,使得一些問題依然存在,這也成為制約生態旅游業又快又好發展的因素。為此,應當針對這些問題,從規劃、管理、服務隊伍等方面來綜合入手,從而提升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水平。
(作者單位:鄭州市黃河生態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參考文獻】
[1]馬宇.外部沖擊、公眾預期與價格波動[J].財貿經濟,2009(12).
[2]鄭遼吉.園鄉村生態體驗旅游開發研究——以丹東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韓學偉.生態旅游莊園開發與策劃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3).